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圖源Pixabay
2017年7月,淘寶**無人便利店開業,從此掀起了無人零售的狂潮。包括京東、蘇寧在內,數不清的實體零售商和互聯網創業團隊紛紛卷入這個風口。
玩家和資本如過江之鯽,紛紛涌入這個賽道。叫得上名的有繽果盒子、F5未來店、Take GO等152 0173 3840家無人零售公司。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無人零售這個新風口全年共吸引總額超40億元投資,風頭賽過共享單車。
然而風口來得快,去得更快。沒有人預料到,當年秋風過后,只見一地雞毛。上海首批落地的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早在2017年9月便因耐不住高溫而關閉。進入2018年后,它又相繼曝出裁員、高管離職以及業績不達標等負面消息。而另一家早在創立初期就被視為無人便利行業黑馬的鄰家便利,在2018年7月31日關閉了北京的160余家門店。公司宣布,由于月虧500萬元持續虧損,缺乏造血能力,已基本破產。
曾經被資本看好的無人貨架,眾多品牌更是像多米諾骨牌般倒下。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運營,這是全國無人貨架**家倒閉的企業。此后,猩便利裁去60%的BD人員;5月,七只考拉停止貨架業務;同月,傳果小美融資遭擱淺,工資發不出;6月,傳哈米倒閉;10月,小閃科技申請破產清算……至此,轟轟烈烈的無人零售模式陷入困局。
盲目且失控的市場爭奪
無人零售風口打開后,數不清的企業一哄而上,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多種終端形態展開了激烈而無序的競爭。為了搶灘市場,無人店大舉跑馬圈地,而圈地又需要資本支撐,燒錢與變現之間的界限變得無限模糊。從5000人的社區到2000人,*后到500人的小地方,無人店進駐的社區人數標準一降再降。無人貨架更是發展到只要公司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進去鋪貨柜。
入局者們從一線城市打到二線城市,再打到三四線城市,就差沒有去農村了。在盲目擴張中,他們犯了和共享單車一樣的錯誤。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資本寒冬到來,無人零售隨之迅速進入冰封中。
成本高且購物體驗差
目前為止,市面上所有無人店的本質僅僅是用人工智能取代收銀員,補貨、清潔、整理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無法真正做到“無人”的程度。這意味著無人店節省的充其量也就是收銀員的成本,而這一塊成本恰恰是零售業中*低的部分。
在一二線城市,收銀員的工資為3000—4000元不等。而無人店要安裝和保養智能設備,例如多個攝錄鏡頭、自動識別裝置等,并且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立一套完整的營運系統,這更燒錢。而且,失去人工溫度的冷冰冰店鋪,消費者在嘗鮮之后復購率非常低,這就造成了低坪效的怪圈。
以某無人店為例,月均營業額取中位數兩萬元,毛利25%為5000元,扣掉營運費用基本上沒有任何盈利空間。
無人便利店之所以在短暫新鮮感后一切歸于平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人店只是一種概念店,并沒有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更無法改變顧客的消費習慣。
國人從2003年淘寶創立開始,消費習慣漸漸轉向網購,2018年全年網購規模接近10萬億元。在網購背景之下,能夠提供購物體驗的實體店都變得少有人問津,更何況是短時間內興起的無人便利店。到*后,無人店淪為一塊科技試驗田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小型企業成犧牲品
大多數中小型的初創企業當初一窩蜂涌入市場,撲通撲通跳下來,*后發現阿里和騰訊只是試一下水就收手,而自己已泥足深陷,無力跳出。
以阿里**無人超市為例,它僅僅是一家在淘寶造物節上存在了4天的快閃店,時間一到,便在線下徹底消失。再以騰訊無人店為例,它要么是開在園區的公司內部店,要么也是快閃店。
無人店注定是一場巨頭間關于技術以及資金的長期博弈,那些中小型創業者無奈成為商業模式探索過程中的犧牲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