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在企業整體生產經營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以提升價值實現行業整體上產量與銷售額的雙重增長。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對全國規模以上的17家主要咸味香精調味料企業統計,2018年17家企業總產量達15.53萬噸,同比增長8.90%;總銷售額為42.71億元,同比增長9.63%。3月20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2019年工作會在上海舉辦。業內大咖們圍繞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2018年近半數企業銷售增速逾10%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分析主要咸味香精調味料企業的產銷走勢發現,近1/3的企業,銷售額集中在3億—4億元,占到銷售額總量的43%;47%企業的銷售額增速超過10%,高于總銷售額的增速;53%的企業產量集中在1萬噸以下,占到總產量的59%;47%企業的產量增速超過10%,高于產量的增速。在價格上,53%企業的產品平均價格高于行業平均價格。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分析2011—2018年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在各領域的銷售占比情況發現,在方便面、肉類、雞精等三大傳統業務板塊之外,是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對休閑食品和餐飲業等新興領域的關注和投入日益增多。
同時,通過2018年方便面、速凍米面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產量對比分析可知,方便面4.19%,速凍米面食品7.23%,食品添加劑產量的增速僅為0.44%。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會上指出,提升產品附加值,是咸味香精調味料企業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法寶。專注、深耕——咸味香精調味料企業要發現和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科技的蓄積,把“高原”變成“高峰”。
行業長青還須補齊基礎研究短板
“未來,行業發展還要加大基礎研究。“此次工作會上,來自咸味香精行業的近20余家企業高層代表暢所欲言,對在環保、人工壓力成本下的行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扎根行業25年的北京鴻寶食品原料貿易公司董事長趙范洪表示,未來,行業還會細分。“創新、親近、分享”將成未來趨勢。他進一步解釋說,未來的咸味香精行業將趨于精細。企業將各自創新,相互分享,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例如,鴻寶正在向植物性咸味香精調味料方向進行嘗試。
“一個行業惟有形成一個‘拳頭’,一股力量,才能迎來更好地發展。”天津春發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福深則如是說。在他看來,未來,企業更應將更多精力專注于技術和創新,做好產品才是根本。北京味食源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濱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表示,對于行業發展而言,一定要有技術創新。同時,今后也可在模式創新上進行嘗試。
河南京華食品實業集團董事長張京分享了31年來自身的發展經驗。他認為,創新永遠在路上。創新,不單單是研發出一兩個新品,而要重在提升產品的質量上,從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上去考量。
山東天博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久表示,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處于食品產業鏈的“金字塔尖”,因此有機會向大健康等更多領域拓展。他認為,企業在做產品創新時,應在自己的優勢上找尋差異化發展之路。“未來,應關注的是,企業在各自前端優勢下,找到和把握行業的細分機會。”李洪久說。
“目前,行業正面臨基礎研究創新缺失的短板。”北京圣倫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新業表示,近年企業發展較快的原因在于對處于增長的餐飲市場的創新開拓。他建議,作為行業規模企業一定要重視創新,尤其是基礎研究的創新。
上海愛普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鳴表示,在環保、人工成本上行的壓力下,行業目前發展較難。行業目前門檻低的原因在于缺少過硬的技術壁壘。為了長遠的未來,行業不應只注重應用研究,還應注重基礎研究。他希望,未來行業在相互學習中,抱團成長,把握行業的核心技術。
保定新味康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意深建議,在未來發展中,企業要起到“顯微鏡”的作用,加大自檢力度;行業組織要起到“放大鏡”的作用,放大行業需求、價值需求,把企業放到一個更大的大平臺,以實現更好的發展。在他看來,未來的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與客戶形成共同體,朝著服務化方向發展。
向休閑食品等多個新興行業拓展
縱觀2018年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發展情況,整體凸現了四大特點:一是科技創新——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2018年,共有18家咸味香精調味料企業的30項產品參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創新活動,且創新產品的整體質量上了一個臺階。二是價值提升——對研發的關注和投入日益加大。三是多元化發展轉型——除了在傳統產品,如方便面、調味品肉類等領域加大應用外,咸味香精調味料也正在向新興行業,如休閑食品、冷凍調理食品、餐飲、外賣等不斷拓展。四是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和大多食品行業一樣,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也處于轉型風口。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其轉型方向正在由簡單的配料供應商,通過定制化服務,轉變為**中國風味的先行者。
標準和環保是行業發展須直面的問題
與會代表對調味料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標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代表認為,從目前來看,行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標準、規范及細則更新不及時,不適用新的發展形勢,如《辛香料名錄》(2007)、《調味品審核細則》(2007)等。有企業代表建議,產品食品安全標準應與特定類別產品的質量標準分開。從目前來看,有相當一部分產品食安標準與質量指標放在一起,市場抽查,質量指標的瑕疵按食品安全指標來處理。建議食安標準與特定產品的質量特征指標分開,處罰力度要有所區分。同時,與會代表還呼吁,相關產品檢驗方法不能“一刀切“,而應與特定產品特性相匹配。舉例來講,比如,八角、姜等含硫基產品如果用普通食品中硫的測定方法來測,就會存在誤差。
孟素荷認為,標準,是行業生存的基石。希望行業厘清“到底需要怎樣的標準”。值得關注的是,環保是行業必須跨越的一道檻。希望企業從工藝和設備的改進上著手,來解決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
抓住“四化” 春種秋收
孟素荷預判,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未來將朝著“四化”發展。具體為:技術核心化——強化基礎研究,擁有核心技術;方便休閑化——風味+便捷,強化愉悅感;餐飲標準化——餐飲4萬億時代的紅利與挑戰是雙重的;創新時尚化——迎合“懶人經濟”環境下的“新生代”需求。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日趨成熟。在座的企業家要經歷從優秀到**的蛻變。企業的成熟是與企業家的成長同步的,在競爭的環境下,一個企業要想做得好,一定是看企業家的進步有多快。現在的生存環境不再是機會型、資金型的野蠻生長時代,而是人才、理念的競爭。在未來的發展中,行業要抱團取暖。希望咸味香精調味料的企業家們,在未來發展中仍要牢記初心,心系情懷,思考定位,尊重創新,從10年、20年,到50年,一步步走好。”孟素荷由衷地表示。
會議舉辦期間,專家和企業代表還參觀了位于上海的樂斯福集團。樂斯福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浦建菲、樂斯福集團思賓格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弗蘭科分別介紹了作為一家152 0173 3840年企業樂斯福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及產品創新解決方案。隨后,與會代表們參觀了其實驗室,體驗了應用了其酵母產品的3款創新食品。樂斯福集團思賓格事業部中國區應用實驗室經理王捷介紹了思賓格酵母抽提物在天然增鮮、低脂食品方面的應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