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圖源:pexels
3月4日,上海肯德基推出“食物銀行”卻遭市民哄搶的視頻,在網上引起廣大網友們的熱議。雖然如此,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模式有助于倡導公眾踐行勤儉節約新風尚,提高食品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食品浪費。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超過13億噸,臨期食品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對于臨期食品的處理,國外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模式,而在國內,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勤儉節約、保護環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開始嘗試臨期食品。北京市近日對《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草案)》進行一審,草案中提到,北京市將鼓勵商超、便利店設專區出售“臨期食品”,并通過社區共建、志愿服務等方式進行線上線下“食品捐贈”。那么,“規定”出臺后對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有何指導意義,目前北京的一些商超又是如何處理臨期食品呢?消費者面對臨期食品低價的誘惑,又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商家期待“規定”出臺
在北京通州區的一家面包店,走進店鋪內,中間的一排玻璃櫥窗內擺放著很多剛生產出來的各式面包,櫥窗的一角粘貼有面包的生產日期,幾名顧客正在櫥窗旁挑選著自己需要的面包。在玻璃櫥窗的盡頭,擺放的是保鮮冷柜,里面除了放有需要低溫保存的蛋糕外,還有一些打折處理的面包,這些面包都會被標記上“臨期食品 盡快食用”的字樣。“我們店鋪都是當天生產當天銷售,很少能到晚上還有未銷售出去的面包。對于保質期稍微長一些的面包或者蛋糕食品,在臨近保質期且還有幾天的時間內會降價銷售,但是需要得到公司的許可才行。”該面包店內工作人員解釋。“降價的幅度會根據食品臨近保質期的天數來決定,*低能打到七折左右。”該工作人員補充道。
在另外的幾家面包店,大都采取相似的方法處理臨期食品。“我們會根據每天的購買量來生產面包,如果當天晚上存在沒有銷售出去的面包,會采取打折處理,但并不是每天都出現這情況。”一連鎖品牌面包店工作人員說。
除了零售便利店,在傳統的大型商超,對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如何要求的?大型超市又是如何看待臨期食品的呢?
“我們超市對商品保質期這方面是有嚴格要求的,一般收貨這一塊,超二分之一(保質期)的商品是不收的。”位于北京通州區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工作人員說,為了給消費者提供符合標準的商品,防止超市內的商品出現臨期甚至過了保質期的現象,在進貨的時候,該超市就對商品保質期做了要求。“我們超市對臨期商品是有自己要求的,比如說牛奶,保質期在30天以內的,我們是提前5天下架,保質期時間比較短,保質期15天以內的,在到期前3天下架。”接近保質期就會被下架,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超市很少會發生產品下架后退還給商家的情況,接近臨期的商品就會直接報廢處理。
針對日前北京市審議的《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草案)》,不少商家負責人表示期待該規定盡快出臺。“規定出臺后對我們如何處理臨期食品有了依據和規范,未來市場也將更加規范。”業內人士說。
消費者接受度提升
事實上,面對“白菜價”的臨期食品,消費者很難不動心。從事服裝銷售行業的張女士說,“還有一段時間才過期,零食很快就可以吃完,用不到一半的價錢買到原價的零食不香嗎?”寶媽白女士也表示不介意臨期食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家里能夠吃完就會購買,但給孩子的食物要盡量新鮮,比如雞蛋和牛奶等。
在線上,消費者對于臨期食品的青睞更為明顯。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消費者將方便速食、堅果炒貨、糖果餅干、牛奶可樂等臨期食品買至月銷量破萬件;在年輕消費者聚集的B站、知乎上,有著大量關于臨期食品的測評和討論。在豆瓣還出現了“我愛臨期食品”小組,稱“臨期食品可以買,臨期食品不丟人”“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成立不到半年,已有近3萬名組員;“摳門女性聯合會”小組、“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也有購買臨期食品、跳出消費主義陷阱等分享,成為臨期食品“種草區”。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接受度可見一斑。
還有人專門針對臨期食品開發了一款APP搜集城市內各大餐廳、面包店、便利店等打折促銷信息,被網友稱為 “臨期食品折扣地圖”。據了解,截至3月6日,已經有152 0173 3840家商家入駐該平臺,其中食物類商家100家左右,以連鎖品牌的面包房和餐廳為主。
現在全國不少城市也都出現了一些區域型臨期食品品牌以及實體連鎖店。目前,臨期食品正在逐漸形成產業鏈,一個龐大的市場悄然崛起,成為不少人“薅羊毛”圣地。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臨期商品價格確實是夠低的,用市場價的三折或者四折就能買到的。但是,這樣的產品可以放心食用嗎?
“撿漏”別只盯著價格
對于“臨期食品”的法律定義,在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均未予明確,經營銷售目前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進行規范和監管。營養專家建議,在購買臨期食品的時候,不能只顧價格便宜,還要要充分考慮臨期食品的保質期,保證在保質期內食用。
“臨期食品,就是快到保質期的食品,理論上講是安全的。如果保存比較好的話,在保質期內是安全的。里邊的一些氧化產物、微生物,都是在人體承受范圍內的。”業內人士表示,畢竟是臨期食品,不像剛生產出來的食品口感那么好,營養成分和口感會有一定的差別,但不會有太大差別。此外,購買臨期食品確實是一種減少浪費、減輕家庭負擔的好舉措。不過,有些折扣食品存在進貨貨源不明、來路復雜及產品質量保障問題,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留意外包裝等細節,尤其要注意有無涂改生產日期、包裝有無破損、異味、變色等異常情況。
早在2012年,原國家工商總局就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顧客并單獨出售。與此同時,消費者在購買臨期商品時,要十分留意外包裝等細節,尤其要注意外包裝有無涂改生產日期、包裝有無破損等情況。購買時,保存好購物小票,一旦發現臨期商品存在相關問題,可以跟經銷商協商解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投訴處理。
多國推“剩食”優惠政策
在國外,把臨期食品降價出售或直接捐給慈善機構是商家的通常做法,如加拿大、美國、德國等國家,都有很完善的救濟機制,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食物保障。“我每天都很期待某個時間點的到來,比如我會一直等到9點,然后興沖沖地跑到店里去取臨期食品大禮包,回家后馬上和室友一起打開。”談起臨期食品,在英國留學的李先生滿心歡喜。
2015年法國就頒布法令,禁止超市丟棄未過期的“剩食”,400平米以上的大型連鎖超市必須和慈善機構或飼養場簽訂協議,大批量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超市一旦被發現丟棄可捐贈的食物,就會受到約4000美元的罰款。雖然不是強制性,但大部分商家樂意接受,因為不但可以減輕垃圾處理的工作量,還能獲得一定的稅收優惠。
加拿大多倫多市食物營救組織Second Harvest,每年將約700萬磅臨期食品捐贈給社會公益機構。日本對食品保質期的要求一向嚴格,大量食品在臨近“消費期限”時就會被清理。根據日本國內媒體的統計數字,日本每年因此浪費的食品數量,是聯合國糧食援助的兩倍,龐大的數字使得日本開始積*鼓勵民眾購買快過期的產品,呼吁減少食品浪費。
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國家的一些食品除保質期外,還有*佳口味時期、*佳食用期或*佳賞味期的說法,過了*佳食用期但還不到保質期就開始打折出售,目的就是要讓食品發揮*大的社會效益,但過期食品在國外也是不允許銷售的,除了銷毀,還可以用來制作飼料和化肥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