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 ? ? ?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今年環境日我國宣傳主題沿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動員社會各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行動起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此前,剛上任不久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了良好生態環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作用。黃潤秋表示,一定要清醒認識到,當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低水平上的提升,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
業內專家認為,想要解決土地污染問題,只有正視問題的存在,才有可能化解危機。
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治理難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靜介紹,2010年,原環保部監測了27個省份農田、菜地等的507個土壤樣品,超標率為11.1%-42.6%,主要污染指標為重金屬、DDT。2005年—2013年,我國首次開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面積近630萬平方公里,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主要污染物為重金屬、多環芳烴、六六六和DDT。
2019年農業農村部開展了152 0173 3840萬個點位的農田重金屬污染調查,基本摸清了我國農田重金屬污染情況。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08%,比上世紀90年代初低0.07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左右,比開墾之初下降5個多百分點。我國的基礎地力貢獻率為50%左右,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我國糧食主產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呈加重趨勢,五大糧食主產區耕地土壤污染點位超標率平均為23.28%,高于全國19.4%的平均水平。”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說。
污染農田土壤的重金屬元素主要包括鎘、汞、鉛、砷、鉻和銅等,主要來源于各種污水如工業、商業和生活污水,大氣沉降如工業粉塵和汽車尾氣,固體廢棄物如礦業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各種垃圾以及農用物資如農藥、化肥和地膜等。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昕表示,未經處理的各種污水直接進入江、河、湖泊和農田是導致農田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污水中的重金屬元素污染了農田土壤,土壤中的重金屬隨作物的吸收、轉運而進入人類食物鏈,引發各種食品安全事故。
據統計,全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約有1000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10%以上。檢測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許多區域地下水及90%的城市地下水被污染,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土壤環境呈現急劇惡化的趨勢,生態環境問題進入多型疊加期。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到19.4%,其中有40%農田灌溉使用地下水,土壤中的重金屬隨作物的吸收、轉運而進入人類食物鏈。
劉昕表示,土壤重金屬污染以及治理已經成為科學界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以日本對重金屬鎘污染控制為例,在1968年確定鎘是痛痛病的元兇之后,日本政府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源的排放。至1974年,鎘的使用量從1969年的2253噸下降到927噸,下降了60%。至1975年幾乎關閉了所有礦山;2005年以前,日本關停了大部分的鎳鎘電池生產廠。日本環境的鎘安全很大程度上是在這樣嚴格的鎘排放控制下實現的。
“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編制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是當務之急。”劉昕說。
從“重用輕養”向“用養結合”轉變
5月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顯示,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這意味著當前,政府以及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增強,土地污染狀況得到進一步控制,環境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研究員周健民表示,但仍需要面對受污染土壤不易修復和治理的現實難題。
周健民表示,當前,土壤污染治理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這需要時間和技術去克服當前土壤污染治理多面臨的困難。比如,對土壤污染的情況了解不徹底、未對污染的土壤進行分類治理、國內的土壤修復技術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以及管理粗放等問題。“當前,受污染的土地在全國范圍內已被大致摸清,但具體到部分地帶,并不能做到每一塊土地都有詳細的數據。此外,對土壤的基本信息了解不夠。只有了解突然污染的狀況以及數據,我們才能因地制宜地治理和修復。”
土壤污染的治理要以防為主,一旦土壤被污染,治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周健民建議,要在了解土壤污染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治理。對輕度污染土壤要邊修復、邊利用,通過作物選擇,如種植對污染物吸收不敏感的品種、非食用的經濟作物等,再加上一些輔助措施,安全利用。對污染比較嚴重的土壤,就要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并進行土壤修復。對污染土壤的修復也要根據污染性質精準施策,看土壤是有機污染、重金屬污染,還是復合污染,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等。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黨永富建議,應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考慮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大要素統一,實現耕地從單純保耕地數量向保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并重的根本性轉變,從“重用輕養”的耕地利用方式向“用養結合”轉變,從一般層面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轉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