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在章丘新寨鄉的耕地里,大片玉米經過28號一場細雨的滋潤,漲勢格外喜人,西口村的人們都為玉米豐收的*后幾周在田間忙碌著。而在鄉間小路另一邊,農民張子武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種植的五畝棉花還有十幾天就該成熟了。“棉花現在的價格太低了,還不如國家給的收儲價,新棉的價格估計也高不了了。”58歲的張子武種了近20年的棉花,今年棉價這般大起卻是頭一次見,他表示,目前國家收儲價格是1.98萬元/噸,但私營收購商給的價格也就在1.8萬元/噸左右。
“傷不起”的棉農
“去年10月初,一斤棉花賣到了7塊錢,一畝地賺了近2000塊錢。”張子武告訴記者,聽說別的村子里有些棉農到現在還囤著,現在價格跌到4元/斤。“誰能想到棉花的價格會降這么快?這種價格真讓人摸不清。”“現在棉花基本都是賠著賣,一斤大約要賠4毛多錢吧。”他說,農藥和肥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大大提高了種植成本,再加上*近2個月一直在下雨,減產的情況也在所難免。種棉花和種糧不同,種糧食還有80塊錢的補貼,但種棉花賠了任何補助都沒有,因此棉農今年更是雪上加霜。“今年本打算多種三畝棉花,后來想還是種些糧食自己用,所以沒有多種,明年還是老實的種糧食吧!”張子武表示,按照現在的價格,等棉花成熟后不會馬上賣出去,囤起來等待價格上漲。記者詢問了鄰近的張家村、北口村和胡家村的幾戶棉農,想法大致與他相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棉農大量減少的現象會相應出現,許多種棉大戶和散戶將紛紛離開棉農隊伍改種玉米和小麥。“農傷不起啊!”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泉遠感慨道,這種現象對于棉紡企業來說,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紡企經歷“冰火兩重天”
作為一家集織造、染整、服裝加工一條龍配套生產體系紡織企業來說,元首針織主要生產原料是棉紗,棉紗是通過棉花加工而成,棉花價格也直接影響到棉紗價格,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利潤。
“目前,棉花價格還未影響到‘元首’的經營情況,但是今年賠錢是肯定的。”任泉遠告訴記者,從棉花到棉紗再到服裝產品出售需要經過多項過程,因此這些過程給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對商品的影響給予了一定緩沖,導致產品出售對棉花價格不是十分敏感。
去年4月棉花價格上漲之前,“元首”根據當時棉花價格已經對棉紗制造企業下了訂單,今年年初也根據當時的棉價大量收購原料,庫存了供生產8個月的棉花。由于收購市場談原料價格預期,而買方市場不談價格預期,所以去年公司因為“時間差”盈利了,同時今年也會因為“時間差”賠錢。任泉遠表示,大型企業在市場復雜的情況下可以維持,是因為已經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但是整個棉紡市場也存在像股市一樣具有“買漲不買跌”的規律,因此棉價大跌也意味著商品訂單會減少很多,比起“元首”,山東的很多小型棉紡企業受影響程度會更大。
濟南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賈鳳美表示,濟南的紡織企業數量比山東其他地市還算少,有的紡企集中的城市,近7成已經或面臨破產和停產。對于棉紗企業來說,按1.1噸棉紡1噸紗、*新噸棉價格1.8萬元計算,每噸紗所需原料成本即有2.2萬元,再加上電費、工人工資、運輸等各項基本成本開支7000元,他們每紡一噸棉紗,就得凈虧近4000元。賈鳳美告訴記者,比起去年,今年棉紡織企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企業為何受制于棉價
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漢典告訴記者,去年棉價從1.7萬元/噸漲到3.5萬元/噸,再落到1.9萬元/噸僅僅用了43天的時間,價格波動如此之大,更反映出了國內棉紡行業市場的不理性。“棉價大起大落,這對紡織業是個災難性的打擊,棉農、紡企、下游的織布廠、服裝廠、印染廠都在忙著儲存棉花、棉紗。棉價跌幅已經超過1萬元/噸。有的大企業存有上萬噸棉花,就會有上億的虧損,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自然就會破產,這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還厲害。”
賈鳳美表示,除此之外,美國信用危機和全球還未走出經濟危機也是影響國內棉紡企業的一大原因。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1年1-6月我國棉制紡織品及服裝累計出口金額423.93億美元,同比增長21.72%,6月較上月放緩2個百分點;其中棉制紡織品、棉制服裝分別累計出口152 0173 3840.20和29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7%和19.93%,6月較上月相比增速分別放緩5個和1個百分點。棉制紡織品及服裝進出口增速繼續放緩,無疑表明了,國外對棉制紡織品及服裝的需求量呈減少趨勢。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世界經濟還未從全球經濟危機中完全走出來,加之美國信用危機,使世界經濟再次進入衰退趨勢。
另外,國內的棉紡市場也存在個別企業炒作現象。“我們一個月產100多萬米滌棉布,也就是俗稱的的確良。去年客戶來買布,價格翻番還搶不上。現在,很難賣。一米布的毛利潤兩元多錢,山東一家大型企業為回籠資金,一下子降價2元,整個市場的價格全下來了。”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文奎說。目前,國內的幾家大型棉紡企業掌握著整個市場的話語權,相對壟斷的經營模式,使很多小型棉紡企業時刻處在危險中,它們的“呼風喚雨”便使小型企業措手不及。
目前,國內的紡織品是在世界范圍內競爭,完全靠市場運作,但原材料卻收國家宏觀調控,計劃經濟的原材料生產,市場經濟的經營模式,也成為棉價大起大落的一個因素。賈鳳美說,“我國采用進口配額來調控棉花市場。配額內加工貿易不收稅,一般貿易收1%-5%的滑準稅;配額外*高要交40%的滑準稅。若取消滑準稅,才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是大勢所趨。”同時,這樣還能有效的降低國內棉制紡織品及服裝的價格,讓中國商品恢復物美價廉的國際形象。
面對近憂需有遠慮
雖然整個棉紡行業在過去的3個月內備受打擊,但是,仍然有不少企業受到的沖擊并不嚴重。賈鳳美說,以純棉紡織為主的企業受到影響較大,但是以混紡產品開發為主的企業則可以在危機中隨機應變。以純棉紡織品作為單一產品或主要產品,原料也相對單一,當然也倍收棉花價格的影響。李漢典表示,之前齊魯宏業便意識到純棉紡織品的路子的出場應對能力差,于是獨樹一幟的做起了混紡,通過進行訂單生產的模式,依靠科技創新,走差異化路子,增加了我們的抗風險能力。比如,公司生產的華達呢價格一般比純棉便宜3000元,滌綸價格比純棉更便宜7000元。
任泉遠表示,“元首”一直以質量和信譽為重,即使是到現在*危急的時候,很多合作伙伴依然不離不棄,品質的保證也確保產品價格在特殊時期仍然和之前一樣。記者從“元首”的廠房看到,和許多減產或停產的企業不同,職工仍然在一刻不停地工作著,織造、染整、服裝加工每個生產線上每臺機器都在運作。任泉遠還說,今年1-7月份,“元首”已出口商品突破3000萬,同比增加了1000萬,雖然下半年公司肯定會虧損一些,但是我們要保證把虧損額度降到*低。
面對近憂需有遠慮,山東的棉紡織產能在全國排**,部分地區棉花庫存并不多,市場交易情況也不佳,新棉預計在9月中下旬上市后,整個棉紡市場會出現怎樣的波動還有待觀察,而作為企業自身應該從主觀出發,通過轉變生產方式、調整企業結構的方式應對危機。賈鳳美表示,雖然就目前情況來看,紡織行業“回暖”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通過政策的手段,真正對市場進行調控,而企業自身通過轉型,提高產品檔次,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適應市場的需求,棉價大幅波動同時也成為紡企走向成熟的助推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