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近兩年,家樂福中國的財務情況一直不太好。據家樂福中國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其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歸母凈利潤均較明顯下滑,其中2018年營業利潤4.12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10.44億元,下滑近61%,2018年歸母凈利潤5.78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10.99億元,降幅達47.41%。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由盛轉衰,**源于外部大環境的變化。2010年之后,現代服務業的沖擊、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家樂福曾經對中國傳統零售企業所積累的優勢蕩然無存。“家樂福的優勢在于體量大,但‘船小才好調頭’。”白明表示,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可以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調整經營戰略,而家樂福龐大的體量、過去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反而可能變成了制約進一步改革的“包袱”。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家樂福正是因為過分依賴“高度分權模式”,導致失去了對未來的敏感度。與沃爾瑪“中央集權模式”不同,家樂福始終沒有建立統一的采購和配送中心,而是把權力下放給各門店店長,由門店自主選擇當地供應商,供應商直接送貨。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但通過把物流成本甩給供應商,家樂福得以“輕裝上陣”,取得暫時**。
對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忽視,讓家樂福在網購時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競爭對手紛紛深耕物流體系、建立應對網購的“護城河”時,家樂福卻直到2015年才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配送中心。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家樂福事件還應放在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中理解。“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全球化現象——隨著全球化發展,跨國公司逐漸打不過東道國的本地企業了。不僅僅是家樂福,也包括其他的行業,比如前些年麥當勞中國被中信收購,都是跨國經營遇到了瓶頸期,一旦本地化做得不好,跟不上東道國的市場變化,就很有可能被收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