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作為受疫情影響*重的行業之一,餐飲業在復工復產的路上,備感艱難。房租、人力、食材,這“三座大山”壓得許多餐飲企業喘不過氣來。本月前兩周,**復工的餐飲業還沒嘗到甜頭就接連遭遇尷尬:這邊,海底撈、西貝因漲價遭消費者吐槽,之后道歉、恢復原價;那邊,麥當勞、真功夫等連鎖快餐高調促銷,一度引發點餐小程序因客流量蜂擁而至崩潰,被質疑“蹭熱點”。
圖源pixabay
漲價是一把“雙刃劍”——漲,消費者不買賬;不漲,高額的成本難覆蓋。除了漲價,部分餐飲企業正在通過建立自己的外賣體系、開展社群營銷、拓展銷售品類、采用共享員工模式等辦法進行自救。
餐飲企業有漲有降
近期,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西貝等名連鎖飲食餐企門店菜品、食品價格上漲,有不少消費者在網上曬出在海底撈用餐的小票,“人均220“”一片土豆1.5元”“米飯7元一碗”,如此高價消費引來網友們的質疑。
隨后,海底撈承認復工后整體菜品漲價約6%,并于本月10日在官方微博正式致歉。海底撈表示,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就漲價一事道歉。此外,西貝西貝還在5月31日前推出“吃100元,下次返券50元”的優惠。
就在海底撈、西貝漲價風波中,跨國連鎖餐企麥當勞近日宣布“降價促銷”:推出“半價會員桶”特別活動,原價81元的一款產品限時優惠價39元。在降價促銷當日就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前往麥當勞小程序點餐,并一度造成軟件訪問量過大而崩潰。真功夫也反應迅速地“抄起了作業”,于4月13日宣布推出半價正餐。
同樣是面臨疫情、消費驟降,也同樣是連鎖品牌餐企,為何有的漲價、有的降價?
有行業人士表示:“麥當勞、真功夫做促銷活動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快速吸引流量,而且不一定會虧本”;“企業成本結構不一樣,麥當勞、真功夫的供應鏈水平相對發達,甚至原料肉都是一年前定下的期貨價格。各個品牌對供應商的管理能力和深度也不同,所以供應商愿意‘陪著’的深度也不一樣。”
也有觀點認為,這是“聰明者的選擇”:餐企不如趁著大家都漲價求生的時候,轉換重點重塑品牌美譽度。漲價使得跟麥當勞有競爭關系的品牌相對處于競爭劣勢,麥當勞自然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和品牌好感。
堂食不及原來的兩成
當前,餐飲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疫情之下,企業復工復產的模式一般為先外賣,后堂食。營業后,不同企業的境遇卻大相徑庭。
3月6日,北京***餐廳萃華樓開始“試水”外賣,該餐廳總經理王培欣表示,**天接了10多單,收入2000多元。3月26日,開放堂食,當天來了10多桌客人,都是店鋪的老顧客,也都是兩三人的小桌,主要點的是干炸丸子、醬爆雞丁、爆三樣等菜品。現階段,周一到周四來店堂食的人比較少,周五到周日客流量可以翻一番。清明節期間,大概坐了20—30桌。正常情況下,節假日**能達到100多桌,即使現在好一點兒,也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
消費者*關心的是如何吃得放心。為此,各地紛紛出臺餐飲企業復工復產指導意見。以北京為例,3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了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版,要求就餐人員不得面對面就餐,餐桌間隔要在1米以上,嚴格控制排隊就餐人流密度,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停止接待群體性聚餐等,以及對餐廳進行全面消殺,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餐飲企業也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一些餐廳每天都要將不符合“要求”的客人拒之門外。王培欣介紹說,餐廳主要接待聚會和宴會,所以受到很大影響,每天都有人來訂大包間,為保證安全,只能一律拒絕;每天都要把3—5桌健康碼異常的顧客拒之門外。
“顧客用餐比較在意桌與桌的間距。”胡大飯館運營總監張勝濤表示,目前,顧客對于用餐安全還是多有顧慮。到店的顧客用餐時長縮短了,以前一般是吃兩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左右吃完就離開了。
4月5日,胡大迎來了營業以來的**個小高峰。當天,一共接待了350桌客人,一直排隊到晚上11點左右。當時,由于人流量非常大,為保證安全,餐廳放棄了一個營業區作為等位區。
然而,與這些***不同,也有餐廳開業3天,一桌客人都沒有。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的和平門三千里烤肉城的店員表示,餐廳的客流量非常慘淡。其營業4天,僅有3桌客人。“能賣一點兒是一點兒,總比一點兒不賣強。”
三大成本重壓下痛點難紓解
在停滯了2個多月后,企業背上了“三座成本大山”:高額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及食材成本。按下“重啟鍵”的餐飲企業仍困難重重:沒有客源、入局外賣成賠本賺吆喝、資金鏈緊張......
張勝濤將這三大成本稱為“三高”,胡大的“三高”損失在2000萬元左右。其中,包括7家店的房租以及1000多名員工的食宿以及工資支出,還有過年期間儲備的大量食材。
“扔了幾十箱食材。”王培欣表示,萃華樓也面臨同樣的重壓,一個月的房租和員工工資以及其他費用支出將近70萬元,此外,春節期間儲備的70萬—80萬元的食材,很多食材過期就直接扔掉了。為了減少損失,萃華樓(崇文門店)也曾“擺攤”賣菜,但售價比進價低,作為商場店,疫情期間商場也沒什么人,基本上是商場員工消化了。“只收回了一個小零頭”。
重新營業的餐飲企業仍是困難重重。比如,經營成本上升。張勝濤指出,店鋪食材上漲了6%—8%,不漲價,企業利潤就比較低;漲價,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無法接受。多家企業都表示,目前沒有考慮過漲價。張勝濤表示,“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而傷害顧客”。王培欣也表示,“雖然很困難,企業硬扛著”。
餐飲企業紛紛加入外賣“大軍”。此前,一些大店、老店或沒有開通外賣,或對外賣不重視,疫情之下想抓住外賣作為“救命稻草”,卻發現外賣領域入局者眾,而疫情期間,外賣的需求在下降。與一些專做外賣的店鋪相比,無論是價格還是經驗,都沒有優勢,很難分一杯羹。
無論是胡大還是萃華樓,因擔心影響菜品的口感,一直沒有做外賣,像三千里烤肉城這樣的烤肉店本身不太適合做外賣。王培欣表示,近期,外賣訂單與**天基本持平。并且,第三方外賣平臺提取高額費用,把商家的利潤基本拿走了,外賣基本上是“瞎忙活”,忙活完了也無利可圖。
餐企開展花式“自救”
面對嚴峻的形勢,餐飲企業紛紛積*開展“自救”,比如建立自己的外賣體系、開展社群營銷、拓展銷售品類、控制成本、采用共享員工模式解決員工就業問題。
餐飲行業整體也在發力“自救”,呼吁外賣平臺降傭金。4 ? 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發布了《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交涉函》,呼吁外賣平臺降低傭金,取消**合作的條款,給予企業更大的生存空間。
“餐飲+零售”成了很多餐飲企業青睞的方式,自外賣之后,很多餐廳開始銷售農副產品、半成品,甚至是定制化產品。2月28日,位于四川成都錦城大道的岫云村湯館開始營業,店長李杰表示,疫情期間,雖然人們外出用餐需求減少,但對雞蛋等農副產品的需求增加了。餐廳還開展了社區客群運營,鄰近2公里的顧客可以選擇菜品定制,餐廳可以做一些菜單上沒有的菜肴,配送上門,“相當于把我們的廚師變成私廚”。 ?
與此同時,部分店鋪還增加了經營品類。李杰指出,店里增加了一個鹵菜銷售檔口,鹵菜銷售額占到店鋪的10%;中午也會針對周圍的辦公人群,推出工作餐,效果都不錯。
開設小食檔口的作用因地、因店而異。王培欣觀察到,北京多家餐飲企業都采取了這一模式。萃華樓在門口也設立了小吃攤,主要售賣餡餅、包子等,每天大約有1000元收入,收效甚微,“各家企業都明白,這解不了近渴,能掙一分是一分,減少虧損”。
除了拓展渠道,降低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自救”方式。 張勝濤指出,此前胡大是通過一些中間商采購食材,現在開啟了源頭直采,使食材的價格略低于市場價。
此外,除了立足當下,企業還要面向未來,積*開展人才“自救”。一些餐飲企業與大型商超開展“共享員工”,穩定員工就業。其中,旺順閣、眉州東坡與物美集團達成共享員工合作。一些員工一邊在餐廳上班,一邊到超市從事分揀、包裝等工作,增加收入。
另外,保障員工不流失,就要讓員工有活兒干,有錢拿。以胡大為例,雖然目前只開了兩家店面,對員工進行了排班,上**休**,讓大家都有事做,也算是一種人才“自救”。
“我們現在賠點兒錢,硬扛著。”王培欣表示,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在積*開展“自救”,盼望著疫情早點兒結束,人們的生活能恢復到像往常一樣,出門逛街吃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