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法國政府部門日前破獲大型葡萄酒銷售欺詐案件,調查顯示,數百萬瓶由西班牙批量進口的桃紅葡萄酒(rosé)假充法國國產葡萄酒售出,至少有一名制造商將面臨牢獄之災與*高可達30萬歐元(約合233.35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此前,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Directorate-General for Competition Policy, Consumer Affairs and Fraud Controls)就進口葡萄酒商品標簽是否合規展開了歷時兩年的調查,受檢葡萄酒的產地主要來自西班牙。
??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日前發布調查結果,稱檢測到多起葡萄酒銷售過程中的欺詐行為,涉案葡萄酒總量達到340萬公升,約合5百萬瓶葡萄酒。
??其中,一家零售商有近152 0173 3840瓶葡萄酒被強制下架,面臨商業欺詐罪名的指控,*高可以“欺騙性商業行為”判處兩年有期徒刑及30萬歐元罰款,而罰款金額更可能升至每年從違法行為中平均獲益金額的10%。
??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指出:“共有179間及564間酒類經營場所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接受審查,審查的重點對象為進口葡萄酒。2017年,15%的受檢經營場所被查出有違規行為,而2016年,這一比例為22%。這些違規行為包括商品標簽信息含混不清、冒充法國國產葡萄酒等,后者或將被處以刑事處罰。”
??據了解,初期調查的重點對象為葡萄酒進口商,隨后,范圍逐漸擴大至經銷公司,且涵蓋了現場消費貿易(on-trade)與非現場消費貿易(off-trade)。
??受檢的大部份葡萄酒標簽均合乎規定,如在混有歐盟其它國家出產的葡萄酒時會標注“Vin de Espagne”或“Vin de la Communauté Européenne(即VCE)”。
??然而,調查仍發現了幾起冒充法國國產葡萄酒的情況,涉案葡萄酒數量達20萬公升至345萬公升(約合460萬瓶葡萄酒)不等。此類葡萄酒多以假充法產葡萄酒的形式批量出售,或貼上法國地區餐酒(IGP)的等級標簽魚目混珠。
??在制造商層面,調查人員注意到,標簽上的源產地信息要么未被注明,要么存在誤導性。例如,很多盒中袋(Bag-in-Box)葡萄酒的包裝將源產地標注在提手下面,因此消費者無法直接觀察到這些信息。
??另外,有些制造商故意將法國皇室百合花紋章和象征法國大革命的三色帽章等圖樣及“法國生產”或“法國裝瓶”等字樣印到包裝顯眼處,并把“Vin d’Espagne”或“Vin de la Europeancommunity”這類的源產地標注放至瓶身背面,企圖使真實信息難以閱讀。
??就現場消費貿易角度而言,調查人員檢測出主要存在兩大類的違規行為,即酒類經營場所在酒單上未顯示源產地和故意使用法式商品名稱。比如,有消息指,其中一間受檢餐廳就長期打著法國奧克地區產餐酒(“IGP OC”)的幌子來銷售實則產自西班牙的葡萄酒。
??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表示,自2015年起,法國本土葡萄酒制造商便開始在入門級葡萄酒領域受到來自西班牙產葡萄酒的“激烈競爭”,在葡萄品名餐酒(varietal wine)方面尤甚。而隨著市場需求躥升,法國普羅旺斯出產的桃紅葡萄酒近來所面臨的供應壓力更是日益顯現出來。
??調查人員稱:“此番調查不僅意在保障消費者權益,令他們獲取充足及公正的信息來做出消費選擇,亦是為了維護葡萄酒產業免受欺詐行為的侵害。”
??“這些欺詐行為會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并產生重大的經濟后果。查驗結果表明,大多數情況下,法律法規都被嚴格遵守,然而,在情節嚴重的幾起違規案例中,涉案葡萄酒數量都十分龐大。”
??目前,尚未有被控涉案人員的身份公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