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陽455112
摘要:自2001年11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3年以來,棉花消費年均增長90多萬噸,生產規模擴大,單產和總產的穩定性差,價格與國際接軌,但漲落幅度大,主產品產值和棉農收益兩年增一年減,增減幅度大。原棉進口數量巨增,凈進口260萬噸,大量進口對國產原棉產生較大的沖擊。原棉、棉紗線和棉機織物3年進口總金額152 0173 3840.1億美元,出口總金額182.67億美元,出口多于進口即順差42.57億美元。在棉花產業鏈條中,原棉逆差40.97億美元,棉紗線逆差3.99億美元,棉機織物順差89.3億美元。這些結果表明,在棉花產業利益的分配中,棉機織物的受惠*大,棉紗線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沖擊*大,棉產業間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一. 棉花生產和收益
(一)植棉面積一年減少兩年擴大,總產兩年增加一年減少,單產和總產的穩定性差
棉花種植面積擴大,總產增加(表1)。2002年播種面積比2001年減少937.5萬畝,減13.0%;由于單產的大幅度提高,創歷史新高,達到78.3千克/畝,總產減40.8萬T,減7.7%。全國棉花產值因也因此減少100億元。分析原因,一是由于2001年低價格的負向調節,加上庫存壓力大,決策層對市場分析和判斷的失誤;二是一些地方認為減少植棉面積是迎接加入WTO挑戰舉措這一導向引起。2003年植棉面積達到7699.5萬畝,比2002年擴大1423.5萬畝,擴22.7%。然而,由于氣候異常,單產為1993年以來的*低水平,為57.7千克/畝,比2002年減20.6千克/畝,減26.3%;總產為486.6萬噸,比2002年減1%。2004年植棉面積繼續擴大,達到8626萬畝,比2003年增加926.5萬畝,增12.0%。雖然氣候好于2003年,但是差于常年,單產提高,為68.8千克/畝,比2003年提高11.1千克/畝,增19.2%;總產593.8萬噸,比2003年增22.0%。
表12001-2004年全國棉花面積、總產和單產變化
年 | 播種面積(萬畝) | 總 產(萬T) | 單產(千克/畝) |
2001 | 7213.5 | 532.4 | 73.8 |
2002 | 6276.0 | 491.6 | 78.3 |
2003 | 7699.5 | 486.6 | 57.7 |
20041 | 8626.0 | 593.8 | 68.8 |
1.非*后數,為中棉所數據.
(二)棉農收益兩年增加一年減少,漲落幅度大
棉花主產品產值增加。據研究對比,2002-2004年全國棉花產值增加,但年際間增減差異甚大。2002年比2001年增加244.4元/畝,增35.4%;2003年比2002年增加384元/畝,增41.1%;2004年比2003年減195元/畝,減14.8%(表2)。
植棉效益總體增加,但年際間有增有減,差異很大。植棉收益和減稅后收益,2002年比2001年增加203和186元/畝,增113.4%和118.5%;2003年比2002年增加308和307元/畝,增80.6%和89.5%;2004年比2003年減270和260元/畝,減39.1%和40.0%。
表22001-2004年全國棉花產值和收益對比單位:元/畝
項目 | 產量(千克/畝) | 產值 | 總成本 | 直接物質成本 | 農業稅 | 收益 | 減稅后收益 |
2001 | 77.9 | 689.6 | 580.3 | 214 | 21.64 | 179 | 157 |
2002 | 78.3 | 934.0 | 551 | 209 | 39.00 | 382 | 343 |
2003 | 63.4 | 1318.0 | 667 | 262 | 40.10 | 690 | 650 |
2004 | 68.8 | 1123.0 | 732 | 312 | 29.80 | 420 | 390 |
分析單位面積產值和收益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價格的變化,子棉價格提高有利于產值和收益的增加,子棉價格的降低導致產值和收益的減少,在棉花產值和收益變化的要素中起決定性作用(表2,表3)。根據全國優質棉基地科技服務項目組的定點定戶全程調查,棉農出售子棉價格,2002/03年度4.0元/千克,比2001/02提高33.3%,占產值增加比重的78%;2003/04年度6.2元/千克,比2002/03提高55.0%,占產值增加比重的****;2004/05年度4.4元/千克,比2003/04降低29.0%,占產值降低比重的196.7%。二是單產水平的變化,而產量的變化又引起價格的變化。2002年單產提高6.1%,產值增加54.0元/畝,占產值增加比重的22%;2003年單產降低19.0%,產值增41.1%,產值增加完全依靠價格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子棉單產提高15.8%,抵消降價引起產值下降的53.3%。三是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而物價的變化又引起收益的變化。棉花生產直接物質成本2002年208元/畝,而2003年236元/畝,2004年321元/畝,其中2004年化肥和柴油增37.6元/畝,占75.2%;種子增11.2元/畝,占22.4%。四是稅賦有增有減,全國棉花農業稅棉田攤派2001年21.64元/畝,2002年39元/畝,2003年40.1元/畝,2004年29.8元/畝。如果取消稅賦棉田可增效40元/畝上下。
表32001/02-2004/05年度我國棉農子棉出售價格變化子棉價格:元/千克,產量:千克/畝
年度/棉區 | 全國 | 長江流域 | 黃河流域 | 西北內陸 | ||||
價格 | 產量 | 價格 | 產量 | 價格 | 產量 | 價格 | 產量 | |
2001/02 | 3.00 | 73.8 | 2.96 | 68.0 | 3.04 | 70.7 | 3.08 | 101.0 |
2002/03 | 4.00 | 78.3 | 4.06 | 73.8 | 4.12 | 68.1 | 3.42 | 104.8 |
2002/03比2001/02年增% | 33.3 | 6.1 | 38.1 | 8.5 | 35.5 | -3.7 | 11.0 | 3.8 |
2003/04 | 6.20 | 63.4 | 6.30 | 55.6 | 6.20 | 51.3 | 5.70 | 101.4 |
2003/04比2002/03年增% | 55.0 | -19.0 | 55.2 | -24.7 | 50.5 | -24.7 | 66.7 | -3.2 |
2004/05 | 4.4 | 68.8 | 4.35 | 70.2 | 4.5 | 55.6 | 4.4 | 104.1 |
2004/05比2003/04年增% | -29.0 | 8.5 | -27.8 | 26.3 | -29.0 | 8.3 | -20.5 | 2.7 |
本表結果:毛樹春主編,《中國棉花生產景氣報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001-2003年全國單產為國家統計局數據,2004年單產為中棉所數據。
(三)棉花價格基本與國際接軌
棉花價格與國際接軌是我國棉花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加入WTO后,我國棉花價格已基本與國際接軌。根據對比研究(表4),2001/02年度低于國際價格336元/T,2002/03年度價格仍低于61元/T。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價格局面,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國棉花資源相對充裕引起的。2003/04年度由于國內棉花大幅度減產,需求大幅度增加,產需矛盾十分尖銳,國內棉價也因此而大幅度上漲,國內價高于國際價1607元/噸,2004/05年度前4個月高于國際市場的1030元/噸,高出部分業內認為是相對合理的,如果新棉價繼續走低,與國際的價差進一步縮小。
表4近幾年國內外棉花價格對比
年度 |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 (元/噸) | Cotlook A指數 (美分/磅) | A指數折口岸交貨價(元/噸) | 價差=國內-國際 (元/噸) |
2000年9月-2001年8月 | 11733 | 55.73 | 11864 | -132 |
2001年9月-2002年8月 | 8676 | 42.37 | 9012 | -336 |
2002年9月-2003年8月 | 11933 | 56.58 | 11995 | -61 |
2003年9月-2004年8月 | 16079 | 68.72 | 14472 | 1607 |
2004年9-12月 | 11986 | 51.75 | 10956 | 1030 |
二.原棉消費年均增長90多萬噸
棉花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紡織業是棉花的消費主體,原棉占紡紗原料的64%~65%,占紡紗成本的70%。加入WTO后,由于我國棉紡織業快速發展,拉動消費大幅度增加,2002-2004年年均增90多萬噸(表5)。2002年紡紗用棉560萬噸,比2001年增101萬噸,增22.0%。2003年紡紗用棉651萬噸,比2002年增90萬噸,增16.0%。2004年紡紗用棉741萬噸,比2003年增90萬噸,增13.8%。原棉消費增加的主要動力原因是紡紗保持以兩位數速率增長,2002年紡紗比2001年增90萬噸,增11.8%。2003年紡紗比2002年增90萬噸,增10.6%。2004年紡紗比2003年增160萬噸,增17.0%。紗錠能力大幅度增加是棉紡生產能力快速擴張的主要原因。2001年紗錠為3548萬錠,2002年4907萬錠,2003年達到6000萬錠。由于國家實行宏觀調控,2004年棉紡投資增幅大幅度回落,投資增長由一季度的94%下降到四季度的29%。
表5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棉花產業變化對比單位:數量,萬噸;金額,億美元
年份 | 紡織品服裝出口創匯 (億美元) | 紡紗量 (萬噸) | 紡錠 (萬錠) | 棉花生產量 (萬噸) | 紡紗用棉 (萬噸) |
2001 | 534.0 | 760 | 3548 | 532.0 | 460 |
2002 | 617.7 | 850 | 4907 | 492.0 | 561,101,22.0% |
2003 | 804 | 940 | 6000 | 486.6 | 651,90,16.0% |
2004 預計 | 927 | 1100 | - | 593.8 | 741,90,13.8% |
三.原棉和棉織物品進口數量和金額大,產業間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原棉進口巨增(表6),2002-2004年10月進口287.0萬噸,總金額44.15億美元;出口27.0萬噸,金額3.18億美元。3年原棉凈進口260萬噸,進口多于出口即逆差達到40.97億美元。3年配額總量為256.875萬噸,實際進口285萬噸,相當于一年生產量的50%,原棉進口無論數量還是金額都大大超出預期,大量進口對國產原棉產生較大的沖擊。
我國不僅是原棉進口大國,還是棉紗線和棉機織物的進出口大國。2002-2004年10月棉紗線進口183.3萬噸,出口125.3萬噸,進口多于出口58萬噸;棉紗線進口39.18億美元,出口35.19億美元,進口多于出口即逆差3.99億美元。2002-2004年10月棉機織物進口45.4億米,出口144.3億米,進口少于出口98.9億米;棉機織物進口金額56.8億美元,出口146.1億美元,進口少于出口即順差89.3億美元。
在原棉、棉紗線和棉機織物的進出口平衡中,3年進口總金額152 0173 3840.1億美元,出口總金額182.67億美元,棉及棉產品順差42.57億美元。在棉花產業鏈條中,原棉逆差40.97億美元,棉紗線逆差3.99億美元,棉機織物順差89.3億美元。這些結果表明,在棉花產業鏈條中,棉機織物的受惠*大,棉紗線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沖擊*大。
《中國棉花生產景氣報告》是全國優質棉科技服務項目組按合同計劃,研究完成并提供的成果,僅供決策參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