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魔芋深加工制品名列“健康食材”C位,如何滿足新消費需求?
本文核心內容:
1、魔芋健康食材特質逐漸被市場認知。
2、魔芋深加工爆款產品出位可能并非僅緣“健康食品”標簽。
3、性價比、更強的功效性及更好的產品力可能是魔芋消費空間釋放的契機。
“辣條**股”衛龍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股票擬稱為“衛龍美味”,這也體現了衛龍的野心——產品系列已不限于辣條這一“美味”。其中,以健康食材魔芋打造的“衛龍魔芋爽”等產品構成了除辣條外多元化產品組合的重要支撐,而“魔芋爽”也是當前休閑食品市場爆款單品。
除衛龍外,減肥、代餐和輕食食品也格外青睞魔芋這一成分,比如王飽飽抹茶魔芋麥片、亞膳全麥歐包,薄荷健康紫薯營養粥等一眾網紅代餐食品,其核心原因在于魔芋幾個“減脂友好”特性:遇水膨脹、飽腹感持續強(持續5小時)、熱量又*低(100g只含魔芋精粉和水的常規魔芋制品熱量約7大卡,僅相當于1/15個蘋果的熱量),解決了代餐食品營養成分雖然豐富,但“過一會兒就餓還得吃,結果總體算下來吃了更高熱量”的問題。
來源:淘寶平臺、元氣資本整理
以健康等特性被人們逐漸熟知的魔芋制品正在逐漸豐富消費者的飲食結構。受“高血糖”、“過度肥胖”、“腸道功能障礙”這類慢性病的困擾的人群逐年增多,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擔憂和健康飲食的管理意識也逐漸增強。
中國魔芋產量全球** 下游產業鏈拓展不足
魔芋又稱蒟蒻(jǔruò),是一種生長在山間的天南星科草本植物。
魔芋的“魔”并非因其外形猙獰或具有毒性,而在于合理加工后對癌癥、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等多種疾病防治方面的“魔力”。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魔芋的魔力其實來源于其所含的主要成分——葡甘聚糖(KGM),一種膳食纖維,不能在人體小腸內被消化吸收,但進入大腸后可被腸道細菌分解成短鏈脂肪酸,是對人體有健康意義的糖類。
國內魔芋食用品種主要有三大類:白魔芋、花魔芋和珠芽魔芋。由于魔芋主要生長在海拔偏高的地區,所以國內魔芋種植多集中于云貴川渝等地。中國魔芋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是全球魔芋**大國,產量占全球的63%,魔芋種植面積約為232萬畝,其中以云南省魔芋種植面積*大,約為76萬畝。
魔芋本身具有毒性,需要進一步加工后才能在市場上流通,當前主要的初加工產品為魔芋精粉,其加工方法一般有芋片研磨和化學萃取兩種工藝,現階段主流工藝采取研磨法,即鮮芋片切片干燥后進行加工研磨制成。
來源:中國魔芋協會加工專委會
西南大學的研究表明,魔芋精粉中的葡甘聚糖(KGM)具有水溶、持水增稠、穩定、懸浮、膠凝、粘接、成膜等多種獨特的理化性質,使得魔芋粉在食品、食品添加劑、化妝品、醫藥、工業制造等方面能被廣泛應用。另外改性后的KGM有更多的應用領域,在醫藥保健、食品工業、環保領域、農畜牧業等方面的應用價值值得發掘。?
盡管中國是全球魔芋**大出產國(2020年魔芋產量占全球的63%,其次為日本,世界其他地區加起來僅為15%,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但是產業形態多以魔芋種植—原料出口為主,對于魔芋產業鏈下游的開拓不足。
相比之下,由于日本對魔芋KMG特性的研究開始較早,產業鏈條完善,是*早開始對魔芋工業化、自動化的國家。日本國內魔芋深加工產業較為多元,魔芋已廣泛應用于日化、化工、醫療等領域。
當前國內魔芋產業發展依舊滯后,整個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應用領域還需繼續發掘。從主流的魔芋產品形態來看,產品主要集中應用在食品領域,且產品形態多樣性不足,食品領域的代表大單品是衛龍魔芋爽。國內魔芋產業在日化和醫藥方面的應用當前也并不多。
中國魔芋協會的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魔芋整體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400億元,2010-2020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6%。同期,日本僅魔芋深加工市場規模約1500億日元(約合88.4億人民幣),人均魔芋消費金額約70元,而中國人均魔芋產品消費金額僅為7.6元。再如魔芋精粉消費量,2020年中國大陸人均魔芋精粉消費量不足0.1kg,相比于周邊國家也處于較低水平,不足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來源:君屹資本
據君屹資本測算,若以當前我國14億人口的30%作為魔芋消費人口,以年食用精粉0.1kg計算,每年魔芋精粉需求約為4.2萬噸,而當前全球產量約3萬噸,隨著精粉價格的持續走高,魔芋原料缺口或將逐漸放大。
魔芋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條較長,從行業基礎到應用和銷售共計四個環節。公開資料顯示,魔芋產業鏈中,魔芋種植和*終制品(即深加工產品)帶來的收益率*高,分別能達到約125%和122%,而干片和精粉加工也能達到20%和53%。整體來看,魔芋產業鏈有較高的收益增量。
來源:公開資料、元氣資本整理
君屹資本的資料顯示,魔芋產業鏈的基礎主要有四個方面,包括育種、基因、種植、精粉加工以及改性研究。其中種植和精粉加工領域的規模企業相對較少,如西大魔芋、一致魔芋、和錦泰魔芋等,而一致魔芋也在嘗試打通全產業鏈條。受限于魔芋產區地形和進入流通的限制,魔芋種植和初加工企業多呈現產區聚集性,且尚未形成規模化。
盡管魔芋產業隨著健康消費認知的普及逐漸朝著高景氣賽道方向成長,對于資本來說可選標的并不多,其中,一致魔芋(839273.NQ)于2016年掛牌新三板,2020年開始接受五礦證券創業板上市輔導,或有機會沖刺魔芋**股。
一致魔芋企業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是國內《魔芋粉》及《魔芋凝膠食品》標準制定者之一,業務布局全產業鏈,從種植指導,到魔芋收購加工以及應用研究,擁有全國**條魔芋膳食纖維生產線。目前已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建立技術合作關系。而根據君屹資本的資料,國內魔芋應用研究多處于高校實驗室階段,企校合作的發展模式能為魔芋產業發展注入技術動力。
2018-2020年,一致魔芋營收為2.99億元、3.66億元、3.7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32億元、0.39億元和0.44億元,凈利持續穩定增長。從其營收結構看,魔芋精粉收入占比為87.39%,魔芋食品營收占比僅為8.29%。不過,產品構成從2018年的魔芋棉和魔芋種等基礎產品已向食品及美妝產品的布局應用轉變。
而在產業鏈條*后一端的深加工環節,較高的收益增量吸引了不少參與者,但是也僅有如衛龍食品、克明食品、瀚坤食品、喜之郎、康緣藥業、一致魔芋等為數不多的企業在魔芋深加工產品方面成為規模企業。
當前市場中魔芋深加工產品形態也較為有限,如代餐粉、魔芋膠、即食食品等,但是許多帶有魔芋標簽的產品從嚴格意義上說由于過低的魔芋精粉含量甚至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魔芋食品。
目前魔芋類產品品類較為雜亂,且產品同質化明顯。健康食材的特點吸引了消費者對魔芋制品的關注,而高收益增量則吸引了不少食品類加工企業參與者。魔芋深加工參與者雖多但規模企業卻并不多。同質化的產品形態也使得相關產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力,*終使得多數深加工企業未能走到臺前。
消費者關注「好吃」而非「健康」
百度搜索指數數據顯示,魔芋指數和減糖代餐指數常年居高不下,反映出消費者對于魔芋功效的認知正在逐步建立。
來源:君屹資本、元氣資本整理
衛龍食品在產品競爭力建設方面做得相對較好,從專做被市場認為是“垃圾食品”的辣條到推出以“健康食材”打造的“爆款”零食魔芋爽。
元氣資本發現從淘寶、京東等平臺以魔芋為關鍵詞搜索出的魔芋產品中,按銷量排名,魔芋爽以月銷10萬+的銷量居前。選擇健康食材打造多元化產品似乎在當下健康消費風潮中是個正確選擇,對于魔芋來更是如此。
從衛龍食品招股書中公布財務信息來看,其營收結構由于產品組合的多元化發生了明顯的變動,2018-2020年間,以辣條為代表的調味面制品在其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78.6%、73.1%及65.3%,呈現逐年下降對的趨勢。而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類制品營收占比從2018年的10.8%增長至2019年的19.6%,于2020年達到28.3%。招股書解釋稱,蔬菜類制品的營收占比增加是由于市場對于健康食材制作制品需求激增所致。其銷售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衛龍蔬菜類制品銷量同比增長了147.6%。
魔芋深加工制品的高毛利給衛龍帶來了增量。在衛龍各類產品中,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類制品毛利*高,2018-2020年此類產品毛利分別為36.7%、37.2%和39.3%。招股書顯示,衛龍食品總毛利率由2018年的34.7%增長至2020年的38%,除本身辣味面制品漲價外,產品組合多元化和魔芋等制品的高毛利發揮主要作用。
從產品角度來說,整個市場的魔芋制品并未真正達到多元,像魔芋爽這樣的能夠成為爆款魔芋制品其實并不多見。由于魔芋制品當前多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元氣資本通過對各大電商平臺的魔芋類制品調查發現,魔芋深加工制品爆款打造并不簡單。如天貓、京東等平臺主要的在售魔芋制品中,魔芋爽、魔芋面、魔芋代餐粥、魔芋代餐粉以及魔芋豆腐和魔芋絲等有限的品類。多數品類月度累計銷量與魔芋爽相差甚遠,且褒貶不一。
來源:淘寶問答、元氣資本整理
「健康」飲食追求造就爆款魔芋食品?
元氣資本認為,魔芋深加工制品能否持續出現爆款不能僅依靠“健康”標簽。通過對電商平臺在售魔芋產品的互動問答整理后發現,消費者對于魔芋類產品好不好吃的問題關注要遠遠大于熱量高不高和健不健康。如淘寶平臺,7月魔芋類熱銷產品Keep控卡魔芋粉,旗艦店問答后臺共計77個互動問答問題中,僅有3個是對熱量的提問,2個關于減肥的提問,占比不足10%。
同樣的,爆款產品衛龍魔芋爽的后臺問答就更有意思,826個問題關鍵詞提取后的結果中甚至并沒有跟熱量和健康本身相關的提問,而好吃在檢索結果中出現*高為73次。
來源:淘寶問答、元氣資本整理
從主流熱銷的魔芋制品的問答信息分析看,消費者的“吃貨”心態超過了所謂“健康”的訴求。而市場上主要在銷產品中多數并不好吃,只有在搭配醬料后才能為更多人所接受。
健康標簽似乎并非單一的能造就爆款魔芋深加工制品因素,好吃可能更關鍵。將健康的食材打造成好吃的產品也許是打造新的爆款魔芋深加工制品的契機,也許是魔芋深加工企業可以嘗試的方向。
來源:衛龍食品旗艦店、元氣資本
除此之外,雖然魔芋作為食材本身有低熱量等多種健康特質,但是魔芋深加工制品可能也并非要靠“健康”取勝。以爆款產品魔芋爽為例,配料表上,主要能反映出的是它的營養價值,用了很多的鹽及各種調味品、香精、香料。
而成分表中顯示,魔芋爽其中的鈉含量每100克有1254毫克,這個含量其實很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g。根據成分表右側鈉的NRV%(中國營養協會制定的,全天所需營養元素的百分比)來看,每100克的這款魔芋爽,就占到了**66%的人體鈉攝入限額。若是紅油類魔芋爽還會加入大量紅油,其脂肪含量也并不低。
總的來說,魔芋深加工制品的種類還有待豐富,如何把握消費者真正訴求是所有魔芋深加工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國內魔芋消費空間仍有待釋放
就整個魔芋產業發展而言,與日本還有差距,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是世界*大的魔芋消費國家,魔芋產品種類約有幾百種。相比之下,國內魔芋深加工層面的研發和技術主要集中在食品領域(即使是食品類制品種類依然不多),這對魔芋整體消費空間釋放是一種限制。
據君屹資本資料,當前國內魔芋應用領域除食品外多數技術仍停留在高校實驗室內。魔芋產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此之外,隨著魔芋制品消費逐漸升溫,魔芋原材料需求增大,其價格也水漲船高,魔芋精粉供應可能逐漸會形成缺口,目前魔芋精粉價格平均約為9.2萬元/噸。供應鏈問題也可能會成為掣肘產業發展的因素。
來源:君屹資本
或許,性價比、更強的功效性及更好的產品力會成為魔芋消費空間釋放的契機。
參考資料:
1.? 君屹資本-《魔芋行業研究報告》,2021年6月
2.? 魔芋產業市場調查報告,2020年12月
*本文由公眾號元氣資本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來源:元氣資本(ID:yuanqicapital)
*作者:韓文峰,轉載已獲授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