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調整方案將在今年7月份正式出臺,這一消息迅速牽動國內紡企敏感的神經,或不解,或焦慮,而有些企業已經勇敢地行動起來……
評稅改
★稅改方案呼之欲出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國出口退稅總額為1152 0173 3840.47億元,比“九五”時期的退稅總額增長了2.8倍。2005年中國出口退稅3000多億元,占GDP的1.8%。
“出口退稅是目前*不合理的稅收政策。我國出口商品平均退稅率高達13%。出口企業以勞動密集型、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為主,低價傾銷出口的現象時有發生。”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教授表示。
據了解,商務部目前把調整的注意力放在“量多價低”的產業上。兩高一資行業(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的出口退稅除了將被大幅降低或全額取消,甚至還有被加征環保稅和資源稅的可能。關于下調比例問題,發改委、財政部等政府部門正在研究中。
★退稅下調乃大勢所趨
從現實情況來看,出口退稅下調乃是大勢所趨。
**,我國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率較高,這是國內一些企業常發生內訌、大打價格戰的原因之一。以紡織品為例,2002年,我國取代墨西哥成為美國紡織品服裝**大進口國,但是,在美國紡織進口10大來源國中,我國紡織品平均單價僅為1.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達24%。
第二,相關好處并沒有落到中國企業手中。仍以紡織品為例,目前出口型紡織企業出口退稅率為13%,外商對此了如指掌,他們常常在談判時將出口退稅部分也算進去,拼命壓低價格。由于競爭激烈,加上行業協調機制缺位,我國紡織企業不得不忍氣吞聲,將一部分出口退稅讓出。
第三,出口退稅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價格比內銷價格還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貿易摩擦。而“兩高一資”商品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還耗費了有限的資源。
第四,我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貿易順差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增無減。研究表明,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約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將下降4.9個百分點,顯然,下調出口退稅率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且,這也有利于促使我國企業提高研發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4月27日央行調高貸款利率后,5月份的貸款增幅仍然達16%,前5個月國內投資增幅達303%。有專家表示,此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將是通過稅收政策來使相關產業的投資降熱。
看紡企
★紡織企業反應尤為強烈
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此次退稅稅率調整使紡織業尤受關注。雖然“2%”的比例看似微不足道,但外貿企業的很大一部分利潤將被吞噬。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的測算,出口退稅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紡織業利潤就下降約40億元;降低2個百分點,利潤便下降80億元左右。
不少紡織企業對調整出口退稅感到不解,因為眼下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已所剩無幾,退稅下調對本已舉步維艱的紡織品出口無異于雪上加霜。
湖南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周曉南算了一筆賬,現在紡織行業的毛利在3%-4%,但是除去各種費用,凈利潤還不到1%;如果再次降低出口退稅,對于紡織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來說,影響是“大面積的”,不少企業可能會很難維持下去。
周曉南說,前一次出口退稅從15%下調到13%,絕大多數海外采購商不愿意承擔由此增加的成本,而一些國內紡企應對的做法是通過偷工減料來消化成本,于是客戶發覺產品質量下降后立即要求降低價格。
★部分企業已行動起來
一些國內企業已未雨綢繆,開始考慮調整戰略,變貨物出口為海外投資。
寧波同輝貿易公司老總桂明軍透露說:“現在江浙地區不少企業更愿意到歐盟注冊公司,享受與歐盟企業同等的市場待遇,本次出口退稅率大幅上調,將導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歐盟對中國投資不設限。”歐盟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表示。據悉,歐盟單一市場沒有內部國界的限制,企業可以自由選擇*佳經營據點,歐盟各國也為吸引外來投資,費盡心思各出高招。
尋出路
★是重創,也是良機 陣痛之后方能化繭成蝶
對于政府的退稅政策,長遠來說,降低出口退稅比例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企業應該明確稅務部門正在加強對退稅管理的力度。稅務部門的這一舉措也是在壓縮紡織品出口總量,促進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措施。
目前,我國紡織出口產品以低附加值產品居多,因此,這一政策的實行的確是對整個紡織行業的一次重創;然而從競爭角度來說,這是必然的過程,從中長期看也并不是壞事,有利于推動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
因而,企業不必過于擔憂,好比蝴蝶的破繭,這是行業發展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陣痛過程。挺過陣痛,企業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
★提價更加迫切 團結方能自救
出口退稅下調無疑將增大紡織行業的成本,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就是提價。目前,我國紡織品價格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較大的提價空間。問題在于,我國紡織行業仍然是散沙一片,內訌現象*其嚴重,倘若僅個別企業提價而另外一些企業不提價,提價的企業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敗。團結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會讓外商漁翁得利。中國企業迫切需要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否則將因出口退稅降低而遭受損傷。
★政府是否應做些什么?
有關部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行業組織應該加強行業內協調,強化行業內團結,化解出口退稅下調帶來的不利影響。
有人提出:是否應該給企業一個適應期?財政部表示,目前尚不明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認為,按照國際慣例,應該給企業一個適當的準備期,而且這個適應期應該是3-6個月較為合適。
“過去的政策常常是當期或者事后分布,企業決策需要承擔很大風險。要保證企業的利潤,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就必須讓企業有足夠的準備。”隆國強說。
同時,政府與有關部門也應該認識到,對于紡織這樣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吸納了巨大的就業人群,應該在出口退稅降低之前,采取相關措施彌補由此給這些行業造成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