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不少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其中餐飲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突然的停滯讓無數商家陷入焦慮,不少餐飲店將重點放在了外賣上,期待依靠外賣度過危機。然而,外賣平臺傭金過高讓很多商家叫苦連天,要求外賣平臺減少傭金的聲音開始傳出,美團、餓了么等平臺悉數被卷入這場減傭風波之中。
圖源pixabay
平臺與商家的矛盾為何這段時間集中爆發?雙方各執一詞,各訴苦衷,經過多個回合的溝通交涉,美團外賣與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近日終于“握手言和”,美團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
返傭大戰落下帷幕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4月18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和美團外賣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經雙方坦誠交流、增信釋疑,達成階段性共識,雙方將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強化廣東餐飲外賣傭金扶持力度、共同擦亮“食在廣東”金字招牌。
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為助力廣東餐飲外賣商戶疫情“突圍”,在美團“春風行動”基礎上,美團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范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自聲明發布之日起)。在特殊時期美團面臨自身經營困難,仍將繼續對優質餐飲商戶返傭扶持,加大補貼投入,希望帶動商戶訂單恢復,提升消費信心,帶動行業復蘇。
此外,美團還將積*投入各類資源,支持參與廣東省各級政府和協會組織的餐飲業促消費活動,配合省市商務部門共同打造“互聯網+美食”,通過線上美食節、“食在廣東”品牌推廣等活動,打造一批廣東特色餐飲品牌,激活餐飲消費活力。建立餐飲大數據信息共享機制,與廣東省、市、區餐飲行業協會多方加強信息互聯互通,為行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業內普遍認為,疫情期間餐飲行業遭受較大沖擊,無論是行業協會還是企業,都應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美團外賣與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能夠達成共識,在讓商戶受益的同時將有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到此,這場餐飲商戶與外賣平臺間的博弈暫時落下帷幕。
在此之前,4月16日召開的全國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近日個別餐飲企業漲價引發消費者質疑,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林澤炎表示,倡議全國工商聯系統配合當地執法部門對不法的、以次充好的、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給予嚴懲,要宣傳做得好的餐飲企業,真正讓消費者得到滿意的消費。
“餐飲企業主要是靠人聚集,特別是堂食,靠人集聚才可能真正把餐飲做起來。”林澤炎介紹,據調查,目前餐飲企業復工復產復業率大概在50%以上,疫情得到控制以后,餐飲企業復業比例在慢慢提高。堂食不能推行的情況下,餐企也在尋求轉型,比如做線上銷售。還有一些餐飲業的平臺也和全國各地的餐飲企業建立一些聯系,減免傭金,提供補貼,包括金融服務,助推餐飲業復業。
疫情激化平臺商家矛盾
在“外賣傭金”成為話題時,需要解答一個問題,即何為外賣傭金。在“外賣傭金”里存在著兩方: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作為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的中間交易平臺,美團、餓了么等為了維持企業運營會從每一筆訂單交易中抽成,這就是“外賣傭金”。它可以說是整個外賣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由外賣商家轉移到外賣平臺端,這筆資金是后者支付給騎手的配送服務費用、技術服務費用和平臺使用費用。通過這筆費用,外賣平臺可以更好地進行交易調度和平臺運營,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進而為餐飲商家帶來更大的訂單量。
事實上,平臺與商家之間在外賣傭金方面存在矛盾,這個問題并不僅限于廣東地區,被餐飲行業聯合“聲討”的外賣平臺也不僅僅是美團外賣。自2月以來,重慶、河北、云南、天津、山東等多地的餐飲協會,都曾公開呼吁外賣平臺降低傭金費率。
2月18日,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152 0173 3840家企業聯合發出公函,呼吁美團點評盡快在重慶市出臺餐飲外賣平臺全面降傭的具體措施。
2月20日,河北省飯烹協發布《致電商平臺的公開信》,呼吁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降低傭金費率,“與餐飲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城市餐飲供給”。
2月20日,南充火鍋協會發布舉報信,向南充市政府舉報美團公司涉及壟斷經營。舉報信內容顯示,南充市火鍋協會認為美團公司存在突然提高傭金、壟斷經營及不正當競爭等方面問題。
2月22日,云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發布公開信,代表省內22萬余家餐飲企業,呼吁各類外賣平臺“盡快出臺包括降低外賣傭金費率在內的各項餐飲扶持措施”。
2月23日,天津市餐飲業三家協會聯合致函外賣平臺,呼吁在疫情期間,能夠盡早出臺餐飲外賣平臺全面降費的具體措施,拿出真金白銀,與餐飲業一起承擔社會責任。
2月24日,山東省九個協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強烈呼吁外賣平臺全面降費的公開信》,代表全省37萬余家餐飲企業呼吁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在疫情期間出臺餐飲扶持措施,降低傭金費用,與餐飲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疫情加劇了矛盾的出現。”有互聯網法律專家表示,疫情較大幅度提升了外賣平臺的用工成本,同時導致線下餐飲商家只能從線上獲客,這進一步激化了平臺與商家之間的矛盾。
疫情重壓之下,大量餐飲企業甚至面臨生存問題。據中國烹飪協會2月12日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調查分析報告》,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根據恒大研究院數據,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疫情防控期間,餐飲服務堂食量大幅減少,有的企業寄希望于利用外賣外送來增加收入,23%的受訪餐飲企業在春節期間繼續提供外賣外送業務,但效果并不明顯。除了訂單量銳減,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需要向外賣外送平臺支付傭金,而91%的企業表示平臺傭金費率并沒有優惠,還有2%的企業表示傭金費率有所提高。
外賣傭金普降尚難推行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餐飲企業辦理注銷的有1.3萬家,平均每天都要注銷200多家。如今伴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外賣平臺和眾多餐企能否冰釋前嫌共同前行?
一家外賣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場風波折射出全國餐飲業面臨的普遍困境。餐飲企業*大宗的支出是房租和人工,外賣平臺要么剛經歷了多年虧損才開始盈利,要么仍處于虧損狀態,可能難以承受全國性長期普降傭金的壓力。
短時間看,似乎雙方誰都無法在雙方的博弈中始終占據有利的地位。對此,有專家表示,在非常時期,雙方唯有守望相助,穩固互惠互利關系,才能共克時艱。
一方面,餐飲商家不能一味把希望壓在外賣平臺上,要積*改變自身的運營模式,如開發自己的小程序,打造“網紅”餐廳、拓展**專賣客戶等方式,塑造獨特品牌增強私域流量,實現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同時也學會報團取暖,增強與大平臺的談判議價能力。
另一方面,外賣平臺要完善自身服務來吸引商家和消費者流量,如設計更加人性化的餐飲細分種類、推出更多為商家考量的營銷活動、為商家提供大數據支持服務等,提升平臺自身價值;也要積*拓展其他的盈利方式,制定多維盈利方案,如為入駐商家提供供應鏈、倉儲等服務,為中小餐飲商家設計線上運營方案等,在日常運營的同時積*承擔社會責任,爭取更有利的國家扶持政策等。
當然,國家也應當盡快制定出臺互聯網外賣餐飲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外賣商家和平臺的行為做出具體的行為規范。同時在特殊時期和5G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為平臺和商家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創造更加有利的運營環境,吸引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參與線上外賣服務,實現線上餐飲平臺的多元化,才能避免“二選一”淪為多年的口水戰,讓外賣平臺和商家真正相攜前行,共生共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