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的原料庫存和較高的產品庫存,把棉紡企業推到了一個比較危險的生存境地。棉紡企業的艱難連帶影響到產業鏈條的其他環節。
面積減 產量減
怎奈棉花也愁賣
根據農業部種植業司調查統計,2005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為7477萬畝,較上年減少1058萬畝,減幅為12.4%;根據中國棉花景氣報告和農業部分析預測小組棉區調查,雖然棉花生長期間總體好于往年,但由于棉花生長后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許多地方連續陰雨天氣,使棉花產量受到較大影響。預計全國棉花平均單產低于上年水平為73公斤/畝,總產量為550萬噸,總產量較去年有所下降;根據目前*新調查的棉花產量,預計2005/06年度,棉花總供給量為988萬噸,其中當年產量約550萬噸,期初庫存152 0173 3840萬噸,預計進口棉花280萬噸。國內消費量為886萬噸,其中紡織用棉量為850萬噸,軍需民用絮棉20萬噸,正常損耗15萬噸,正常出口1萬噸。預計2005/2006年度,當年產需缺口為335萬噸,仍處于強警區域之內。
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量下降,供需缺口加大。按常理說,今年的棉紡企業是搶購棉花資源的一年,但是棉紡企業卻表現出出乎意料地平靜。
難道棉紡企業真的對僅有的棉花資源無動于衷嗎?
棉紡企業的回答否定了這一點,那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們能從擁有5萬紗錠生產能力的成都錦合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志強的分析中感受到中小棉紡企業逐漸的成熟。他認為,造成當前棉花流通不暢的主要因素有四點:一是雖然國內棉花供需缺口加大,但國際市場棉花供需基本平衡,而毫無疑問國家一定會發放配額來保持棉花價格的平衡,所以棉紡企業現在都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一起分析,而不是只著眼于國內。二是目前棉紡企業利潤薄弱,甚至沒有,同時歐美等國又頻繁對我國紡織品實施“特保”,棉紡企業對當前的矛盾都看得比較清楚。三是傳言的人民幣升值對棉紡企業壓力很大,他認為人民幣一定會升值,只是時間問題。四是整個產業鏈呈現供大于需的狀況,而整個行業只一味強調棉花漲價,卻忽視了終端產品的銷售情況。
江蘇華寶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維兵同樣也把問題放在國際大環境中來分析,他認為今年雖然國內棉花減產,但全球棉花豐收,棉紡企業不急于收購棉花在情理之中。另外歐美設限造成棉紡行業產品下游銷售受阻,也直接影響到棉紡企業購買棉花的熱情。劉維兵告訴記者,經歷了2003/2004年度棉花市場的大起大落,棉紡企業也理智了很多,他認為國家一旦下發2006年棉花配額,棉花價格會有所回落,所以企業不急于購買棉花。
山東蘭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牛汝濤的答案直指棉花價格。他認為,棉花流通不暢是因為當前棉花價格過高。但他同時并不否定棉花企業的困難,“棉花價格過高是因為棉花企業前期抬高了籽棉收購價格”。
棉花企業得不到利潤持棉不賣或者停產不收,棉紡企業認為棉價過高,再加上資金緊張觀望氣氛濃厚,同一個產業鏈條上緊鄰的兩個供求環節的僵持使棉花流通不暢。這種僵持也許并不是市場惡化的信號,而是棉紡企業成熟的過渡期。
生困難 死困難
棉紡行業經歷經典大洗牌
2003/2004年度棉紡產業鏈條的行業性虧損,迫使棉紡企業進行一輪洗牌.。有業內專家認為,2003/2004年度棉紡行業的洗牌并不能算是深層次的洗牌,而*經典的洗牌發生在動蕩之后的調整期間,也就是今年。
由于2003年棉花減產,國內棉花銷售價格一度沖高,直逼2萬元/噸,棉紡企業心理承受能力遭受了*大的考驗。直到2004年3月,國內市場棉花銷售價格才開始小幅回落。4月上旬標準級(三級28毫米長度,下同)棉花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噸17385元,中旬降至17263元,下旬進一步降至17064元,4月份平均為17237元,比上月下降1.6%。5月中旬已降至每噸16905元。到7月19日國內現貨價格跌至13500元/噸,跌幅達24.2%。9月22日價格達到12800元/噸。
棉花銷售價格的上漲帶動了當年籽棉收購價格。2003年棉花生產后期陰雨連綿,10月份霜期提前,9月份開秤初期籽棉收購價格在2.4—2.5元/斤左右,此后一路上揚,國慶節期間的陰雨天氣對收購價格走高起到了催化作用,很快突破3元/斤,10月上中旬達到3.6—3.8元/斤,有的地區甚至高達4.1—4.2元/斤。而隨著2004年三四月份皮棉銷售價格的下跌,籽棉收購價格也從年初的高價位跌落下來,到2004/2005年新棉上市前跌至2.3元/公斤以下。
從2003/2004棉花年度的收購和銷售價格走勢上可以看出,當時市場的走勢是以銷售價格帶動收購價格;而從今年新棉上市后的情況來看,棉花企業試圖以收購價格帶動銷售價格,卻沒能如愿。
今年新棉上市后籽棉價格持續走高,但皮棉銷售價格卻并沒有隨著籽棉收購價格的上漲而上漲。籽棉價格偏高,皮棉價格耐著性子不漲,棉花企業并沒有在國內棉花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賺取到相應利潤。趙志強告訴記者,成都錦合在河南開設的棉花加工廠今年干脆就沒開工生產。棉花企業的尷尬直接影響到下游的棉紡企業,棉花和棉紡企業同時處于進不得退不得的境地。
“對比年初,棉花的成本價格上升了足有一成,目前企業的經營舉步為艱。”廣東佛山一家注冊資金50萬元棉紡廠的負責人龐經理如是說。
競爭力不強、生產水平落后、市場占有率低……這是諸多小型民營棉紡企業目前的生存狀況。那么洗牌必定淘汰的是這批小型棉紡企業嗎?
業內人士顧斌并不這么看,他認為,大小企業在這次洗牌中的機會均等,因為大企業有人員、規模等優勢,而小企業又具有成本低、變化性強的好處。無論規模大小,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市場壓力。
目前棉紡企業比較尷尬的現狀,甚至促使行業內人士預言“棉紡企業的冬天才剛剛開始"。
多年來。棉紡行業以銷售價格帶動收購價格的市場洗牌方式已經改變,而收購價格無法帶動銷售價格的市場正在經歷一次更加理性的洗牌過程。
在每一次洗牌之后我們都會看到有的企業“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而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有的企業經歷過考驗激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洗牌進行中,無論企業是“掛彩”還是“出彩”,對整個行業的成熟都具有不可否認的推動作用。(中華合作時報棉花導刊提供)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