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中棉所和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于2011年8月中旬定點監測湘、鄂、皖、贛、蘇、豫、冀、魯、晉、陜、新、甘、遼等16省152 0173 3840個縣(團、場)4100戶棉花長勢情況,結合對西北、長江和黃河的考察,發布長勢監測報告,供決策參考。
一.苗情長勢明顯好于去年,伏桃多,豐產早熟的走向加強
中國棉花生長指數(CCGI)8月為116(表1),成鈴數13.3個/株,苗情好于去年同期近一成半多,與常年(前8年)比為109,好于常年近一成,豐產早熟走向加強。只要后期不出現流域性的持續陰雨寡照天氣,今年將是一個豐收年景。
從總體來看,從7月下旬到8月中旬,一是苗情整體素質轉好,早發,長勢穩健,伏桃多,長勢好。二是三類苗轉化加快,長勢健而穩,呈“晚種爭早”特點。三是棉區天氣相對平穩,整體呈氣象干、熱特征,幾乎無漬澇和絕收面積。7月下旬高溫干旱,8月上旬沿海棉區遭遇第九號“梅花”強臺風,呈時短、風大、雨小特點,棉花有倒伏但程度輕,且未深入內地;8月中旬,氣溫南高北低,降水明顯偏少;8月下旬至23日,氣溫明顯下降,但降水偏少。四是全國大多病蟲害正常偏輕。長江局部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發生危害,黃河局部伏蚜和棉鈴蟲危害偏重,黃萎病在麥茬移栽棉田發生偏重,西北病蟲害明顯偏輕。
長江CCGI8月為117,為常年的109,成鈴數20.2個/株。苗情好于去年同期近兩成,好于常年近一成。本流域棉花長勢較為復雜,一是大部持續干旱,其中洞庭湖、江漢平原局部、南襄盆地受旱嚴重,因旱脫肥,各地抗旱多次,早熟,7月下旬一類苗成鈴多達20個/株,進入8月三、四類苗成鈴加快,熟性差異明顯縮短。二是7月底8月初洞庭湖、江漢平原、8月中旬南陽盆地遭遇大風棉株倒伏嚴重,造成蕾鈴脫落。8月初長江下游遭遇梅花臺風侵襲,但危害較小。三是丘陵坡地普遍早熟。
黃河CCGI8月為111,為常年的110,成鈴數14.9個/株。苗情好于去年和常年同期一成。整體看,一是本流域光溫水條件仍較好,大部以干燥天氣為主,普遍表現早熟,8月下旬見絮,春棉“兩萎病”發生偏輕,局部遭受伏蚜、紅蜘蛛危害。二是“梅花”臺風未造成大的影響,華北東北部雨量充沛,陰雨天略多,但無明顯漬澇,有爛鈴但程度明顯輕于去年,麥茬棉黃萎病發生偏重。至8月23日氣溫回升轉入干燥,預計吐絮暢,但早衰面積也大。
西北CCGI8月為120,為常年的107,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兩成,好于常年同期半成多,成鈴數5.9個/株,其中南疆6.6個/株,北疆5.5個/株,河西走廊7.4個/株。本區域8月上旬雖遭“干熱風”,但時間短,加上頻繁的零星降雨,成鈴率較高;棉鈴蟲及病蟲整體危害偏輕少見,河西走廊蚜蟲、紅蜘蛛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特早熟CCGI8月為118,為常年的92,成鈴數9.9個/株。8月雨水偏多,植株偏旺。
二.加強管理,及時收獲
秋桃蓋頂是后期棉花生產管理的主攻目標和奪取豐收的主要環節。高產棉花長勢長相:嫩過八月,九月不衰,十月青枝綠葉吐白絮。由于今年主產棉區降水量偏少一兩成,后發棉田要增結晚秋桃才能奪取高產。9月進入收獲季節,做到“瓣瓣進家,朵朵歸倉”。如果后期秋爽秋燥,今年將是一個豐收年景,品質好。后期管理措施如下:
一是防旱防澇。干旱地區要抓緊抗旱,及時補水,有利防早衰,增結晚秋桃。同時,要防雨季后移和秋雨連綿,防臺風侵襲,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倒伏棉株要及時扶理。
二是葉面噴肥。晚熟棉田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少量尿素氮肥,噴施時間到9月上旬。8月中旬之后不宜追施氮肥。
三是防病治蟲。加強棉盲蝽、煙粉虱、棉鈴蟲和斜紋夜盜蛾等害蟲危害,推廣統防統治方法。棉盲蝽和煙粉虱使用乙酰甲胺磷、甲維鹽、高效氯氰菊酯、烯啶蟲胺和吡蟲啉防治;棉鈴蟲和斜紋夜盜蛾使用甲維鹽、丁硫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效果好。
四是整枝打杈。晚熟棉田后期易旺長,提倡抹贅芽,剪空枝,打老葉;多雨高濕提倡推株并壟,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爛鈴。早衰棉田要防二次生長。
五是化學調控。旺長春棉和麥茬棉田使用縮節胺4~5克/畝兌水50千克實行重控;10月下旬或枯霜前氣溫在25℃以上時,對旺長晚熟棉田使用“乙稀利”催熟。
六是及時收摘。早發棉田已于8月上旬吐絮,要及時收摘黃熟鈴和晾曬。“四分”,即霜前花與霜后花、正常吐絮的好花與蟲口花、僵瓣黃花和污染花,實行分收、分曬、分儲和分售。
七是嚴控“三絲”。主要措施:一要用棉布袋替代化纖袋;二要用竹床支架替代地面晾曬;三要單獨儲藏,單獨存放。籽棉要與雞、豬、狗與人實行嚴格分開,減少羽絨、毛發、廢地膜和化纖絲等外來物的混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毛樹春馮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