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已于日前正式發布,明確了2013/2014年度棉花收儲政策,繼續敞開收儲、臨時收儲價格維持不變等政策似乎給了棉農一顆定心丸。但是即使是這樣,仍沒有阻止全國大部分地區棉花種植面積的下降趨勢。
時至4月,新年度的棉花播種工作都已經開始,我們選擇三個不同地區,對棉花的播種面積、產量、收益、機械化程度等情況進行大致了解,以比較不同地區、不同模式的棉花種植受益是否有所不同。
江蘇射陽――今年可能是植棉面積*少的一年
江蘇射陽縣市全國棉花種植重點縣之一,是江蘇省面積*大的高品質棉生產基地。
面積:今年射陽縣的棉花意向種植面積20萬畝,比去年減少14%,僅是*高年份2004年的25%。2004年以來,該縣棉花種植面積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今年可能成為面積*少的一年。
產量、價格:2012年該縣棉花產量和價格同比都有所提高,平均畝產籽棉236公斤,同比增加23.6%;每公斤平均售價7.96元,同比增加9%;
成本:棉花生長周期長,生產工序多,育苗、移栽、噴藥、采摘等費工費時,人工投入量較大,每畝平均投放工日25個。而且棉花生產投工報酬較低,2012年每日單價僅為42.15元,是當地打工勞動力價格的一半。今年用工成本預計將增長5%左右。
收益:平均每畝植棉總收入(含良種補貼15元)152 0173 3840.6元,同比增加34.4%。但剔除各類成本后純收益僅361.8元,比水稻(包括各類補貼116.5元)少了655.7元。
機械化程度:射陽地區棉花全部為人工播種,機械化程度較低。采取營養缽育苗、覆膜移栽種植方式,這種方式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直播棉相比,苗出得早、大、壯,產量提高20%~30%,而且節省棉種成本。
棉農采訪:射陽縣盤灣鎮宏大村方佩生反映,現在棉農對國家收購的價格基本滿意,但由于比較效益低于水稻,國家補貼只有15元的良種補貼,而且費工費時,今年計劃種植3畝棉花,比去年減少3畝,改種水稻。
山東德州――農民棄棉種糧意愿強
山東德州大約有25萬戶棉農。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連續下降,價格疲軟,種植成本上升,籽棉質量和產量的降低,導致了棉農的收益下降,成為打擊棉農種棉積*性的*直接原因,農民棄棉種糧意愿強烈。
面積:2013年德州地區棉花面積大約110萬畝左右,比2008年減少了近六成。且近年來德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呈連年下降趨勢,2008年290萬畝,2009年230萬畝,2010年155萬畝,2011年163萬畝,2012年130萬畝。
產量、收益:每畝直接成本(機播、種子、灌溉、化肥、農藥等,不包括人工)540元左右。每畝產量正常年份在260公斤左右,近幾年受災,籽棉產量在225公斤左右。以平均8元/公斤計算,每畝收入1800元,減去成本后,收益在1300元左右(不計算人工)。
機械化程度:目前德州地區種植棉花機械化一般,棉花播種機械化占98%以上,其余環節用工較多,每畝用工大約在23人左右。目前男勞力外出打工,日工資在80~120元,婦女在家附近打工,一般日工資在50~60元。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
棉農采訪:現年65歲的許德龍是德州夏津縣棉農。他家承包的14畝地,過去全種棉花,今年,他決定減少種棉面積。自去年9月份新棉上市以來,棉價平均售價一直徘徊在8元/公斤左右。根據許德龍的算法,每畝棉花的收入在1840元左右,而其中的純收益僅為500多元。這意味著,許德龍即使種20畝棉花,純收益也不過1萬元出頭,遠不如出去打工。
新疆昌吉――機械化成為發展趨勢
棉花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勞動力逐漸短缺、人工工資增加、種植成本不斷上漲,向規模化、機械化、機采加工產業化發展已成為昌吉州棉花產業的發展趨勢。
面積、產量:2012年昌吉州種棉面積167.53萬畝,籽棉總產約66萬噸(折合皮棉24.94萬噸),棉花企業共收購加工新棉22.99萬噸(含兵團團場),籽棉平均收購價7.93元/公斤。
近日,昌吉州的棉花春播正在進行中,預計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
成本:2012年,該地區種棉成本增加明顯,一是由于干旱影響,棉花種植澆水次數明顯增多,每畝水費開支達106元。加之水費上漲,與正常年景相比,每畝水費開支增長30多元。二是2012年每畝機耕費用104多元,較2011年增加10元左右。三是每畝農資化肥開支可達104元,較2011年增加近10元。
機械化程度:昌吉州地區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較高,機械播種、采摘、加工,大大提高了棉花勞動生產率。但機采棉需要從育種、耕種、軋花等走一條專業化配套之路,還需要資金、人才和思想觀念的轉變,想要做好并不容易。
2012年昌吉州機采種植模式93.3萬畝,機采棉平均畝產365公斤,籽棉產量約34萬噸。全州采棉機保有量為82臺,實際機采、加工籽棉不到3萬噸。造成機采棉加工沒有完全推開的原因:一是技改資金缺乏;二是加工出皮棉雜質較多(平均含雜2.5%,手摘棉加工后平均1.1%);纖維長度低于手摘棉1~1.5毫米(27毫米居多);加工出皮棉以四級為主(至少低手摘棉一個等級),三是紡織客戶未能完全接受機采棉,當棉花市場疲軟時,機采棉銷售難于普采棉,機采皮棉售價普遍低于市場價1500元/噸左右。機采棉的采棉時間一般在9月下旬后,按今年單產采棉費采兩遍180元/畝,約合0.5元/公斤,人工摘花費平均1.8元/公斤,每畝地節省474元,2012年該州棉花收均價7.93元/公斤,機采棉收購價6.3元~6.5元/公斤(雜質13%、水分15%以內),機采棉每畝地又少賣558元,互相抵消減收80多元還不算多,另外機采棉的加工成本要高160元/噸。但機采棉有兩個優勢,一是機采籽棉基本無三絲;二是加工一致性比較好。(記者楊興華馬杰通訊員茅飛虎馬俊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