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9月21日,農業農村部組織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學庚院士為首的專家組對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無棣)示范點景國農機合作社示范面積1500畝“魯棉研37”進行田間測產,畝產籽棉414.9公斤。
景國農機合作社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無棣)示范點播種時間為4月20日,示范點借鑒新疆建設兵團植棉經驗,采取機械深耕深松,激光平整土地、膜下滴灌、衛星導航膜上打孔播種等技術措施,種植模式為等行距76厘米。專家組按照《全國棉花高產創建示范片測產驗收辦法》,對1500畝示范片隨機抽測5個點,每個點測產6.67平方米,調查棉花株數和總鈴數,鈴重依據“魯棉研37”品種審定公告的平均單鈴重6.3克,按照籽棉畝產量=(畝鈴數×單鈴重×85%)÷1000計算。測產結果為密度6920株/畝,平均畝鈴數77500個,鈴重6.3克,畝產籽棉414.9公斤,而經過測產,常規種植的棉花畝產籽棉218公斤。
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從調研選址到機械化收獲、秸稈還田,歷經了機械化耕整地與衛星導航播種、中期視察推進、田間測產、機械化噴灑脫葉催熟劑,以及生長期的灌溉、化控、打頂等各項環節。在引進新疆先進的棉花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基地遇到了氣候環境不同、種植模式不適應、機具配套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在陳學庚院士以及無棣縣農機中心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一一克服,形成一套適合于山東可復制、可推廣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棉花產業是無棣農業傳統支柱產業和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植棉面積長期穩定在30萬畝以上。近年來,該縣始終把棉花生產擺在農業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持續優化棉田結構,積*開展高產創建,大力推廣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培植建立機采棉示范區、示范片,有力帶動了全縣機采棉種植模式的普及推廣,無棣已成為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全國產棉百強縣、全國棉花全程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縣、全國棉花生產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示范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