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十一五”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新疆紡織工業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優化投資環境,推進招商引資,有效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高紡織產業集聚化程度,加快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好實現了發展目標和任務。新疆紡織工業宏觀經濟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和較好的運行,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及利稅等主要紡織指標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十一五”期間成為新疆紡織工業發展*好的時期。
為做好規劃和加快紡織工業的發展,2005年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特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制定《新疆紡織工業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領導和專家對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寄予了*大的重視、支持,通過調研、分析和論證,提出了新疆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目標,經過近5年的實施,新疆紡織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產能有序擴大總量大幅增長
“十一五”正值西部大開發和中央各項具體扶持政策措施加緊落實的時期,特別是國務院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在優化區域布局、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對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支持新疆建設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這對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有利機遇。新疆依托豐富的棉花資源、棉紡和人造纖維制造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新疆共擁有棉紡環錠400萬錠,轉杯紡9.2萬頭,比“十五”末增長60%,產能位居西部12省(區、市)之首,人造纖維制造業中棉漿粕企業產能達60萬噸,粘膠企業產能為40萬噸,生產能力分別占全國的24%和33%。2009年紡織全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3億元,較2005年增長7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2 0173 3840億元,增長75%,“十一五”期間已實現稅金約12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56%;棉花和棉短絨轉化量為48萬噸和38萬噸,分別增加30%和210%;從業人員近12萬人,占全疆制造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3%。紡織作為民生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為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間,國有經濟改革深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一批國有企業相繼改革重組,民營和外資資本介入,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目前,全區國有及國有控股紡織企業數減少到30%左右,非國有經濟實現的銷售收入已達到70%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5%以上,已成為拉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節能減排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新疆政府通過狠抓紡織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大力推廣紡織行業先進的節能技術和措施,完善能源計量手段,制定行業產品能耗標準,并投資2億多元改造用能設備,提高供能設備和生產設備效率。同時抓好新建項目的節能減排工作,從項目的設計開始,積*采用節能技術和新設備,節能效果較為顯著,全行業的萬元銷售收入電耗從2005年的1903千瓦?時/萬元下降到1558千瓦?時/萬元。同時在人造纖維行業積*推廣先進的節水措施,中水回用技術,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污水排放標準。目前噸漿粕的用水已從2005年的90噸~110噸下降到了60噸~70噸,*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裝備逐年提高質量穩步提升
進入“十一五”以來,通過加快應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裝備,在產能增加的同時,裝備水平也大幅提高。通過引進和技術改造,國產和進口先進裝備大批投入運行,2005年以來,每年以20%的增速遞增。全行業總體裝備技術水平顯著提升。主導產業棉紡業中,上世紀90年代及以后的裝備已占總裝備臺數的80%,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精梳機、全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等關鍵裝備比重逐年增加,企業的產品結構,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穩步提高。2009年精梳紗、無接頭紗和無卷化率分別達到33%、70%和45%以上,平均紗支提高到35支,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棉紡企業主導產品都達到烏斯特2001公報5%~25%的水平。先進的全自動高速轉杯紡紗機、新型緊密紡紗設備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提前3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棉紡織產品結構調整目標。開發生產的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緊密紡紗線、針織用轉杯紡紗線、氨綸包芯紗包覆紗、天然彩棉紗線新疆雅戈爾公司高支純棉精梳緊密賽絡紡、瑪納斯澳洋科技公司的有色扁平粘膠纖維、新疆溢達公司的200支精梳紗線、金天陽公司的羊毛棉紗等產品,不僅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還填補了自治區多項空白,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目前新疆紡織行業已有中國**3個,新疆**11個。這些**的涌現,不僅提高了新疆紡織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新疆紡織產品的總體水平。2009年新疆紡織新產品產值率已達到40%以上,科技貢獻率、品牌貢獻率明顯提高。
招商引資突出優強企業形成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支持下,新疆紡織行業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近5年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各州、縣、市相繼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紡織企業來新疆投資。2006年以來引資每年都達12億元以上,2008年以來更是達到20億元~28億元,占當年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目前來新疆投資創業的知名企業已達28家之多,比“十五”以前多出一倍。如新疆溢達、奎屯云森、阿克蘇巨鷹、新疆魯泰、新疆雅戈爾、瑪納斯澳洋、新疆巨鷹、新疆天鵝、伊犁金鷹、香港互益、浙江雄峰、浙江弘生、沙特阿吉蘭公司等,其中全國紡織500強企業占到17家,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及當地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國內外優強企業來新疆重組、新建棉紡織項目規模達250萬錠以上,占到行業總規模的63%。來新疆投資發展的企業,多數是國內外紡織服裝深加工企業,將產業鏈一端移至新疆,在新疆建立了棉花收購加工和紡紗、織布生產線,促進了新疆紡織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大提升了新疆紡織的競爭能力,為當地增加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升企業競爭力作出了顯著貢獻。新疆內一批有實力的紡織企業也得到迅速成長,如天山棉紡織(集團)公司、哈密協力紡織公司、巴州泰昌公司、奎屯錦業等紡織企業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排頭兵。
結構調整加速集聚效應顯現
通過積*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努力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和生產能力向優勢企業集中,按照布局合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高起點、高水平的要求,重點支持紡織產業向烏昌地區、庫爾勒―尉犁地區、阿克蘇―阿拉爾地區和石河子―奎屯地區以及喀什地區聚集。
這五大紡織工業區的生產規模占到全疆總能力的75%以上,發展勢頭良好。如石河子紡織城建設就是其中一例。近年來,石河子棉紡織產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和特色產業。石河子發展棉紡織業的資源優勢明顯,為延長棉花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石河子制定了紡織業發展目標和鼓勵內地企業來此投資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紡織企業,如江蘇華芳集團、浙江華孚控股公司、雄峰集團公司、弘生集團公司、中圣公司、沙特阿拉伯阿吉蘭公司等落戶石河子,促進了石河子棉紡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檔次不斷提升。
截至2009年底,石河子棉紡規模已達152 0173 3840萬錠,氣流紡1.8萬錠,集群效應逐漸顯現,初步成為我國西部*大的棉紡產業基地和新疆發展工業園區的排頭兵。今年石河子還將新增棉紡50萬錠以上,年末棉紡能力將突破200萬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