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針對我國校園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特點和危險因素分布特征,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食品安全提示。
根據近幾年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校園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發生高峰在開學季的9月份,以微生物性感染和有毒植物中毒為主。為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示在如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主要風險:一是三明治、肉夾饃、漢堡等冷食類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重點防范沙門氏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腸毒素中毒;二是米飯和蛋炒飯因加工和儲存不當導致的蠟樣芽孢桿菌感染或及其腸毒素中毒;三是因人員、器皿以及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諾如病毒感染;四是未燒熟煮透的菜豆引起的皂甙或胰蛋白酶抑制劑中毒;五是誤食馬桑果、蓖麻籽及其他野果引起的有毒植物中毒。
主要預防措施包括:**,把好“三關”,預防冷食類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一是原料關,要到資質合格的正規商場、超市或市場選購食材;二是加工關,需要加熱的食材一定要燒熟煮透,生鮮食材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凈,制作過程中防止交叉污染;三是冷藏關,一次制作的量不要過大,以24小時內吃(售)完為佳,*長不要超過48小時,做好的成品要及時冷藏保存。
其次,米飯室溫下放置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制作蛋炒飯的米飯在冷卻過程中要做好防護,*好不要用隔夜剩米飯制作蛋炒飯。
第三,預防諾如病毒感染*重要的措施是注意個人衛生,在制作、售賣、分發食物或餐具過程中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洗雙手;做到生熟分開,熟食要完全煮熟。
第四,計算好從食物制作、配送到學生進食的時間,全程時間不要過長,食物在脫離安全保護溫度到進食不要超過2個小時。
第五,加強校園和家長的宣傳教育,提高對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盡量不采不吃不認識的野生植物。
另外,針對近期我國華北、華東、西北等多地發生肉褐鱗環柄菇中毒事件,并引起死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也進行了風險提示。
據介紹,肉褐鱗環柄菇俗稱肉褐鱗小傘,是北方*為常見的劇毒毒蘑菇之一。主要特征是個頭較小,菌蓋上有環狀褐色鱗片,菌柄中空且下部也有同色鱗片,與較小的香菇類似。這種蘑菇在北方的生長期為7—9月,主要生長在松、杉樹等針葉樹下,偶爾也長在楊、棗樹等闊葉樹下,在城市中針葉樹綠化帶中很常見。肉褐鱗環柄菇含有鵝膏毒素,誤食可造成急性肝損傷,嚴重可造成肝、腎等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特別要引起重視的是,有些病人會出現“假愈”期或初期只是輕微的胃腸道癥狀,隨后會出現漸進性的肝損傷,容易誤診和錯過*佳搶救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示,今年我國北方雨水較往年豐沛,非常適宜野生蘑菇生長,中毒事件較往年有所增加。目前還沒有簡單、準確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民間流傳的識別毒蘑菇的經驗和方法并不可靠,即使是專業人員也很難根據外觀進行判斷。肉褐鱗環柄菇的“樸素”外表容易使居民放下戒備心理去采食,造成中毒。因此避免中毒*好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若不慎吃了野生菌,感覺不適,應當立即就醫,并告知醫生食用野生菌的情況。特別提示,共同進食者不管有沒有癥狀,也應立即就醫。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