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先生于7月26日去世,享年91歲。在福布斯實時富豪榜單上,“蠔油大王”李文達以152 0173 3840億美元(約合1132.13億元人民幣)身價排名第110位,同時他也是香港第六大富豪。在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手中走向**的李錦記,曾歷經2次家變,5代傳承,依然長盛不衰130年,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李文達身后的衣缽,不僅是享譽國際的百年醬料王國,更是“永遠創業、永不封頂”的企業家精神。
從蠔油鼻祖到醬料王國
1888年,在廣東珠海南水的一個小漁鄉,李文達的祖父李錦裳還在依靠賣生蠔的收入維持生計。有一次,李錦裳煮生蠔的時候忘記關火,等想起來的時候,生蠔已經煮成了褐色的濃稠汁液,卻透出一縷香味。李錦裳一嘗,覺得鮮美無比。于是他靈機一動,干脆把煮蠔煉出的油制成一種新的調味汁,這就是*早的“蠔油”。李錦記生逢亂世,先后因火災和戰亂輾轉澳門、香港,然而不論在何處立業,李家人都一絲不茍地保持100斤蠔熬2斤油的制作方法,并采購*鮮嫩的原料,從澳門到香港一路賣響了名氣。
1972年,李文達接任父親李兆南,成為李錦記主席。在李文達手上,李錦記開始全面駛入擴張快車道,真正實現從一個小調味鋪到大企業的騰飛。李文達接任主席以來,不斷改良配方,降低成本,讓蠔油逐漸變成人人都吃得起的調味料。此外,李文達投入重金引進日本的釀造技術,制作受眾更廣的醬油。此外,李文達在調味品行業引進自動化設備,并攻占北美、歐洲、東南亞和日本的市場。為了搶占市場,李文達不惜成本,別人訂1箱貨,他發2箱,就這樣客戶源源不斷地找上門來,李錦記也正式在海外扎根。短短幾年,漁村起家的李錦記就占到美國近90%、香港80%以上的蠔油市場,在日本排名第二。乘勝追擊的李錦記,1990年代又接連在中國香港、廣東,北美和東南亞建設萬噸級生產基地,由原來只做蠔油和蝦醬的小門臉,發展成蠔油、醬油、辣椒醬、方便醬、XO醬等數十個品類、220多款調味品的醬料王國,行銷100多個國家。
李錦記新會生產基地
世紀之交,李錦記第四代接棒,第五代也下場歷練。此時距離家族開山人李錦裳在漁村灶鍋前辛苦煮蠔,已過去130多年。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
做醬,中國人是祖師爺。與許多起源于中國的工藝遭遇類似,后來居上的日本孕育了龜甲萬這樣綿延300多年的醬料大師,穩居北美市場**;而中國古法制醬工藝早已鳳毛麟角,20天速成的流水線醬油充斥廚房。論制蠔油,原料、火候以及什么風味配什么菜式,李錦記是行家。可是論制醬油,工藝斷層,李錦記能做的,是虛心借鑒日式“高鹽稀態發酵”工藝,以脫脂大豆和小麥為原料,守住半年發酵期,改良日本釀造機械,中西合璧,奮起趕超。在廣東新會李錦記生產基地,4套直徑20米、年產18萬噸的生產線晝夜不息地運作著。這套設備不僅能自動控溫、控濕、控風,還能自動進出原料、翻曲、清洗、消毒、吹干,嚴格監測密封環境安全,節省2/3人力。憑借精選原料和精密流程,市面上,李錦記是為數不多無需氨基酸類添加劑就可在鮮美度上與日本醬油媲美的中國產品。然而,要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除了學習精良工藝,還要有撼動消費市場的品牌力。
李文達苦苦思索如何在美國擴大市場,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其時恰逢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送出兩只熊貓作為國禮,李文達靈機一動,推出“熊貓牌蠔油”,并親赴美國做市場調研,認為平價蠔油大有市場,只是行銷上的細節與新品牌的形象還需改進。他一方面迅速將熊貓牌蠔油的包裝主色由黃變紅,以增強視覺效果;另一方面,針對經銷商們擔心存貨的疑慮,李文達讓他們先拿貨,賣完了再付貨款,由此“熊貓牌蠔油”成功打開美國市場。在李文達的帶領下,李錦記在北美、歐洲、東南亞和日本等國外市場上獲得了成功,開創李錦記崛起的新紀元。
日本醬油雖好,但日本消費者喜冷食,醬油主要功能是點蘸。而中國飲食煎炒燜煮一應俱全,李錦記,包括內地的后起之秀海天味業,都以此為突破,在生抽、老抽、味鮮醬油等中餐調味品類上推陳出新,扎入細分市場曲線逆襲。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李錦記研發的醬料新品超過200種。其首創的蒸魚豉油和改良款**XO醬在華人和歐美市場大獲成功,豆瓣醬、蒜蓉辣椒醬等爆款甚至賣到一些連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島國。近幾年,李錦記迎合適應現代都市人對飲食日趨講究的潮流,又推出方便醬料包、低鹽醬油等新品,還跟隨神十、神十一沖上太空,獲得航天級食品背書,將品牌做得既傳統又時尚。
秉持“100-1=0”的嚴苛質量管理理念
“100-1=0”,這條在李錦記廠房里隨處可見的“軍規”,意在告誡操作者:一百個步驟中只要有一個出了問題,所有努力都會付諸東流。與部分跨國企業“因地制宜”地制定生產標準不同,李錦記在全球各地的工廠都“同線同標同質”——直執行一個標準生產線,恪守三條安全紅線:一是所有環節必須經過內部全面檢測原料及生產安全指標;二是主動邀請政府檢測機構,定期識別原料危害及管件控制;三是加入世界食品標準檢測體系,接受不定期抽查。
20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食品行業還在國際化質量標準上摸索時,李錦記就已獲得英國頒發的ISO9002證書,成為全港**獲此殊榮的食品制造商。“當時美國FDA檢驗組來集團驗收時,對我們銷往世界各地的產品只使用全世界一個標準的生產線表示非常驚訝,因為我們產品的標準超越于世界上*嚴格歐盟、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標準。我們的準則就是:‘超越標準’。也正基于此,我們獲得了一次性全部驗收合格。我們的產品按照航天食品來做,是給太空人吃的。”一位李錦記高管自豪地介紹。在接連跟隨神九、神十、神十一飛船進入太空后,李錦記將航天級安全標準列為生產指標之一,成為全面運用SAP系統管理的調味品企業:從原材料開始,自己選種、種植,自己采購、運輸,真正做到“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控制……就這樣,李錦記從負資產開始起步,快速發展,員工由當時的20多人到現在7000多人。在美國,馬來西亞、香港地區、我國福州、廣州黃埔、大連、新會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僅僅新會一個生產基地在去年就給國家納稅數億元。
一瓶李錦記醬油從黃豆到成品,需歷時3—6個月,完成936項安全檢測。每一批辣椒原料,必須空運至德國Eurofins實驗室檢測農藥殘留599種,全部合格再投入生產。李錦記早在2011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企業的審核中,成為零缺陷通過的中國食品企業。2017年,美國FDA對李錦記實施二次審核,依然零缺陷通過。李錦記已連續3年參展中國進口博覽會,是世界500強林立的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里,為數不多的調味品***。
李錦記所有產品的瓶身上,都印有一個專屬二維碼,掃描即可追溯產品信息、批次、生產日期、原料和食用方法,各個環節有源可查。“在品質控制上,只要你有一件事做錯了、做不好,結果就是零。”130多歲的李錦記或許很難概括成功的秘訣,可它太知道死亡的捷徑。
順應改革開放發展大勢
回首李錦記的發展歷程,恰是“國與家”緊密相連的歷程。在這40多年來,除了家族成員持續努力打拼的因素之外,還在于國家的大政策和大環境為李錦記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李錦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順應了國家的發展大勢。
早年的李錦記,在海外風生水起,聲名遠揚,在中國內地卻并不起眼。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彼時,李錦記正在美國市場全力推進熊貓牌蠔油。聽聞消息后,李文達抱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要回到中國內地去”的信念,在當時內地很多人沒聽說過蠔油這種調味品的情況下,堅持投下數億巨資,在廣東籌建萬噸級生產基地。當時香港尚未回歸,內地政策尚不明朗,外資紛紛觀望,但李文達仍然放手布局。事實證明,李文達順應內地改革開放大勢,是走得*正確的一步。李文達及其家族的戰略眼光、愛國愛港的拳拳之心,為李錦記贏得了騰飛的先機。1992年改革開放深化,中國南方經濟騰飛;1997年香港的回歸,吃了定心丸的港商們開始一擁而上。而此時,李錦記在廣東新會建設的50萬噸級生產基地已經投入生產。進入新世紀后,李文達帶領企業加快內地布局,緊跟方便醬料包、減鹽醬油等健康生活概念,贊助奧運會、G20峰會、金磚會晤獲得廣泛知名度,還早早搭上電商營銷快車,將品牌做得既傳統又時尚。進入內地以來,李錦記始終保持每年25%的增速。目前,中國內地已經取代美洲,成為李錦記全球份額*大的銷售市場。
在發展事業的同時,李文達也心系祖國、服務社會。李文達以“思利及人”的經營理念,堅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為發展祖國的教育事業,李文達多年來在中國各地捐建學校,包括在故鄉廣東新會創辦的李文達中學,在四川綿陽市平武縣的李錦記博愛學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和四川省名山縣捐建兩所“無*限”希望小學。為支持國家培訓醫學與科研人才,李文達捐資清華大學興建李文達醫學與生命科學圖書館。2013年,李文達又成立李錦記航天獎學金,為國家航天事業培養后繼人才。
2018年,香港特區政府授予年近90歲高齡的李文達銀紫荊星章,以表彰他對香港的貢獻。特區政府贊揚李文達長期支持香港的慈善和社會服務,成就斐然;更表揚他帶領李錦記成為香港**的中式醬料及調味品企業。李文達先生始終對于中國的明天充滿信心,他曾說:“中國的發展已今非昔比,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眼光,發展內地市場,祖國是大有希望的。”
以“思利及人”詮釋中華飲食養生中國夢
在我心中,始終有我自己的中國夢,這個夢就是要將中國的飲食文化做成民族企業;要將中國的保健養生文化做成民族企業。這個夢也是我的兩個使命。我的這個夢,很大又很具體。說它大,是因為實現這個夢想,責任很大,意義很大,能量很大。說它具體,是因為實現這個夢想的行動非常具體:做好產品,做好質量,做好品牌,沒有一樣不具體,所有的具體工作,又都圍繞著四個字,‘思利及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思利及人,就是思考對方有沒有獲得好處。”李文達先生曾經說過。“思利及人”是李文達的座右銘,也是如今整個李錦記集團秉承的宗旨。他時常講述著他如何將以一個品牌帶到有華人的地方,帶到有人的地方,帶到無人的太空的三個境界的故事。
“務實,誠信,永遠創業。我在1972年接管公司時不過20人,當時只有高檔耗油出口北美,我認為李錦記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候了,于是大膽放款賒賬,抓住時機搶注‘大熊貓’商標,成功開發中高檔醬油、醬料等市場,經過一系列創新,生意越做越大。后來開始在家鄉新會設廠,更是捐巨資在內地興建學校、興建大橋等基礎設施。”這些功績背后的支撐力量到底是什么,在李文達先生口中卻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做人做事用良心,就可以幫到人幫到己”。李文達就是憑著“思利及人”的信念領導李錦記集團數十年下來,為社會默默地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家族企業怎樣才能代代相傳,永不衰敗?這已是李文達多年來思考的問題。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李文達曾坦言:“*大的困難是來自于‘人’,若企業用人不當,便難以持續發展。”李文達先生參與制定的“家族憲法”有很多規定,例如不準離婚,家庭成員要對家庭作出承諾,信守諾言等等,李錦記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得到中外企業界的認可,并被納入《清華大學》企業管理案例庫。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