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圖源Pixabay
我國果露酒生產歷史悠久,生產原料豐富、品種繁多,多年來雖然規模不大卻各具特色,稱得上一個“小而美”的產業。2018年,果露酒生產格局趨于穩定,但銷售規模與其他幾大酒種相比仍然非常小。未來果露酒產業如何規范化發展?如何在差異中尋求突破?如何提高市場占有率?在*近舉行的2019中國酒業協會果露酒分會暨保健酒工作委員會理事會(擴大)會議上,多位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學者提出了真知灼見,描摹出行業當前的發展樣貌和未來前景,共同探索產業前進方向。
行業格局穩定
數據顯示,2018年,納入國家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其他酒生產企業240家,其中虧損企業23個,企業虧損面為9.58%。完成銷售收入315.63億元,同比增長0.85%;實現利潤總額45.46億元,同比增長14.51%;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1.48億元,同比增長38.74%(其他酒包括:配制酒、蒸餾葡萄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果酒、伏特加酒等)。截止到2018年4月8日,獲得配制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265個,獲得葡萄酒及果酒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807家;截止到2018年3月27日,獲得保健食品批文的酒類生產企業431家,產品506個。
中國酒業協會果露酒分會理事長吳少勛表示,果酒企業以區域性、小規模企業為主,大部分企業沒有納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疇。果露酒分會對部分代表性果酒企業進行的調研表明,目前果酒行業銷售規模在10億元—20億元,整個行業還處于萌芽期。據了解,由于我國原料資源豐富、生產稟賦佳,我國果酒品類豐富,各具特色,加之營養健康特性的加持,我國果酒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露酒行業也同樣有待發展,2018年,露酒銷售收入開始回升,且利潤增幅大于銷售額增幅,說明果露酒行業的產品結構得到了一定的優化;長期看,露酒行業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但仍有空間,而且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和酒業整體情況的變化,未來行業的微增長、負增長將是常態。
吳少勛在講話中指出,從發展格局來看,2018年,露酒行業強者恒強,領頭企業比重繼續增大,與第二集團的差距仍在拉大。勁酒繼續穩獲“大比分”;五糧液集團和茅臺集團旗下的露酒產品處于第二集團,市場規模在10億元左右;椰島鹿龜酒、張裕三鞭酒、竹葉青、寧夏紅等品牌維持在第三集團,市場規模在1億元—5億元之間。當前,行業中的眾多中小企業營收維持在千萬元左右。
其實近幾年,露酒行業也展現出諸多新氣象。據了解,一方面,2012年毛鋪系列酒的上市,為中國的露酒生產企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保健功能不再是產品開發的**目標,本著追求愉悅的屬性以及長期飲用的安全和健康價值,大批功能性露酒產品紛紛問世,一時間市場百花齊放;另一方面,露酒的品牌推廣不斷升級,越來越注重場景與體驗。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018年,保健酒工作委員會組織了以“道地藥材造健康好酒”為主題的藥材基地媒體采風活動,結合多維傳播方式,將中國果露酒行業對道地藥材、產品品質的高要求向消費者傳遞。
瓶頸仍未突破
“過去的一年,企業為果露酒這一品類的推廣發展做了很多努力,但結果卻不太理想,這是需要一起探討解決的問題。”吳少勛表示,勁牌公司一直依靠中國勁酒這一個單品來支撐企業成長,但近年來,增長勢頭由緩到止,公司開始從調整結構、創新品類等方面尋找沖破瓶頸的方法。“果露酒行業肯定是前途無量的,至于沖破瓶頸的有效方式,亟待大家一起探尋。”吳少勛指出了果露酒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行業發展不平衡、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二是產品功能研究不充分、競爭力弱;三是相關法規滯后,導致保健酒創新難度大;四是露酒中高端產品空缺。
南通頤生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利生認為,公司在市場遇到的瓶頸是消費者對保健酒的認知。“消費者對高檔酒的認知大多只有白酒。”高利生表示,保健酒概念的普及與推廣需要企業保持耐心,堅持做下去。此外,營銷也是一個難點。如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除公司本身的經濟實力外,想要在競爭中勝出,還需要產品有足夠的特色來吸引消費者。
果露酒行業缺乏品牌影響力,這是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瀘州老窖養生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付全貴說:“瀘州老窖2013年進入果露酒行業,2018年進入市場,遇到了很多阻力,主要在于消費者對這一品類的不理解。”從品類打造到消費者的培育,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企業的堅持是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缺乏高端品牌的**也是造成行業瓶頸的原因之一,付全貴認為,高端品牌的**會逐漸打開中高端消費人士的胃口,同時也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開始關注果露酒。
五糧液集團生態釀酒營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藝同樣強調了消費者的培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果酒與葡萄酒有關聯,但對于露酒還沒有明確的認識,而對于保健酒,主要受眾還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基本不會問津,這些現狀都在督促行業要積*培育消費者。”此外,劉藝還提出了產品品質的保證與品牌的打造。“如今消費者的消費更為理性,產品力不足的企業很難長久,而品牌的成長需要時間的積淀,需要堅持。”
釀造工藝、生產裝備針對性不強,創新少;果酒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培養體系不完善,這些也是果露酒行業長期未能突破的瓶頸。四川省葡萄酒與國際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曾慶紅表示,四川作為水果年產量超過一千萬噸的生產大省,人才短缺、工藝缺乏創新的問題較為嚴重,“很多企業還在用白酒的工藝做果酒,在口味方面還有進步空間。”
江小白酒業生產中心技術副總工程師伍燚認為,果露酒行業需要盡快完善相關法規,江小白涉足果露酒就是因為其具有包容性,有利于產品多樣化,也更容易貼近女性消費者。“我們也遇到一個難題,就是應該依據怎樣的標準,比如果味的高粱酒,應該參照露酒標準還是果酒標準。”
汾酒集團質量檢測中心主任王鳳仙表示,果露酒產業需要確定一個統一的稱謂,然后講好自己的酒文化。“保健酒也好,露酒也好,稱謂的統一會使推廣變得更容易,更有利于講好自己的酒類故事。”
推廣刻不容緩
無論是從市場容量還是發展空間來看,果露酒的潛力都十分巨大。當前,中國配制酒的市場總量約為500億元,根據相關預測,2030年之前,中國配制酒的市場容量或將接近2000億元。此外,在中國市場,保健酒在酒類消費中的占比不足3%,相對于國際上12%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酒類消費日趨多元化,同時健康訴求影響消費選擇的大背景下,果露酒該如何通往光明前景,是全行業集中關注的問題。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表示,未來果露酒的發展在于加強工藝研究的同時做好產品的定位,對于行業和企業來說,同心協力做好市場推廣刻不容緩。
此外,消費者的培育引導必須予以重視和落實。王琦指出,葡萄酒、果酒、露酒都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行業正在努力的重要方向,例如葡萄酒鑒評體系、露酒鑒評體系、果酒鑒評體系以及果酒和露酒的文化建設都將納入協會2019年的工作計劃。
另據了解,中國酒業協會果露酒分會將積*開展各項活動推廣果露酒,比如舉辦第二屆果露酒論壇,特色果酒、特色露酒產品認定及推廣,露酒、配制酒國家標準的制定,露酒、配制酒產品評鑒體系的建立,果露酒科普知識宣傳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