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織生產商協會(簡稱ATMI)近日發布了美國2003年紡織行業報告。報告聲稱,2003年,由于人民幣匯率受到中國政府的控制,幣值被大大低估,中國輸美紡織品與美國紡織品相比大約獲得了40%的價格優勢(注:此觀點僅為ATMI觀點)。在此背景下,2003年中國輸美紡織、服裝商品比上一年大約增長了85%,目前中國輸美紡織、服裝商品已占美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市場的19%。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服裝類商品而言,中國服裝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達55%。中國已經成為輸美紡織、服裝商品**大國,其輸美紡織、服裝商品數量已經是墨西哥(美國第二大紡織、服裝商品供應國)的兩倍。 關于2003年美國紡織業運行情況,該報告指出,受2003年美國整體經濟狀況有所改善的影響,美國紡織業從事地毯、輪胎簾子布以及其他工業用紡織產品生產的廠商的經營狀況表現較好。但是,傳統類紡織產品生產廠家如紡紗廠、梭織布廠和針織布廠等的經營狀況不佳,經營狀況已連續八年惡化。出口方面,ATMI的年度報告認為,由于受到亞洲許多紡織品出口國家,特別是來自中國方面的強有力競爭,去年美國紡織品出口只有微幅增長。大量廉價的中國紡織、服裝商品充斥美國市場 既擠占了美國本土紡織、服裝生產商的國內市場份額,又奪走了美國增加出口的機會。ATMI的年度報告具體談到下列主要內容: 紡織行業就業狀況:2003年,美國紡織行業的就業形勢持續萎縮態勢,就業人數比上年下降10%,為近50年來就業人數降幅第二大的年份 (2001年美國紡織業就業人數比上年減少13%)。到去年年底,美國紡織品生產廠的就業人數已下降到42.8萬人,與2002年底相比,減少了約5萬人。 紡織品出運情況:按照北美產業分類體系,313類產品(包括紡織織物、紗、線及其他紡織成品)的出運總值為398億美元,比2002年減少8%。 紡織公司銷售狀況:去年美國紡織公司銷售額約為470億美元,比2002年下滑3%(2002年 美國紡織公司銷售額比2001年上升3%) 。 紡織公司經營利潤:由于去年美國資金狀況不佳的紡織廠家紛紛倒閉,生存下來的紡織廠商得以勉強維持微小贏利。全年紡織廠商整體稅后利潤約為7億美元,約為銷售額的1.5%,比2002年有所改善。但是去年第四季度的經營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紡織品生產價格指數(簡稱PPI):繼2002年美國紡織品生產價格指數出現微幅下滑后,去年,美國紡織品生產價格指數整體出現1%的小幅回升。其中,紗類產品價格指數比上年上升1%;但是寬幅機織布的價格指數則比上年微降0.5%。 總體纖維消費:2003年美國紡紗廠的纖維消費量比上年下降了10%,已經是連續第六年下滑,為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低水平。導致美國紡紗廠纖維消費數量減少的直接原因是行業不景氣。自2000年年底以來,美國紡織業已減少了大約152 0173 3840萬個紗錠、30萬綻氣流紡以及大約27000臺噴氣織機。 紡織品進口情況:繼 2002年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數量猛增26%之后,去年美國進口紗、織物以及服裝數量繼續增長態勢 ,比上年增加9%。主要是來自亞洲紡織品出口國家的對美出口大幅上升。中國的增長尤為突出,此外印度和韓國也有較大幅度增長。 紡織品出口狀況:受美元對非亞洲國家貨幣持續疲軟的影響,去年美國紡織、服裝出口比上年略升1%,對加勒比國家的出口增長抵消了對加拿大和歐盟出口的下降。 美國紡織生產商協會主席James W.chesnutt就2003年美國紡織業報告發表評論說,紡織業仍然為美國就業人數*多的制造業之一,2004年仍然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雖然任務艱巨,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紡織業的個各部門終于組織起來,聯合使紡織業的力量得以加強。既然中國政府懂得代表其紡織業的利益,美國紡織業也同樣需要美國政府更加積*主動地采取行動,保護本國紡織業。美國政府必須與中國協商、簽訂一個更為有效、范圍更加廣泛的貿易協定。如果中國拒絕協商、簽訂這樣的貿易協定,美國政府就必須按照中美雙方有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的協議,對構成嚴重市場侵害的中國輸美紡織品進行配額限制。否則,美國目前的65萬名紡織、服裝行業就業者以及全球其他國家的大約3000萬名紡織、服裝行業就業者同樣面臨失業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