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圖源Pixabay
1、復盤SARS,中國食品企業“受了點兒傷"
由于2020年**季度數據還未出爐,影響程度等尚不確定,我們希望通過對2003年非典的復盤和對比,為食品行業提供參考。
**,整體經濟會受到較大影響。我們需要認清的一點是,在過去和未來1個月中,受到返工全面滯后和嚴格的隔離措施的影響,短期內經濟已經受到很大的震蕩,對經濟的影響從**季度就會顯現,而未來這個影響將何時終結,我們仍難以預期。
但也沒有必要太過悲觀。中金公司2月2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對經濟整體的影響未必會超過非典。雖然本次疫情也始發于12月,但大規模隔離防控措施的影響集中于1-2月,而SARS期間4-5月經濟放緩*明顯,由此,本次疫情影響的“時段”在年度產出的占比較小。
另外,2003年4月份國家開始全面出臺防控“疫情”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減免稅收,并提供貨幣支持,經過陣痛,中國經濟發展又走上正軌。到2020年,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已經有顯著提高,針對這次疫情,各級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應對措施,幫助解決臨時性的經營困難。我們可以期待疫情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幫助快速激活經濟。
其次,不同的品類面臨不同的影響,“幾家歡喜幾家愁”。根據川財證券分析師對SARS的復盤,我們可以發現,在SARS期間,由于疫情隔離防治導致人員流動、社交需求減少,食品飲料板塊中的白酒、調味品等受到短期沖擊較大,但整體上只是小幅跑輸大盤,而以家庭消費為主的必須消費品走勢明顯強于大盤,比如乳品、肉制品等。
長期來看,在7月非典結束后,隨著經濟迅速復蘇、電商等新零售渠道崛起,食品飲料行業多數子行業的增速開始回升,整體呈現向上的趨勢,白酒行業甚至迎來了它的黃金十年。
雖然由于餐飲行業受到的沖擊*大,由此導致餐飲渠道的軟飲料、乳品等產品銷售受阻,但渡過至暗時刻,仍可期待“報復性消費”導致的餐飲行業的觸底反彈。
2、時代的灰,落在了哪些人的頭上?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落在一個企業頭上,又何嘗不是呢。
FBIF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大型食品企業對2020年營收預測較為樂觀,主要由于成本相對可控且渠道多元化分散了經營風險。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品類和企業遭受了不小的沖擊,其中典型的便是乳企及上下游的相關企業。與2003年乳品屬于家庭剛需狀況不同的是,如今乳品已經具備禮品屬性。據部分乳企透露,由于當前人們購物需求主要以蔬果、日用品為主,乳品需求并不迫切,盡管常溫白奶受到的影響還算可控,但像酸奶之類的低溫、短保質期產品,受影響很大。由于疫情發現相較非典更及時,積攢的禮盒裝常溫產品動銷問題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受到物流和供需矛盾的影響,乳制品整個產業鏈都受到巨大壓力,全國多地牧場發出“斷糧”警告,部分奶農們無奈之下開始選擇“倒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乳企和奶農之間需要共同協作,為了履行社會責任,保護奶源,貨難賣了,可奶還得收,可謂難上加難。
還有茶行業,下個月正值春茶采摘季,可能會遇到采茶的問題,由于機械化、工業化發展還不到位,如果受到上游沖擊,成本可能大幅度上浮。
眾多中小微企業也面臨著成本劇增、需求驟減帶來的經營風險。在中國經濟中,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批發和零售業中,小微企業的占比非常大,原本租金、員工工資已經占去成本大頭,在不夠明朗的經濟形勢下,已經是風雨飄搖,現在還要面臨賣不出去的問題。尤其是對線下消費場景依賴性較強的企業,比如批發市場關閉、餐飲店無法正常開業、商超無人問津,影響更為明顯。
3、食品行業的供需失控了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原材料,歸根到底,其實是需求與供給關系的問題。食品行業供需關系的平衡決定了生產成本、價格、現金流等眾多因素,也是決定中小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那么,食品行業的供需情況還好嗎?
短期來看,消費需求正呈現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曾受到外賣沖擊的方便面、速凍食品等方便食品脫銷,自熱食品更是迎來了意外大爆發。另一方面,涉及社交場景的品類如白酒、乳制品、瓶裝飲料、禮盒類產品等受到沖擊。
從中長期來看,由于食品飲料多數子行業相對屬于剛需,消費需求終將趨于穩定。另外,對于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銷售渠道、產品特性等因素,受到的影響并不構成打擊。比如雪糕與冰飲品牌,雖然疫情對于線下門店的銷售影響是負面的,但由于本就處于淡季,影響并不大。
那么,供給能否滿足現階段的需求?
**,我們要從產能說起。慶幸的是,由于正值春節,年前很多大中型食品企業已經做好囤貨準備,所以庫存量暫時能滿足需求。但是部分小型企業對上流供應鏈依賴性較大,現在已經是0庫存的狀態。
隨著各地隔離制度趨嚴、招工周期變長,開工問題成為了一大難點,各大企業大都是半產狀態。產品研發可以推后,但生產經不住停滯,據一些企業透露,現在涉及到生產端和物料端的工作大部分都推遲,工廠包裝打樣都難以正常進行。疫情的不確定性也給經營帶來難題,備貨時間和備貨量是否會帶來過期風險,很多企業仍持觀望態度。
其次,供應鏈是個大問題。零售企業在疫情期間能否把產品送出去,并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目前很多地方對物流這一塊卡得非常嚴,且各地標準不統一,能否無接觸配送、配送人員如何培訓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但我們也無需悲觀,危機中往往蘊含著商機。2003年非典成就了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的發展,當下餓了么、盒馬鮮生等生鮮電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面對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我們不僅要對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情況保持敏銳度,更應該迎接挑戰,“危”中取“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