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市場的恐慌心態加劇,各國政府采取了大規模的救市行動,中國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但短期效果尚不明顯。棉花采摘進入高峰期,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紡織企業需求不足、棉花企業謹慎收購,市場短期內供大于求,同時對未來預期悲觀,國內外棉花期現貨價格均大幅度走低。為保護棉農利益、穩定國內棉花市場,國家加大了收儲力度,但并未控制住棉價下滑局面,當月現貨價格每噸下跌逾千元。
一、經濟運行放緩趨勢明顯,國家重大舉措刺激內需
10月份,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日趨嚴峻,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并逐步向實體經濟滲透,世界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走低,各國經濟和投資者、消費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而從國內看,受國際大環境影響,經濟也呈現出放緩的趨勢,特別是對出口依存度較高的紡織工業等,主要指標增速明顯下滑,有的商品出口出現負增長。
為了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也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10月央行連續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顯示出國家貨幣政策由“從緊”向“寬松”轉變的走向。在棉花和紡織方面,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減輕紡織企業負擔,穩定國內棉花市場,也連續出臺了收儲122萬噸2008年度棉花和再次上調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1個百分點等政策。
二、收購進度遲緩,現貨價格下跌加劇
10月份棉花采摘進入高峰,但收購進度卻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本年度以來棉花價格加速下跌,導致棉農惜售、軋花廠慎收、紡織廠慎購,市場形成僵持局面。盡管10月份由于籽棉存量增加、收購價格進一步走低,一些棉農惜售心態有所緩解,但部分虧損收購企業卻停止收購,甚至提前歸還了農發行貸款。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截止10月末,除新疆由于收儲原因收購進度尚可外,其他大部地區進度遠遠慢于去年同期,全國平均收購進度僅過三成,較去年同期減緩兩成以上。
雖然新棉上市量不如往年多,但由于紡織企業采購謹慎,階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更趨尖銳,加劇了皮棉市場的弱勢局面。一方面紡織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市場份額及生產銷售明顯萎縮,為減少庫存棉花價格損失,對棉花需求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棉花加工企業加緊銷售以盡快釋放風險,紡織企業采購賒欠普遍,賬期呈延長趨勢。
為穩定國內棉花市場,國家分兩次投放收儲計劃122萬噸,首批22萬噸為新疆棉,第二批100萬噸包含內地棉。收儲對新疆棉價起到了支撐的作用,10中下旬后新疆棉到廠價格趨于平穩,部分地區甚至小幅反彈,但是由于內地棉10月尚未開始收儲,且收儲僅限于大包棉,質量要求較為嚴格,內地棉價下滑速度未被遏制住。
10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328級)月度均價為12322元/噸,較上月下跌855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1064元/噸,跌幅8%。CC Index 229級月均價為12723元/噸,環比下跌825元/噸,同比下跌1209元/噸。受恐慌心態加劇影響,10月下旬跌幅明顯大于上旬。
三、商業庫存繼續增加,工業庫存持續下滑
據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信息采集網絡調查,截止10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總量為280萬噸(包括外棉,不包括國儲棉),較9月底增加84萬噸。其中,內地商業庫存為152 0173 3840萬噸;新疆商業庫存(未出疆)為134萬噸。內地產區中,黃河流域的冀魯豫三省共有庫存76萬噸,長江流域的蘇皖鄂湘四省共有庫存53萬噸,其他分散產區17萬噸。
由于棉花價格持續下跌、紡織廠壓縮采購規模,為規避風險,軋花廠采取了隨收購、隨加工、隨銷售的經營策略,但是前期收購價格高,后期銷售價格低,購銷倒掛情況仍十分普遍,高達48%的企業出現了虧本經營。
10月下旬,國家再次上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1個百分點至14%,但政策利好效果有限。11月初,廣交會紡織品服裝成交謹慎,成交額大幅下降,紡織企業銷售困難,繼續壓低皮棉庫存。調查顯示,10月底紡織企業平均棉花庫存27.74天,較9月底減少4.29天。受上游棉花價格下跌影響,紗線、坯布銷售價格一再下調,部分企業減少了開工率。調查顯示,截至10月底紡織企業紗線庫存和坯布庫存變化不大,分別為20.76天和27.89天。
四、電子撮合放量增倉,行情繼續大幅走低
10月,電子撮合共成交201540噸,較9月增加41100噸,增幅25.6%,其中MA0901、MA0903為交易重點,兩支合同共成交121380噸,占總成交量60%以上。總訂貨量增加20100噸,累計訂貨61500噸。
由于基本面缺乏支撐,以及對后市悲觀的預期,許多現貨商為了防范風險在電子撮合拋售套保,從而加速了行情下滑。其中月中前期跌幅較大,月末受國家密集出臺收儲等利好政策影響,出現一定反復,以震蕩為主。近期合同MA0810月均價為12065元/噸,較9月下跌344元,是同時期所有合同中跌幅*小的一個,較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中229級低118元。
五、紐約期貨屢創新低,價格優勢繼續擴大
在全球金融危機擴大的影響下,10月份,紐約棉花期貨與其他外圍商品一樣持續大幅下跌。12月合約月上旬跌破50美分/磅,當月月均價50.57美分/磅,環比下跌12.7美分,同比下跌13.44美分。
10月現貨價格跟隨期貨走勢大幅下跌,Cotlook A指數月均價62.30美分/磅,環比下跌11.28美分,同比下跌6.63美分,1%關稅和滑準稅下分別為10902元/噸和12523元/噸,分別低于和高于中國棉花價格指數1420元和201元,進口棉價格優勢繼續擴大。
六、國家托市力度史無前例,市場期待出現轉機
針對不斷下滑的棉價,10月份國家重拳出擊,兩次出臺棉花收儲政策,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另外,為促進紡織品出口還再度提高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進入11月,國務院又連續召開會議,宏觀調控政策作出重大調整,確定實行積*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和貨幣政策,出臺十項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并安排4萬億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以促進經濟的增長,下一步的具體政策措施也在緊急制定中。
盡管從目前看,短期的政策效果尚未顯現,但是國家保經濟增長的決心非常堅決,有關部門也多次表示,國家對棉花價格的托市決心很大。隨著一系列政策的付諸實施,市場信心將有所恢復,調控作用也將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