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我們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現有落實主體責任形式單一、過程繁瑣,且無法實時監督企業主體責任落地。食品產業鏈涵蓋生產、銷售、餐飲等各環節,而監管部門、生產經營單位、社會公眾三者之間的食品安全信息缺乏互聯互通,無法形成聯動有效的社會監督。”杭州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處處長李建雄介紹說,為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做好監管信息共享,杭州市以臨安區為試點開展“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建設,目前已在杭州全市范圍內推廣。
該平臺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將生產(含小作坊)、銷售、餐飲等各經營業態集納為一體,以追溯為核心功能,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落腳點,打造食品行業從前端原料供應到中端生產運輸、再到終端銷售的全鏈式“上云”監管,形成整條食品安全的數字化監管鏈。
圖源hippopx
平臺目前已錄入產品可追溯數據5649條,購銷臺賬數據4753條,生產臺賬152 0173 3840條,登記從業人員9080人,獲取企業主體責任自查報告649份,發起食品召回18次,實現食品安全零事故;登記數據60125條,產生預警信息33873條,其中證照預警17條,健康證預警3767條,超范圍預警3042條;發現問題線索35條,監測到重大風險隱患2起,排查風險隱患24起,處置閉環率****。
“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分為企業端、監管端、公眾端三大模塊并按需設計功能。企業端下設食品生產、銷售、餐飲、食品加工小作坊4類業態,并設定了企業資質、原料采購、出廠檢驗等8大功能模塊,涵蓋食品生產經營全產業鏈,企業通過拍照,掃碼等功能快速便捷錄入生產經驗信息,實現標準化、系統化、數字化企業管理。
監管端從以往的點式監管改為鏈式監管,一個端口即可核查全區從生產、流通到餐飲全過程生產經營信息,監管部門可通過在線查閱、預警、統計、分析等系統功能,高效準確鎖定問題食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公眾端則通過云視頻等模塊設置,讓公眾能實時監督、了解相關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狀態,進而倒逼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
“以往填報生產記錄需填寫多本紙質臺賬,要花費近2個小時,后期核查也不是很方便,現在通過平臺錄入信息只需要十幾分鐘,也緩解了后期信息追溯難題,企業停產報告、主體責任自查報告都可在線提交,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效率。”杭州市臨安區一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杭州市還擴展基層信用分級監管,余杭區塘棲市場監管所在浙江省內**試點“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實行基層信用風險分級監管,從生產過程、監督檢查、案件查處和社會評價等數據累計風險積分,設置了“良好、警示、失信、嚴重失信”4檔12個等級,分值越高風險等級越高,監管檢查頻次越高。目前,塘棲市場監管所運用平臺分類監管功能,在轄區開具責令整改通知書28份,立案查處7家,停業整頓4家,依法取締2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