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八團四連職工呂申碧正在將簸箕里的玉米倒入袋中,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臉上……
呂申碧告知筆者,她40畝棉花地巧種玉米誘集帶防治蟲害,收獲玉米2噸多,每公斤玉米按照*低價格2元出售,增收5000元。
據悉,玉米是棉鈴蟲的寄主植物之一,對棉鈴蟲具有很好的誘集效果。棉田周圍種植玉米誘集帶是棉鈴蟲綜合防治中的一項技術措施。通過對棉鈴蟲成蟲、卵的誘集和對天敵的保護增殖等方面的作用,達到預防和控制棉鈴蟲危害的目的。
四連黨支部副書記、連長王長武說:種上玉米既不影響棉花生長,又能大大壓低第二代棉鈴蟲對棉花的危害,不僅棉花增產,還能使職工收獲一些玉米喂家禽,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隨著八團田園化建設逐步從常態化向精細化方面轉變,八團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大改善,低碳、綠色生態防蟲、治蟲成為保護環境的*大舉措。為把防蟲治蟲工作抓出成效,使忙碌一年的職工們獲得*大化的經濟效益,八團積*引導職工走綠色、低碳、無公害的防蟲治病的道路,棉花播種后,要求職工在在棉田兩側和地頭、滴水出地樁間、機耕道旁邊都種上玉米誘集帶。
進入6月,在八團便隨處可見,棉田四周都被一株株郁郁蔥蔥的玉米誘集帶所環繞,活像一排排佇立在棉田的衛士,呵護棉花的成長。使條田與條田之間形成一道綠色環保防蟲的天然屏障。
棉田間種植玉米,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對第二代棉鈴蟲產卵有著較大的誘惑力,可以促使第二代棉鈴蟲將卵產到玉米上,然后集中滅殺,從而降低棉花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環境污染,應用生物多樣性改善棉田生態環境,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恢復棉田生態系統平衡,對建立棉田病蟲害自控技術和綠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意義,是綜合防治棉鈴蟲的一個重要有效的舉措。棉田周圍種上適量玉米,棉田棉鈴蟲產卵量可以減少,還能收獲一些玉米,玉米桿、玉米葉子、玉米棒子也將成為農場職工牲畜的越冬口糧。
職工李云正在將收獲玉米后的玉米桿裝車拉運用于飼養魚……
(來源:中新網新疆兵團;時間:20152 0173 3840;鏈接:http://www.szlhsb.com/shehui/20180906/11520.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