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并受國內紡織工業需求不斷增加的拉動,天津市棉花生產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同時,棉花市場價格也進入了由低到高,并持續高位運行的時期。針對當前棉花供求形勢,如何科學預測供需動態,準確把握棉花價格變動趨勢,合理調整棉花種植的規模和水平,增強我市棉花的產品優勢和價格優勢,提高棉花的市場競爭力,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市棉花價格與生產變動態勢
棉花作為棉織品生產原料,供需狀況一直是生產企業和棉農關注的重點,而市場價格則是其生產量擴張的重要條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在棉花種植、收購以及生產企業所需原料上,呈現了全國大流通的局面,價格刺激種植擴張和生產需求約束價格的矛盾時常出現。天津市作為全國棉花產地之一,受其影響,生產量也隨之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棉花作為經濟作物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展很快,生產價格也出現了連續增長的趨勢。棉花生產的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1、棉花種植面積創出歷史新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維持在25萬畝左右。到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國內棉紡行業實行限產壓錠等措施,棉花生產受到一定影響。152 0173 3840年,我市棉花種植面積降到建國后歷史*低點,僅為4.18萬畝。隨著新一輪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同時,受國內棉紡行業生產復蘇的影響,我市棉花種植面積在減至低谷后出現大幅反彈,2000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達22.59萬畝,比152 0173 3840年增加18.41萬畝,增長3.4倍。到2001年棉花種植面積猛增到67.47萬畝,又比上年增長2.0倍。隨后,經過2002年一年的穩定后,到2003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增至105.90萬畝,比152 0173 3840年增長100余萬畝,比歷史*高年份的1984年增加了57.28萬畝,再創歷史新高。
2、棉花生產量大幅增長從我市近6年的棉花供應水平來看,近3年發展速度快于前3年,為生產企業提供了越來越充足的棉源。152 0173 3840年,我市棉花生產量僅有0.39萬噸,2000年后,在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增長的前提下,產量開始增加,從1萬多噸逐漸增至6萬多噸,到2003年,在棉花種植面積突破百萬畝的形勢下,總產量迅速增長到9.47萬噸,六年間棉花總產量增長了23倍,棉花單產提高到89.42公斤,棉花生產供應能力增強,對緩解我市棉花供需矛盾,滿足棉紡企業生產用棉,加大對周邊省市棉源的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棉花生產價格先降后升從1998年國家放開棉花價格開始,我市棉花價格受市場變化和供需影響,前幾年平穩下降,后幾年大幅上升。
在市場開放初期,我市籽棉平均生產價格為3.2元/公斤,隨后出現了持續平緩下跌。到2000年,籽棉平均生產價格為2.5元/公斤,比152 0173 3840年下降23.8%,跌入這幾年的*低點,其后開始低位反彈。到2002年,我市籽棉生產價格出現高升,達到3.9元/公斤。隨著棉紡行業用棉需求的不斷擴大,棉花價格呈現出高位運行態勢,2003年籽棉平均生產價格繼續上升到5.2元/公斤的較高水平,比152 0173 3840年增長58.5%。
4.棉花生產與價格變動的變化特征自152 0173 3840年以來,我市棉花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價格的變化,在不同年度間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
棉花生產和價格變動走勢來看,呈現出以下主要特征:
(1)產量平穩,價格趨降。從152 0173 3840年-1999年我市棉花生產情況來看,在生產量基本保持平穩態勢時,價格表現為逐漸下降的趨勢,表明棉花生產量的平穩對價格降低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2)價格對市場的靈敏度低于生產量的變化。2000年棉花生產量和價格的變化情況表明,當棉花產量開始增長時,棉花價格仍沉浸在上年下降的環境中,表現為產量的上升和價格的繼續降低。價格與生產量相比較,反映出其對市場變化靈敏度的滯后性。
(3)生產量和價格變動呈現連續性規律。近六年的棉花生產和價格變動整體趨勢表明,當增長和下降的趨勢一旦形成,會有3年以上的同趨勢變化特性,棉花生產量和價格波動呈現出慣性的連續性。從以上對我市棉花的生產、價格變化的情況分析,可以看出兩者的內在聯系和互相影響程度,對今后規劃棉花種植、進行科學預測起到指導作用。
二、影響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
棉花價格變動與棉花生產和需求存在著*強的相關關系。需求影響價格、價格決定生產,盡管每次棉花生產波動是多方面因素引起,但是,價格的影響不可質疑。分析影響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國內棉花供求整體形勢的影響從2003年全國棉花生產形勢來看,雖然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22%,但是,由于棉花在生長期間遭受低溫、黃枯萎病、洪澇以及持續陰雨天氣等多種不利條件的影響,除新疆棉區以外,大部分棉區棉花單產嚴重下降,全國棉花平均畝產僅為64公斤,總產量為495萬噸,是2000年以來*低水平。據有關部門統計,2003年,全國棉紡企業對棉花的需求量大約是680萬噸,比上年增加大約100萬噸,由此造成全國年度棉花需求缺口190萬噸。這種明顯的供需矛盾,造成棉花價格的大幅上漲,影響我市的棉花價格迅速上漲到5.2元/公斤,大環境多因素影響明顯。
2、與生產企業需求密切相關據本市棉紡部門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以來,我市棉紡行業棉花總需求大體保持在7-8萬噸之間,隨著棉花生產的快速發展,近幾年,我市的棉花供求形勢由供不應求逐漸發展到供需平衡、略有節余的態勢。2003年,我市地產棉花在滿足本市棉紡行業生產需求后,還有一萬余噸銷往外省市。由于棉花的需求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因此,雖然我市棉花的生產價格近幾年增幅較大,但是,仍然表現出與需求相吻合的態勢。
3、與生產總量有關1998年,國家開始放開棉花生產與經營,有效的調節了價格制約生產的矛盾。2000年前,我市棉花產量較低,棉花價格基本朝著下降的趨勢發展。之后幾年,不論產量大幅增長程度如何,價格仍然出現逐年平穩增長的態勢。這一現象說明,當生產量一定時,價格會出現持續的增長,如果生產量在生產企業需求量不變時,價格不會再出現持續增長。因此,掌握需求、控制規模,是棉花生產價格持續增長的先決條件。
4、受棉花質量影響棉質問題是棉花價格高低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市棉花生產在大力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調優品種和結構,棉花品質不斷提高。2003年,全市抗蟲棉種植面積已占全市棉花種植面積的95%以上,其中美國抗蟲棉33B、99B達到60%以上。棉花生產區域也逐步集中到寧河、寶坻、武清、靜海等區縣,到2003年,四區縣棉花種植面積占全市種植面積已高達90%,全市棉花科技含量增加,質量進一步提高。但是,與主產區高品質棉花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大力發展棉花優良品種的種植面積對增強棉花的競爭力,穩定棉花價格,挖掘棉花增產的潛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對棉花市場形勢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測
根據當前對國內及我市棉花供需形勢的分析,我們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全球特別是我國的棉花供應形勢仍然偏緊,將直接導致棉價繼續維持在高位運行,但漲幅將有所趨緩。主要原因:
一是2003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增長,但由于主要產棉區普遍出現大范圍、長時間低溫、陰雨天氣,病死苗嚴重,單產普遍下降較多,造成棉花總產量低于上年水平,供不應求的現狀仍將維持一段時間。但隨著2004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繼續擴大和新棉上市,棉花供需緊張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
二是國家棉花庫存降到*低點。近年來,由于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棉花需求逐年增加,棉花庫存逐年下降。2001年度期初,全國棉花庫存240萬噸,到2003年度期初棉花庫存已降到80萬噸的*低點。因此,國家將繼續擴大棉花進口數量,并仍然實行配額管理制度,這將有利于穩定國內棉花市場價格。預計2004年國內棉價漲幅將低于上年。
三是棉花需求不支持棉價過高。棉花主要用于棉紡產業,而棉花價格的持續攀升直接導致棉紡行業經濟效益的下降和經營困難不斷加大。2003年度,我市國有紡織系統棉花購進價格上漲了50%以上,而成品棉織品出廠價格僅上漲了15%左右。棉花價格與下游消費需求兩者實際是相輔相成的上下游產業鏈關系,從這種產業鏈供需角度出發,過高的價格將直接導致下游棉花需求的下降。客觀上,今后棉花價格也不具備進一步大幅上揚的可能,棉價維持在合理的價位平穩運行,將更有利于國內棉花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對2004年我市棉花生產價格的預計:綜合考慮2003年全市棉花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57.5%,總產量增長51.8%的情況;入世后紡織品產品出口量進一步增加;我市人均棉布消費水平繼續穩步增長和生產企業需求等多種因素,2004年我市棉花生產量能夠保持2003年的水平,即棉花生產量達到9萬噸以上將能夠滿足本市棉紡行業的生產需要,價格仍保持在高位平穩態勢,棉農將從中得到實惠。
四、運用棉花價格規律,促進棉花供需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我國加入WTO以來,紡織品出口形勢得到較大好轉,直接拉動了棉花生產的發展,國內棉紡企業生產技術與國際逐步接軌,對棉花的需求增加,刺激棉花價格不斷上漲,棉農種植的積*性提高。然而,價格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如何發揮其調動生產者積*進行生產投入,又鼓勵棉花生產企業擴大加工生產規模,使我市棉花生產保持在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水平上,正視和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非常必要。
1、要加強優質棉基地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近幾年,我市棉花生產發展很快,棉農的種植積*性日益高漲。但是,我市棉質的優勢不突出,競爭力不強。如何使我市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為棉紡工業提供優質皮棉,從而提高紡織品質量,加強優質棉基地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根據我市棉花生產現狀,要進一步調優生產布局,依靠科技優化品種結構,規范栽培技術,提高單產,降低成本,促進棉花種植效益的不斷增長,促使棉花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
2、適應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推進棉花產業化經營推進棉花產業化經營既是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棉花生產和加工水平、增加棉花產業經濟效益和棉農收入的有效途徑。據調查,天津市的棉花加工能力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供銷社系統的加工企業一直保持在25家,而民營、個體加工企業增加迅速,到2003年達到170多家,如果加上未注冊的企業,全市的加工企業還要多。由于大部分加工企業加工水平低,設備簡陋,加工皮棉質量不高,高等級產品少,不能滿足棉紡企業的需要。因此,整合棉花收購和加工企業,在棉花主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逐步建立以棉紡企業為龍頭、跨地區、跨所有制、貿工農一體化的經濟利益聯合體勢在必行。這樣既可扭轉本市棉花外銷、生產企業外購的局面,又為棉農開拓了市場、保障了棉花貨源、品質,有利于實現棉農、收購加工企業、棉紡企業三者共同增收。
3、為棉農提供優質信息服務根據近幾年棉花種植情況來看,棉農對宏觀整體的棉花供需情況不甚了解,跟風盲目種植現象嚴重。因此,要加強對棉花供求形勢的分析、研究和發展趨勢的情況公布,讓棉農及時了解棉花市場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減少盲目種植現象的發生,正確引導棉農穩定生產,科學種植,實現棉花單產和纖維品質整體水平的新突破。
4、積*采取措施,扶持棉農生產的積*性2004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的下發,對糧農進行政策性傾斜,每畝耕地給予30元補貼。這一舉措,*大的調動了糧農生產的積*性,對穩定糧食生產起到了積*作用。但是,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鞏固和保持棉農的生產熱情,促進棉花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不會因此影響棉農的生產積*性,及時增加一些扶植政策和相關補貼也是客觀必要的。
5、提高棉紡行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面對當前棉花的供需形勢,棉紡行業要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加快產品升級換代,面向國內、國際市場,不斷擴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加強內部管理,堵塞漏洞,降低消耗,控制費用,壓縮成本。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出臺棉花的指導價格,給予困難棉紡企業政策性貸款和支持,作到既保護棉農利益,又幫助棉紡企業度過難關,盡快步入棉花供需平衡的良性發展軌道。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