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為更加準確地掌握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和企業的需求情況,2008年12月初,由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聯合組織實施,在各專業協會配合下,開展了針對中國紡織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專項問卷調查。截止到2009年1月底共回收100多份問卷,并選取其中113份有效問卷進行了匯總和分析研究。
形勢仍然嚴峻
本次調查顯示,2008年紡織企業利潤大幅下滑。被調查企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87.14%,主營業務利潤同比減少92.35%。從經營者信心上看,有27.9%的經營者認為2008年度本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有46%的經營者認為2009年度本企業經營狀況將下滑。可以看出不管是2008年還是2009年,紡織行業的形勢都是非常嚴峻的。
嚴峻的形勢可以從規模以上紡織企業2008年生產情況得到佐證。2008年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4780.61億元,同比增長13.73%,增速較上年下滑了8.8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所生產的紡織產品絕大部分品類產量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滑,其中化纖、紗、布、服裝等主要大類產品產量僅維持近年來少有的一位數增長。
嚴峻的形勢可以從紡織行業2008年效益下滑得到佐證。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1042億元,同比下降1.77%。其中,虧損企業虧損金額達到227.5億元,同比增加99.85%,有2/3企業虧損或正處于虧損邊緣。
嚴峻的形勢還可以從2009年影響紡織行業發展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加以佐證。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還在繼續,外部需求萎縮有加劇趨勢。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國際貿易環境有惡化勢頭。
信心逐步恢復
本次調查顯示,有64%的被調查企業對2008年紡織行業總體運行狀況表示“不樂觀”,認為“一般”的占32.4%,認為“樂觀”的僅占3.6%。認為2009年紡織行業總體運行狀況“不樂觀”的企業經營者占59.1%,認為“一般”的占33.6%,認為“樂觀”的占7.3%。可以看出,紡織企業經營者對2009年紡織行業總體運行的判斷稍好于2008年。這是在國務院原則通過紡織工業振興規劃之前進行的調查,相信現在將會有更多紡織企業經營者對2009年紡織行業總體運行更有信心。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出臺十項擴大內需政策,新一輪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拉開序幕。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成為中央應對新形勢的大政方針。在今后兩年多的時間里,4萬億元的投資對經濟將產生*直接的拉動。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原則通過紡織工業振興規劃,明確指出,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為紡織企業提振了信心。
進入2009年,宏觀經濟出現一些好轉跡象也為紡織企業經營者樂觀判斷提供了助力。比如信貸規模擴張、PMI回升,同時,紡織經濟也局部出現趨穩反彈的情況,特別是在1月份國內整體出口銳減17.5%的情況下,服裝出口卻逆勢上揚,出口增幅達5.7%,令人眼前一亮。
期待政策落實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國務院出臺的十項擴大內需政策,只有34%的企業家認為很有作用,反映出這些政策還有待落實。國務院原則通過的紡織工業振興規劃也存在著細化和落實的問題。
本次調查中,企業經營者對“融資難”問題反應強烈。被調查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占38%,融資困難的企業也達到35%。受去年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一些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僅有14%的企業認為“資金充足”。目前,國家的貨幣政策雖有所調整,但受經濟預期的影響,銀行貸款依然謹慎。調查顯示,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的企業家占35%。加之其他融資渠道不暢,紡織企業貸款難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在十項擴大內需政策和紡織工業振興規劃中都有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描述。在十項擴大內需政策中有這樣的描述: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在紡織工業振興規劃中有這樣的描述: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
因此,紡織企業經營者都希望將政策落到實處,政府協助企業解決融資擔保的困難,加大政府對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對產品銷售渠道暢通、訂單充足、價格合理、產品質量有保證的企業放松貸款限制,并適度下調貸款利率。
調整中樹信心
在危機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企業都是在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市場的變化。企業的信心從哪里來?就是從不斷的調整中來。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也必須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為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過去紡織工業總體上主要是依靠低成本數量型增長,現在要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的發展方式轉變,要真正實現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就需要不斷調整。
很多企業已經在自主創新、技術改造上加快調整步伐。山東如意集團推出的一種**世界的紡紗技術“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日前通過專家鑒定。這種技術超越了原有的紡紗技術*限,在深入研究成紗原理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嵌入式系統定位紡紗方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表示,該項技術將對中國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看出,只有突出調整主線、練好內功,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更快地發展,企業的信心也就由此樹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