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近日,首屆桑蠶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的舉辦,旨在推動桑飼料產業發展,促進生豬生產恢復,擴大新型消費,推動消費回升,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滿足人民對優質放心畜禽產品的需求。此次論壇由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共同主辦。
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江西省委原書記舒惠國,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名譽主席向仲懷等與會領導及專家參會。論壇主要內容包括:飼料桑產業現狀、需求及發展趨勢研究;飼料桑品種選育、栽培、收獲及加工研究;桑蠶資源營養價值與生物利用率評定研究;桑蠶資源功能與特色畜禽產品開發研究;桑蠶資源飼料加工及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等。
桑飼料有助畜牧業提質增效
穩定生豬生產,關鍵是必須有充足的蛋白質飼料供給。朱保成表示,去年以來我國生豬生產出現較大波動,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影響了人民群眾生活。由此,國務院出臺加大對生豬生產飼料供應力度的政策。生豬產能逐步恢復,市場供應逐步穩定,但情況依然嚴峻。“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使畜牧飼料來源從糧食副產品到蛋白質飼料為主。但我國蛋白質飼料短缺,要解決生豬生產供應問題,需要解決蛋白質飼料供應問題。桑蠶的資源化利用為蛋白質飼料開辟了重要渠道。”朱保成說。
楊振海也表示,當前,國內優質蛋白飼料嚴重短缺。我國每年進口大豆超過8000萬噸,魚粉近152 0173 3840萬噸,苜蓿等優質牧草近200萬噸,進口依存度分別超過80%、70%和40%。“如果能有效解決飼料資源的約束,生豬生產可持續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當前,我國桑園面積有1200多萬畝,桑葉產量4000多萬噸,每年可提供蛋白質近200萬噸,可替代400萬噸豆粕,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我國飼料中蛋白原料用量占比約30%,但利用效率一直不高。“使用桑葉蛋白和氨基酸平衡技術可降低傳統蛋白原料的用量,這也相當于增加豬肉供給。”
據了解,與優良飼料苜蓿相比,桑葉粉的蛋白質含量比苜蓿粉高10%以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30%以上,粗纖維低于50%,粗脂肪低于10%。此外,桑葉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桑飼料被畜牧專家認定為潛在的優質飼料。”陳萌山說。
向仲懷表示,桑葉的單位蛋白質產量遠遠高于大豆、玉米,桑樹被譽為“蛋白質工廠”。桑蠶資源不僅可用于畜牧養殖的蛋白質資源,還具有增進畜群體質健康、提高產品品質、風味的作用。桑蠶作為畜牧蛋白質資源比單純的養蠶更重要,有望成為我國農業中*需要的蛋白質來源。據專家測定,一公頃的桑園可產植物蛋白2500公斤,是大豆的3.6倍,用桑飼料代替部分精飼料養牛、養豬,可提高屠宰率3%—4%,蛋雞產蛋高峰時間可以增加20%—30%的產量。
向仲懷表示,桑作為一種可以在世界各地利用的特殊飼料,其可消化營養成分含量比大多數傳統飼料高。其次,桑可作為補充劑代替奶牛飼料里的濃縮物,可作為綿羊山羊的主要飼料,亦可作為單胃動物的飼料原料。值得注意的是,桑的特殊性在于蛋白質含量高,可以替代豆粕。“如果將豆粕在飼料中的比重從現在的30%降低到27%,可減少豆粕用量1100萬噸,折合大豆1400萬噸,緩解進口大豆的壓力。”向仲懷說。
當前,一批從事桑飼料生產的企業成長壯大。這對于解決桑樹蛋白質資源化利用和擺脫高度依賴豆粕進口風險,進而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滿足居民不同層次消費需求,保障糧食安全以及重要副食品都用重要作用。
桑蠶產品串聯起千億產業
2010年以來,國家以桑蠶產業技術體系為指導,開始了新型桑蠶產業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推廣,提出了“立桑為本、多元發展”的理念和生態型、多元化、高效性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在此期間,在桑蠶傳統產業基礎上涌現了一批生態桑、飼料桑、果桑、茶桑等新業態,這也是桑飼料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學科背景。向仲懷表示,相關研究成果為桑飼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把桑飼料推向更新層次。當前桑飼料的研發,無論從桑蠶科學技術還是從畜禽飼料的產業化推進來看,都還有一系列的新問題需要研究。只有產學研、桑蠶畜牧跨界聯合,協同創新,才能推動桑飼料更進一步的發展。
向仲懷表示,功能活性物質豐富,可以在健康養殖和抗生素替代中發揮獨特作用。這也應是桑飼料發展定位的依據和研究重點。當前桑飼料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特別需要桑蠶界、畜牧界、企業界共同努力,明確分工,協同創新。蠶桑界重點應集中相應的桑品種和栽培方面的創新。
楊振海表示,增加蛋白飼料供給,關鍵是開源節流,用足用好地方飼料資源。我們國家每年生產畜產品1.4—1.5億噸,需要飼料約3.5億噸,其中蛋白飼料近1億噸,依靠國內資源滿足養殖業需求的壓力很大。從開源角度看,我國傳統養殖大量食用桑葉等植物飼料,但隨著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玉米豆粕畜飼料配方占據主導,這些植物資源逐漸被放棄,造成*大的浪費。
新時代,桑蠶產業承擔了新的歷史使命。馬有祥表示,桑蠶產品串聯起了超千億的大產業,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繁榮農村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建議,新時期,桑蠶產業發展要抓住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傳統元素和新發展理念,與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更好地聯合起來,將紡織、保健、飼用等功能挖掘出來,走多元化發展道路。馬有祥說:“桑蠶產業事關800萬農戶,穩定桑蠶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楊振海建議,促進桑飼料發展關鍵是抓好創新研發。由于桑飼料還存在營養價值參數積累較少,加工處理技術工藝不完善,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將資源潛力轉化為應用優勢,加快開展飼料桑的營養價值評定,建立全套完整的營養參數,研發各種抗營養因子,加快完善技術規范。此外,加快試驗示范和應用推廣,擴大動物適用范圍,引導帶動更多的養殖戶科學利用,讓更多的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戶,用好飼料桑,讓桑蠶這個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畜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做出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