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全國大部分棉區秋高氣爽,棉花豐收已成定局。據中國棉花協會*新調查預計,2006年度全國棉花產量達641萬噸,比上年增長12.5%,創歷史*高水平。新棉質量好,高等級棉比重大。
隨著新棉大量上市,棉花購銷價格持續下跌,從當前看,基本反映了國際國內棉花市場走向。
一、棉花供給形勢
1、全國棉花產量將達641萬噸,創歷史*高水平
9月份以來,全國大部棉區秋高氣爽,利于棉花裂鈴吐絮和采摘,豐收已成定局。據中國棉花協會截至9月底的調查,全國預計棉花產量641萬噸,比上年增長12.5%,創歷史*高水平。新疆自治區棉花產量將突破210萬噸,也創歷史新高。新棉衣分高,水分低,高等級棉花比重大,質量好于往年。
2、收購工作全面展開,購銷價格明顯回落
隨著新棉采摘數量增多,收購工作全面展開,大型棉花企業開始入市收購。農發行貸款陸續發放,緩解了資金緊張狀況,但由于前期收購價格較高,部分企業收購的棉花銷售困難,社會資金占壓,影響了后續收購。隨著新棉集中上市和市場形勢明朗,棉花價格明顯回落。中國棉花價格指數9月30日價格152 0173 3840元/噸,比9月1日下跌446元/噸;9月均價13973元/噸,較8月下跌41元/噸。由于國內棉價持續下跌,外棉的價格優勢已明顯減弱甚至消失,低等級進口棉價格(按滑準稅計算)已經高于國內同等級棉花價格,高等級棉價差也在縮小。
導致新棉價格下跌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及全球主產棉國棉花豐收,新棉集中上市形成壓力,國內外市場互相影響導致價格下降;二是配額發放對國內市場形成一定壓力;三是農發行信貸調控政策收效明顯;四是棉花企業慎購心理突出。
今年8月,中國棉花協會常務理事會討論認為,按照兼顧各方利益、農工商保本微利的原則,參照今年國家確定的小麥*低保護價,分析國內外期貨價格走勢,考慮到農民和紡織企業的承受力,今年切合實際的棉花收購價格,應在籽棉2.5元/斤左右為宜。目前棉花購銷價格下跌,基本反映了本年度棉花市場走向,屬于正常回落。但如果繼續下跌,將超出農民承受能力,影響植棉收入,繼而打擊農民明年的生產積*性。業內有關方面希望國家適時出臺政策,穩定棉花市場。
3、棉花進口量繼續下降
2006年9月,我國共進口棉花13.4萬噸,較8月減少15.2萬噸,減幅53.1%;比去年同期減少17.6萬噸,同比下降56.8%。
2006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316.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6.1%。
二、棉花需求形勢
1、紡紗產量繼續增長
2006年9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紡紗量為158.56萬噸,較上月增加0.59萬噸,增幅0.3%,同比增34.4萬噸,增幅27.7%。
2006年1-9月我國累計紡紗量1240.8萬噸,同比增加252.58萬噸,增幅25.6%。
2、紡織品服裝出口小幅回落,但同比增幅仍較大
2006年9月份,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141.88億美元,較上月減少10.02億美元,減幅6.5%,較去年同期增加24.78億美元,增幅21.16%。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43.65億美元,同比增14.18%;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98.23億美元,同比增24.5%。
另據統計,2006年1-9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約1055.9億美元,同比增加205.9億美元,增幅24.2%。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360.02億美元;服裝及衣著附件695.9億美元。
三、國家宏觀政策
1、70萬噸配額已經發放至企業
新增發的7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已于9月下旬發放至有關紡織企業。配額證有效期截至2006年12月31日,實行滑準稅率。
2、2007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為89.4萬噸根據《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03年第4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2007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數量、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2007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量為89.4萬噸,國營貿易比例33%。
3、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成本繼續增加,加上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和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對年度棉花需求將產生一定影響。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