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追溯作為監管的一種手段,其常態化對于食品行業意義深遠。一方面,作為政府部門有效管理手段,追溯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日常監管工作當中;另一方面,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打造透明、高效的供應鏈,通過追溯提高管理水平成為可能。在對商品進行溯源中,由于參與管理部門分散、條碼數據不統一,造成流通環節掃碼數據容易“斷鏈”。相關專家建議,應采用統一標準的條碼技術,采用與國際一致的編碼體系,確保追溯信息的互聯互通,進而實現全國乃至全球追溯 。?”
全鏈條追溯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多方參與、共同鎖定“菜籃子”的“*初一公里”,建立從生產基地到物流配送,再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追溯體系。
對于企業,全程化的追蹤加強了企業質量管理,減少了糾錯成本,方便企業收集產品信息,了解消費趨勢。質量追溯體系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當產品出現問題時,能夠利用追溯體系快速查到問題源頭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召回,減少企業和消費者的損失。對于消費者,通過追溯可獲取產品的生產信息、加工信息、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多方信息,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健康安全。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覆蓋全國、先進適用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促進質量安全綜合治理,提升產品質量安全與公共安全水平。
隨著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建成并與多個省級平臺對接,我國目前已實現上億種產品的責任主體追溯和3000多家企業的產品過程追溯。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為例,近5年來,順德市場監管局與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合作,依托該平臺,在不增加生產企業資金投入、不改變銷售環節工作流程、不影響消費者購物便利性的前提下,實現對轄區內260多家食品企業、100多家食材配送企業及近200家農貿市場的生產、采購、流通(配送)、消費等全鏈條數字化追溯的動態一體化監管。
在順德,食品生產企業通過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利用商品條碼+批次的形式,將預包裝食品從原料進廠查驗、生產管控、出廠檢驗、銷售去向等實現全過程(全鏈條)數字化管控。消費者可利用手機掃碼查詢信息,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對問題產品可實施精準召回和靶向監管。在食品銷售環節,重點針對優質食用農產品種養殖基地進行標準認證,對基地的產品賦予GS1位置編碼和品種編碼,賦碼的農產品從種養殖基地—物流運輸—食品配送—終端消費“一碼平川”。
順德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孔繁昌表示,通過建立全鏈條追溯體系,市場監管部門在服務企業完善內部風險防控、自控自律、促進品牌發展的同時,得以騰出更多精力抓住重點環節,落實風險防控,守住食品安全底線。一方面滿足消費者對于食品消費安全相關信息的知情權,一方面倒逼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從而形成食品安全政府推動、專業機構參與、技術機構支撐、經營主體自律、消費者獲益的共享誠信的“多贏”局面。
建立統一物品編碼迫在眉睫
盡管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的空間,尤其是此次北京新發地疫情,暴露出農貿批發市場在供應鏈可追溯方面的短板。許多農貿批發市場依然采取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模式,對消費者而言,手中商品的“前世今生”依然成謎,大多數進口生鮮食品更是缺乏追溯途徑。建設從源頭開始、覆蓋范圍更廣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迫在眉睫。對此,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等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指南、要求等。但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看來,這些標準之間還存在內容交叉、要求不統一等情況,一些省級政府根據自身需要出臺的一系列地方標準在實用性和操作便利性上仍有待改進,與國際追溯標準之間也存在差距。
山東省科學院新一代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錢恒表示,從追溯的理念看,離不開對產品的標識,即標準化、個體的**編碼。而**編碼被識別,需要明確數據載體。“無論是一維條碼、二維條碼,還是RFID電子標簽、NFC電子標簽等,這些數據載體都是用標準化的形式把個體的**編碼寫進系統。”錢恒說,從標準化的系統來看,基于**編碼和數據載體,在整個供應鏈中集聚更加高效的規范化數據,并實現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追溯系統就成型了。
隨著我國物品編碼事業快速發展,產品編碼的統一是必然趨勢,尤其是基于GS1全球統一編碼標識系統的商品條碼結算體系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GS1編碼作為“商品身份證”的作用將更加突出,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破局。
“物品編碼是實現物品自動識別、信息系統互聯的一個必然前提。通過在線上線下采用統一的物品編碼標識標準,整合上下游商家和產品,避免了眾多互不兼容的系統所帶來的時間和資源的浪費,進一步降低了運行成本,實現了信息流和實物流快速、準確地無縫鏈接。”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鐸介紹說,“統一的物品編碼標識,不僅能起到產品‘身份證’標識作用,還能使產品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節點實現可視化。其次,統一的編碼身份標識,可以在全球任何國家和地區通行無阻,對跨境電商也起到保障作用。”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統計,我國累計有80多萬家生產企業擁有GS1全球統一編碼標識,目前使用商品條碼的產品達數億種,商品條碼在零售行業覆蓋率達95%以上。
與此同時,物品編碼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新興數字經濟領域得到更深層次的應用。新技術的出現和迭代,讓追溯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顯著提升。5G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高效穩定全覆蓋的網絡環境;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追溯數據具有不可抵賴性成為可能;生物特征識別等技術的應用,將推動追溯系統發揮更大作用。
大數據對追溯系統則是重大利好。“追溯系統中的信息本身就是大數據的來源。要掌握無處不在的數據,就要求數據采集量、數據采集頻度和范圍都大大增加。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反饋結果將更有利于追溯系統精準發揮作用,*終對追溯產生正向影響。”錢恒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