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炎熱夏日,人們的飲水量會大大增加。但是,飲水太多也有中毒的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稱,每天飲用超過4升水可能會中毒,導致大腦功能受損甚至死亡。研究還指出,馬拉松及長跑運動員運動后,短時間內攝入大量水更易患水中毒。建議男性每日飲水不超過3.7升,女性不超過2.7升。
圖源Pixabay
夏季高溫高濕,微生物更易繁殖,飲用水的衛生問題也變得格外突出。那么,夏季里如何飲水才能既安全又健康呢?
飲用生水有健康風險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居家生活或野外勞作,任何情況下,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源水(即生水)都是有致病風險的。因此,安全**需牢記心中。下面這些水可以安全飲用:一是燒開過的水。二是正規企業生產的各種形式的包裝水,如桶裝水、瓶裝水、袋裝水等。三是質量合格且被正常維護的、明確標注了“出水可以直接飲用”的凈水器出水。
夏季飲水安全方面還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每天飲用新燒開的水。水燒開1—3分鐘即可,燒開后應加蓋放置在陰涼處保存,以防細菌進入和繁殖。
桶裝水開啟后應在一周以內喝完。
凈水器應該縮短清洗和更換濾芯的周期,*好不要超過1個月就清洗1次。
飲水機不要放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因為夏季高溫加上充足的陽光,會使藍綠藻滋生,對水質造成新污染。
水杯、水壺要每日清洗,尤其是不透明材質生產的水杯內部,容易成為衛生死角,需要特別注意。
夏季也是野外游玩的好時節,清亮、涼爽的山泉水往往讓人欲罷不能,急欲飲之而后快。此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野外環境中的水絕不能僅以清亮來判斷安全。清澈透明的泉水中完全可能含有肉眼看不見的病原體,比如可以導致胃腸炎的空腸彎曲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隱孢子蟲卵、鞭毛蟲卵等。水源地周圍活動的人、牛、羊、豬、飛鳥等的排泄物都可能造成野外水源污染。野外活動時建議帶上便攜式凈水裝備,以保飲水安全。如果不得不飲用野外的生水,*為簡便的方法是讓陽光直接烤熱水壺到燙手的溫度,保持30分鐘以上,也可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
主動補水讓身體水分充足
水的比熱容很大(可以吸收較多的熱量而不至溫度升高),而且皮膚水分蒸發和出汗時可以帶走較多熱量,因此讓身體擁有充足的水分是夏季體溫調節所必需的。尤其是大腦、心臟這些高度含水的器官,水化不足時其生理功能將受到嚴重影響。《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該攝入至少152 0173 3840毫升的水。夏季里出汗多,飲水需求量更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熱帶地區成年人的每天飲水量應為4.1—6.0升,這個數量可以作為我們夏季高溫天氣時的參考。
有研究表明,人在口渴時已經處于微脫水狀態,單憑滿足口渴感的飲水只能補充機體失水量的40%—60%,因此主動補水十分重要。據研究,少量多次定期飲水、無口渴感覺時也按時飲水,是預防熱損傷和脫水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每2—3小時飲水1次,每次100—200毫升,也可根據個人和溫度減少或增加飲水間隔時間和飲水量。飲水時先含在口腔內一段時間,緩和口渴感覺后再咽下,千萬不要暴飲。
足量喝水對于血液黏稠度較高的老年人,具有心血管、肝膽、泌尿、關節系統疾患以及痛風、肥胖的病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溫下的強體力勞動者,更應注意足量水分的補充,以免脫水過度而發生中暑。
需要注意的是,下列人群不宜過多喝水:腎病、心衰、呼吸道感染、青光眼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其他醫生囑咐不能多喝水的情況下,都需嚴格控制飲水的總量。
防中暑不能僅靠補水
汗水含有0.3%—0.5%的氯化鈉,意味著1升汗水可帶走3—5克的鹽;汗水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鉀、鐵、鋅、銅、鉻、磷、碘等,人體大量出汗時不僅丟失大量水分,也會丟失大量的電解質和礦物質,嚴重時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表現為血壓偏低、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甚至發生中暑。水中的溶解性礦物質離子具有較好的吸收率,對于機體礦物質的補充快速而便利。多數自來水都含有較為豐富的礦物質,而且價廉易得,因此燒開后的自來水可以作為夏季喝水的**。夏季建議盡量少喝純凈水、蒸餾水、人工礦物質水(往往只添加了*少的改善口感的礦物質,本質上還是純凈水)、含糖飲料等幾乎不含礦物質的飲品。
需要強調的是,大量出汗之后的瘋狂飲水,特別是短時間內大量飲入不含礦物質的純水,對人體是有*大危害的。此時可因血液過度稀釋而導致低鈉血癥,即水中毒。因此即使*度口渴,也應該控制好飲水的速度和總量。
有研究顯示,高溫時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增加5%—10%。大量出汗不僅會失水、失鹽,還會有蛋白質分解的增加以及水溶性維生素的丟失。因此高溫季節還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蛋、魚、肉、大豆等)和水果蔬菜的攝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