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部分:市場回顧
六月份,棉花市場繼續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在現貨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拋儲的棉花成為市場上**的主角,棉花價格小幅上漲,拋儲棉花數量逐步加大,競拍也由初期的平平淡淡變得日趨激烈。紡織企業總體情況依然不佳,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進一步加大。
棉花拋儲:自5月22日拋儲工作開始后,在單日拋儲數量不足萬噸的情況下,前期競拍工作不僅流拍率比較高,而且價格呈越拍越低的趨勢。為改變這一狀況,針對競拍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國家于5月31、6月5日和6月8日分別出臺了調低儲備棉競拍底價、輪出2003/04年度儲備棉以及有實力的棉花流通企業交易商可以代理競拍儲備棉等措施,單日拋儲數量也逐步增加到四萬多噸,拋儲庫點數量增加且分布較廣,儲備棉競拍工作隨之發生較大變化,價格走高,成交量加大,競拍進入激烈狀態。總的看,03/04年度的棉花在競拍中很受歡迎,成交率很高,而08年度的新棉流拍嚴重,成交率僅有50%左右。
目前儲備棉競拍已一月有余,拋儲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點,一是08年度新棉虧重比較嚴重;二是捆較大,小型紡織企業資金不夠,只能找人代理,造成變相提高購棉成本;三是甘肅等地起報價與內地基本相同,而其與內地明顯存在地域差價和質量差價,由此造成流拍嚴重;四是紡織廠反映價格偏高,生產無利潤或虧損。
截止到6月底,拋儲累計成交49.5萬噸,占拋儲計劃的32.5%,其中:2008年度新棉成交28.07萬噸,2003/04年度儲備棉成交21.44萬噸。
現貨市場:六月份的現貨市場經歷了從初期貨源緊缺逐步發展到了月末貨源枯竭的變化,價格有跌有漲,等級較低質量較差。據調查,月末現貨市場上已基本買不到棉花,新疆棉也基本銷售完畢,疆內現有的棉花資源已物有其主,只是運輸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用棉企業很難及時用上這部分棉花。
月末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均價12836元/噸,較上月底12779元/噸漲57元/噸。國際棉花現貨市場價格在59-63美分之間波動,cotlook(A)指數月末為60.85美分/磅,與上月末基本持平。美棉(E/MOT M級)月末到港價為每磅61.12美分,較上月末下降2.52美分/磅。
期貨市場:六月份,國內期貨市場在經歷了一波上漲行情后開始下跌,之后進入小幅震蕩走高;紐約期貨則是在震蕩中下跌。月末鄭棉期貨909合約結算價格為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月底上漲225元/噸;電子撮合MA0909月末價格為13142元/噸,較上月底上漲76元/噸。紐約期貨月末12月合約價57.48美分/磅,較上月底下跌3.37美分/磅。
棉花進口:據海關統計,2009年5月,我國進口棉花15.15萬噸,環比增長4.1%,同比下降36.9%。2008年度(9-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03.7萬噸,同比下降43.3%;平均進口價格1439美元/噸,同比下跌9.1%。
從貿易方式看,與上個月相同,進料加工仍然是*主要的貿易方式,但所占比例有所下滑,同時,一般貿易方式的比例繼續下降,而保稅區進口方式則大幅增加;從進口國家來看,進口來源呈分散趨勢,三個主要進口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的棉花占全部進口量的74%,較4月減少11個百分點,澳大利亞、巴西、貝寧等國增加明顯,特別是澳大利亞和巴西,所占比例已經接近印度;從進口價格來看,多數國家進口價格較上個月下降,但降幅有所減小。
紡織市場:六月份,由于現貨市場基本買不到棉花,競拍儲備棉成為大部分紡織企業用棉的主要來源,但儲備棉競價日趨激烈,實際價格高于紡織企業心理承受價位,并且資金要求比較及時,這使得一些紡織企業的競拍阻力加大。由于棉紗銷售進入淡季,行情不漲反跌,企業生存受到嚴峻考驗,據悉,目前有一些紡織企業已經瀕臨停產*限,停機率增多,小型企業停產的增多,大部分紡織企業成品庫存上升,資金越加緊張,棉花也只能維持低庫存,更多的紡織企業開始尋求代理商參與競拍,或從中間商手中拿貨,也無意中促漲了國儲棉的競拍價格。 據消息人士透露,經過對市場充分的調研和考察,國家有關部門近期可能下發部分加工貿易的棉花進口配額,有一些紡織企業已開始著手訂購外棉,只等配額一到即可操作。如果外棉能及時到貨,可以為具備出口能力的紡織企業緩解部分資金壓力,并解決用棉方面的難題。本月滌綸短纖和粘膠價格變化不大,滌綸短纖月末價格為每噸8500元,較上月末下降100元;粘膠短纖價格月末為每噸15900元,較上月末下降100元。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與后市展望
全球棉花產銷存預測: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新預測,2009/10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345萬噸,較上次預測調增1萬噸;消費量2343萬噸,調增10萬噸;出口量653萬噸,調增6萬噸;期末庫存1291萬噸,調減31萬噸。
棉花生產形勢:前不久中國棉花協會對今年植棉面積和棉花長勢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受去年棉花價格下跌影響,棉農植棉積*性下降,但在國家一系列穩定棉價、維護棉農利益的措施之下,實際植棉面積下降幅度低于預期,2009年全國植棉面積比上年減少11.34%,較前一次調查數據再度回升1個百分點,預計全國植棉面積為7820萬畝,較去年下降近千萬畝。從三大棉區的情況來看,長江流域植棉面積較上年下降24.8%,降幅*大;黃河流域棉區植棉面積下降10.1%;西北棉區植棉面積下降1.8%,降幅*少,其中新疆面積保持了相對穩定,減幅僅0.7%。從棉花長勢情況看,全國各地很不平衡,黃河流域棉區長勢接近去年同期,華北平原*好;南疆長勢好于常年,接近去年;長江下游棉區長勢略差于去年同期;北疆和長江中游的長勢相對*差。
宏觀經濟形勢: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6月23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統計數據和有關行政記錄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見底回升。近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全球智庫峰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政府采取的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措施已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出現了積*變化,總體形勢企穩向上。從國內的情況看,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勢頭比較樂觀,但從國際經濟大環境上看,形勢依然嚴峻,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好,世界經濟復蘇之路復雜,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突出,不確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后市展望:目前紡織行業進入傳統淡季,紗、布銷售速度放慢、價格下跌,資金緊張的問題突出,原料采購主要依賴競拍儲備棉,企業運行難度進一步加大,有的地區反映中小型紡織廠停機率大概在50%左右。從出口情況看依然沒有大的起色,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貿易保護主義似乎在抬頭,如果這一問題愈演愈烈,勢必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雪上加霜。總體上看國內棉花市場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拋儲依然是左右市場的主角。從供需大盤子上看,新棉上市前現有資源供不應求,國家會增加進口配額和拋儲指標加以解決,這也成為市場下一步需要關注的焦點。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