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直播電商經過4年多的發展,終于要迎來規范化管理。近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商業聯合會關于下達2020年第二批團體標準項目計劃的通知》,要求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商聯媒購委”)牽頭起草制定行業內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兩項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計劃于今年7月開始執行。
這兩項標準針對的是目前國內直播電商行業出現的亂象,目的是用標準化條例規范行業內各角色如主播、MCN機構、商家和電商平臺的行為,同時保障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所有參與者權益。這也意味著“直播帶貨”將進入“監管時代”。
近段時間,“直播帶貨”成了新風口,央視主持人、各級政府領導紛紛變身主播“帶貨”,“五一”期間“直播帶貨”成為假期消費熱點,疫情的暴發催生了一個“全民直播”的新時代。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網絡零售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
但熱鬧的景象背后也開始浮現各種問題,數據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曾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消費者拒絕直播購物的主要顧慮是“擔心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和“售后問題”,這兩大因素分別占比60.5%和44.8%。網友詬病“直播帶貨”存在“夸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等主要問題。
“‘直播帶貨’繞過了經銷商等傳統中間渠道,直接實現了商品和消費者對接,這種模式既有電視購物的節目形式,也有網絡購物的邀約信息,還有廣告代言的表現存在,主播身兼經營者、發布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但由于監管滯后,行業沒有門檻,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致使三俗充斥網絡、虛假夸大宣傳成風、假冒三無產品泛濫、售后服務難以保障,成為消費者投訴重災區。”中商聯媒購委副會長、標準制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韓良晨說,網紅經濟爆發式增長帶來的諸多問題日益凸顯,亟待規范。
中國商聯媒購委副秘書長、標準工作組組長孫之升表示,一直以來,業內對制定行業標準的呼聲都較高。從2019年開始,中國商聯媒購委便對直播電商行業亂象進行調研,約半年后有了草案,并在今年3月25日立項。直到現在,標準還在征求各方專家意見、進行修改。標準制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有剛表示,“直播帶貨”產業鏈條非常復雜,信息不對稱,在這類模式中,品牌商看重主播流量,消費者信任主播背書,如果產品出了問題,而主播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就可能出問題。網絡主播、內容發布平臺、產品供應企業等相關參與者均缺乏明確的管理標準和監管機制,相關行業、產業鏈條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缺乏依據。
標準即將出臺,意味著業內各方的專業度、對接流程和追責,都將有條例可依。標準對直播電商進行了重新定義。專家認為,“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一樣,存在邀約銷售行為,因此將其作為一種商貿流通新生業態,定義為“直播購物”更為科學。這也意味著直播賣貨的過程和傳統場域的賣貨行為一樣,需要遵循廣告法。
目前,標準的具體條例還未公開,孫之升簡要介紹了一些現存主要問題的解決思路。他表示,標準對主播、MCN機構、品牌都會進行資質要求、明確職責范圍。包括虛擬產品,或者不帶貨、僅為品牌引流的行為,也會被明確界定。“有了標準之后,出了問題,就能知道該追究誰的責任。”對于“播”的過程以及產品質量,標準也會提出要求。
此外,專家認為,企業***和地方政府領導對于親自下場帶貨的行為,需慎重考慮。“畢竟他們不是專業主播,如果直播中說錯話,對于個人和企業、機構、地方聲譽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負面影響。”
孫之升表示,標準發布后,會花大量精力幫助其在業內普及,引導各角色自覺執行。“一旦有了紅線,也就有了制約。”他說,“無論是行業協會和職能部門的監管,還是消費者舉報,都會讓違法違規行為得以有效制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