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1月21日,繼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2010年國家經濟運行數據之后,備受業界關注的中國紡織產業經濟運行分析會在京召開。會議在全面解讀紡織行業運行特點的同時,對“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發展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總結。會議認為,盡管“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我國紡織行業總體上仍保持了持續增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結構轉型升級成效**。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王天凱、高勇、孫瑞哲、徐文英,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王黎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各專業協會負責人以及工信部、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主持。
會議分析認為,2010年我國紡織行業產值增長顯著,產銷銜接平穩,增加值貢獻穩步提升;主要產品產量增長顯著,均創歷史新高;投資總額持續增長,服裝業投資所占比重明顯提高,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斷加快;出口持續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上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內需市場保持旺盛,行業內銷貢獻持續增強;行業運行質量穩步提升,贏利能力不斷提高。
會議詳細分析了2010年以及“十一五”期間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具體表現和作用。
**,投資總額持續上升。2010年全行業實際完成投資額達4006億元,較2005年增長1.51倍,“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0.19%。新開工項目數量達8388個,較2005年增長75.6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1.93%。
其次,紡織出口持續增長。2010年紡織行業出口總額為2065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75.72%,“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1.93%。同時,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持續提高。
再次,內銷市場支撐作用明顯。“十一五”期間,紡織內銷產值同比增速持續高于出口交貨值的同比增速,而且階梯狀上升特征明顯。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增速一直高出全社會零售水平,2010年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增速為24.8%,高出同期全社會增速6.4個百分點。
會議認為,紡織行業的持續增長還體現在產值、主要產品產量、行業贏利能力等方面的增長。
產值持續增長。2010年紡織行業總產值達到47650億元,較2005年增長1.31倍,“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速為18.22%。因銷售產值與工業產值增幅相近,2005年~2010年,紡織行業產銷銜接一直穩定在97%~98%之間。
主要產品產量持續增長。2010年國內化纖產量達到3100萬噸,較2005年增長了86.21%,“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3.24%;紗產量達到2730萬噸,較2005年增長88.21%,“十一五”期間的年均增速為13.48%;布產量達到790億米,較2005年增長63.09%,“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0.28%。
行業贏利能力增勢明顯。2010年紡織行業利潤率、總資產貢獻率分別為5.44%、13.89%,較2005年分別提高1.91、4.72個百分點。
同時,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趨勢明顯。2010年1~11月,東部地區紡織投資額占全行業投資總額的比例為52.93%,較2005年下降了21.04個百分點。中、西部分別提升17.96、3.08個百分點。
會議指出,“十一五”期間,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紡織工業抓住了全球化的重要歷史機遇,國際競爭力得到充分發揮,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水平也進一步提高,與國際市場的關聯日益緊密。2010年行業出口隨國際市場同步復蘇,在低基數上實現較快增長。同時,新興經濟體發展明顯加快,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突出,為我國紡織行業出口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過去5年,我國國民經濟整體實現了穩步較快發展,外需逐步向好,內需較快增長,帶動經濟較快回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加強。特別是國民收入穩定增長,為內需消費持續擴大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在經濟增長帶動及相關政策助推下,我國衣著類內需消費穩步擴大,增速較此前加快,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場動力。
會議展望了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了有利和不利因素。會議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仍處于恢復期,但由于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新興經濟體的高通脹,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國內經濟增速將呈現下行趨勢,主要緣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下降。從宏觀方面分析,2011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一松一緊”,財政政策以調整結構為主,更多地支持民生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貨幣政策將以穩健為基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保持緩慢升值態勢;棉花、化纖等紡織原料仍將延續目前的高位運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