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臺灣的保健食品分為一般食品和健康食品兩類,其中健康食品需要認證。2017年臺灣通過認證的健康食品共344項。目前保健食品的五大訴求是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護肝和骨質保健。與日本不同的是,臺灣的保健食品大多秉承藥食同源理念,和漢方草本有關。
圖源Pixabay
根據臺灣食品所IT IS團隊的調查預測,2017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為1292億,增長率為6.43%,而2018年預估整體成長率5.88%。通過對近十年臺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變化的統計,可以發現膳食補充劑占比逐年增加,其中乳酸菌頗受歡迎,市場占有率*高,這一點與日本大為不同。
過去臺灣營養保健食品以內銷為主,2016年內銷比率達92.3%。但由于臺灣本土市場規模有限,因此近年來大力發展出口業務,*主要的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和港澳。而進口則以歐美產品為主。
以臺灣保健食品來看,2015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銷售額漲幅達到6%,保健食品消費力*高的**消費者每年平均花費可達兩萬元。臺灣市場每年推出很多新品,其中民眾*常購買是三類:
(1)關節功能保健食品。膝關節損傷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今年開始出現更多的青壯年患者,因此關節保養備受關注。主打關節功能的保健食品連續三年銷售增長超過10%。
(2)視力保健。臺灣眼科醫學會發現臺灣低頭族每天注視大小屏幕超過9小時。不論是視力退化的老年人還是用眼過度的學生和上班族,視力保健已然成為全民焦點。護眼年輕化的趨勢也成為保健食品切入年輕市場的重要契機。
(3)養顏美容類保健食品。主導瘦身減肥、胃腸道功能的保健食品如酵素、益生菌等深受消費者青睞,不僅普及率連年提升,銷量更是增長三成。
由于臺灣的一般食品、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之間有灰色地帶,標示粗略,因此業界很容易違規。再加上健康食品認證難度大,因此違法事件時有發生,這一點跟中國內地的藍帽子申請可能有些相近。2018年臺北市衛生局的違規廣告處罰中有44%是關于食品的。這其中常出現違規的食品類別主要是減肥瘦身、皮膚美容和免疫力。
目前看來,一方面,不完善的的法規環境造成企業和民眾無所適從,有礙市場發展。法規不完備的情況下,企業把營銷費用甚至是可能繳納的罰金都轉嫁到了產品上。另一方面臺灣市場面向比較多元,從小到老皆是保健食品的目標消費群,預防概念深入人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