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明星直播是門學問。
前幾天,劉德華40周年直播吸引了一億觀眾觀看,全程沒有帶任何貨,直播間里連刷禮物的按鍵都沒有,同時在線的一億多觀眾只能瘋狂按贊。
似乎“屬于上個世紀”的明星因為直播又突然掀起瘋狂熱度的,還有已經“過氣”了很久,因為前一陣子直播賣課達到目標后“刮胡子”,直接沖上了抖音熱門。
在“賣出3000次直播刮胡子”的噱頭下,王力宏的這場直播**時期觀看人數達60萬人,而直播結束后,微博話題#王力宏經歷了什么#也沖上了熱搜,累積閱讀量1.8億,討論4.7萬。
上一次王力宏引發這么大規模的熱度,還是娃哈哈終止了和王力宏的合作后,宗馥莉聊到這個話題,說是因為王力宏年紀大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會出現“審美疲勞”。
宗馥莉說得沒錯。
在偶像產業如此發達的當下,一批一批的流量明星被“制造”出來后,爆紅、過氣是隨時都在發生的事。尤其是王力宏這種曾屬于80、90后的偶像,哪怕貫穿了一代人的青春,對于很多Z世代年輕人來說,覺得他“老了”“過氣”,實屬正常。
但與王力宏一起在Z世代心里“過氣”的,還有娃哈哈自身。
在割裂中傳承
作為娃哈哈的接班人,宗馥莉的一言一行都被置于鎂光燈下。尤其是隨著宗慶后的老去,如所有家族企業一樣,娃哈哈也面臨著迫切的傳承課題。
但即便是當做娃哈哈“接班人”培養的宗馥莉,其在娃哈哈工作十多年之后,到2018年才升任公關部長。從而,外界對宗馥莉能力的質疑聲一直持續不斷。
再加之,一直都靠自有資金生長的娃哈哈,對宗慶后有*度的依賴。
多年前,在宗慶后和宗馥莉一同參加的一檔央視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宗馥莉“娃哈哈減去宗慶后等于什么?”時,宗馥莉說“等于零”,而多年之后在《至少一小時》節目中,當宗馥莉再被問及宗慶后在娃哈哈是怎樣的存在時,宗馥莉依舊回答“神一樣的存在”。
這也就導致宗馥莉的很多創新舉措,一旦沒有拿到革命性的結果,就容易被誤解能力不行。但實際上,從宗馥莉做的一些大動作來看,都是在努力擁抱Z世代,為娃哈哈注入年輕化的血液。
**,聚焦一二線城市新生代核心消費群,推出完全獨立與娃哈哈之外的KellyOne新品牌。
多品牌戰略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根據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來針對性地切入,提高細分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有利于激發企業內部活力,并資源共享。
尤其是對于品牌“老化”的娃哈哈來說,KellyOne“另起爐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擺脫消費者對娃哈哈的“老化”認知,形成雙品牌互為補充互為搭配的雙線運營。而且,退一萬步說,即便KellyOne成效不顯著還可以果斷放棄,比如瓷碗娃哈哈推出的愛迪生奶粉,并且也不會對娃哈哈主品牌造成太大影響。
其次,從Kellyone的產品線來看,對年輕人“投其所好”的趨勢十分明顯。
目前,KellyOne推出的果蔬汁、一茶、生氣啵啵、CHACHA四種系列產品,都在與時下年輕人喜歡的低糖低脂的健康風潮契合。
同時,從娃哈哈換掉王力宏牽手許光漢,到KellyOne的生氣啵啵押寶王一博,都是看到了粉絲經濟下,流量明星們的“帶貨能力”,在粉絲經濟帶動下重新打開市場認知度。
效果也立竿見影:kellyone方面有數據顯示,在品牌官宣王一博為代言人之前,生氣啵啵單個鏈接的月銷只有1000+,但官宣之后的一個禮拜,生氣啵啵的銷量直接突破6萬件。
*后,在宗馥莉主導的娃哈哈一系列跨界營銷做法下,業績下滑的娃哈哈有過一定的起色。
在2013年創下了782.8億元的*高營收記錄之后,娃哈哈的業績便開始變得疲軟:2015年為677億元,2016年為529.1億元,2017年為464.5億元。
從2018年宗馥莉上任娃哈哈公關部部長之后,在跨界聯名營銷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先后推出AD鈣奶月餅、AD鈣奶味“娃哈哈哈哈粽”、營養快線彩妝等好玩的系列產品。同時,還與鐘薛高、泡泡瑪特以及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等廣受年輕人追捧的品牌與IP聯名,嘗試與年輕消費者有效溝通。
也正是在2018年,娃哈哈以468.9億元的營收止住一路下降的命運。連宗慶后也不得不承認,“她營銷搞得不錯,財務管理也比較緊,所以她公司(宏勝集團)的利潤率比我(娃哈哈)高。”
也是在這之后的2002年,宗馥莉開始兼任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從之前只負責生產,到目前參與品牌、銷售的管理,在娃哈哈的崗位越來越走向核心。
巨人轉身的關鍵
即是宗馥莉大刀闊斧地改革,但娃哈哈依然在品牌革新中依然存有難題。
2019年,娃哈哈以464億元的營收再次下滑,并且較2013年**時期的782.8億元營收,已經下滑超過了40%。
掣肘娃哈哈巨人轉身的,有產品青黃不接、人群代際轉移兩個關鍵性因素。
其一,當市場從渠道為王的賣方市場進入產品為王的買方市場后,娃哈哈跟進式創新的打法難以迅速創新推出搶占消費市場的新產品,而一旦沒有迅速搶占年輕人消費心智的新產品,娃哈哈就很容易因為“產品老化、新品不振”而失速,并淡出年輕人的視野。
不管是大單品AD鈣奶,還是營養快線、冰紅茶、奶茶、格瓦斯還是其他功能性飲料,在娃哈哈推出之前,這些產品都已有同樣的產品存在于市場。
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娃哈哈借鑒已經在市場上形成口碑的飲品迅速復制,再借助其強大的聯銷體,同時輔以營銷宣傳,娃哈哈很快就能搶占到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
但當電商的崛起將曾經以渠道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折疊至扁平后,產品本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開始凸顯。而這時候,娃哈哈恍然發現,自己缺少能引起市場強烈反響的新產品。
有公開的數據顯示,娃哈哈推出過的新產品高達300余種,連咖啡領域也有所涉獵,但基本上都走向了曇花一現的命運。
如今,當無糖風潮席卷食品飲料行業后,各巨頭都紛紛打出健康的旗幟推出新品進入新的戰場。在宗馥莉的推動下,娃哈哈推出“小輕熏蘇打氣泡水”、KellyOne不僅推出“生氣啵啵”系列產品,更是押寶王一博為全系列代言人。
但在無糖氣泡水市場已經有了元氣森林這樣的先行玩家,又有農夫山泉、百事飲料巨頭入局,甚至就連蒙牛也要跨界撈金,在激烈的藍海市場,娃哈哈的新品命運將會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就目前天貓旗艦店的銷量來看,在王一博的號召力下,Kellyone的生氣啵啵比娃哈哈以往的新品都更為出圈,銷量靠前的幾個鏈接都是大幾千破萬的數據,但對比元氣森林的熱門鏈接,整體上來看還有很大的差距。
好在,在王一博的號召力下,Kellyone的生氣啵啵比娃哈哈以往的新品都更為出圈,尤其是在今年618期間,KellyOne憑借新品生氣啵啵沖斤了天貓618氣泡水成交排行榜的第二,僅次于元氣森林。
其二,當支撐娃哈哈的AD鈣奶、營養快線這些爆品的核心消費人群在變老,而一時又沒有新的產品來圈住新生消費者,這直接導致了品牌與已經代際轉移了的消費者之間產生了鴻溝。從而,娃哈哈就出現了存量市場的份額會逐漸減少,而新增市場份額也不會增加的尷尬境遇。
曾有網友表示,娃哈哈*大的失敗是時代不需要它了。這句話本質上說的其實是,娃哈哈只是80、90后的童年記憶,而面對新的消費群體,娃哈哈卻沒有產品可以觸達他們。
即便是年齡覆蓋*廣的明星產品營養快線,據歐睿咨詢數據顯示,在2014-2016三年間銷售額已經逐年遞減,分別為153.6億元、115.4億元、84.2億元,三年幾乎縮減了快一半。
而在娃哈哈存量市場份額逐漸減少的這一時期,卻有著消費升級帶來大好市場紅利,不管是統一的海之言、小茗同學,還是農夫山泉的茶π、東方樹葉,都開始借助這波紅利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尤其是新消費品牌元氣森林,更是憑借0糖氣泡水火遍全網。
當競爭對手都開始拿出新的產品快速圈住新生代消費者時,習慣了跟進式創新的娃哈哈并沒有比拼產品迭代的速度,從而,當其整合了市場經驗再推新品時,市場早已從分蛋糕變成了搶蛋糕。
但也并不是說經典產品就此沒有價值,就像即便在無糖趨勢中,可口可樂的經典口味仍然是大部分人的“yyds”。對于擁有AD鈣奶、營養快線這兩個超高國民度飲料IP的娃哈哈來說,根據市場趨勢做好經典產品IP打造,也仍有機會走進Z世代年輕人的心里。
做好了生意,沒做好品牌
娃哈哈的這種困境,在螳螂財經看來,是因為在過去幾十年的歷程里,在此前的大環境下,娃哈哈和很多成為了時代的眼淚的品牌一樣,是在用心做飲料生意,而沒有注意到塑造品牌的重要。
其實,在飲料生意上,即便農夫山泉在市場上一直聲量很大,但從營收上看,體量卻只有娃哈哈的一半。2017年到2019年,娃哈哈營收分別是456億元、469億元、464億元,而農夫山泉的營收規模174.9億元、204.8億元以及240.2億元。
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來到當下的新消費時代后,娃哈哈的發展腳步就變得緩慢。盡管做了一系列年輕化動作,但仍然只停留在根據市場風向“遍地撒網”出新品,而沒有梳理一個清晰的品牌定位,有針對性地去尋找新的消費者。
知乎上的“為什么娃哈哈的廣告和產品包裝都很難看”問題下,有一個來自華羿策劃的高票答案說:“當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上升,品牌意識就會開始覺醒。產品的基礎功能,對于低層次的消費者來說占據****的重要性。但是當消費者層次不斷攀升,這個重要性就會銳減。”
也就是說,在曾經物質匱乏、渠道為王的年代,消費者購買娃哈哈,購買的是其作為飲料的基礎功能;而如今品牌層出不窮的新消費時代,年輕人開始為有個性的產品有態度的品牌買單的時候,娃哈哈即便意識到了要改變,但腳步還是慢了一點。
*典型的就是,當娃哈哈以自有產品AD鈣奶、乳酸奶等元素為基底開出了奶茶店之后,依靠童年濾鏡得到了一波情懷消費之后,不少網友開始在網絡上吐槽:“誠摯建議娃哈哈放棄進軍奶茶業,16塊錢買杯AD鈣奶真的太不劃算了。”
畢竟,當年輕人喝奶茶的時候,喝的是作為飲品基礎功能以外,品牌力加持的社交話題、消費文化、圈層歸屬等等“虛無”的附加價值。AD鈣奶味兒的奶茶被吐槽,大致還是因為娃哈哈沒有讓年輕人感受到比AD鈣奶本身更具收獲感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么,娃哈哈做好了生意,卻沒做好品牌。
正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所說,“現在的新生代消費群體,關鍵先看產品再考慮品牌,再去考慮價格、渠道及服務體系......在整個消費端不斷倒逼產業端升級的年代,企業做的事情能不能匹配消費者的思維和新生代消費者的行為,解決他們的痛點,是很關鍵的點”。
宗馥莉推出完全沒有任何娃哈哈印記的KellyOne時,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只是,在一系列推新產品、換代言人、做跨界營銷的動作之后,如何讓年輕人記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