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省棉花種植呈現半邊陰雨半邊晴狀況,大部分地區氣候條件較好,畝產比去年增加。但是,我省主要產區鹽城地區卻遭受暴雨襲擊,產量銳減。全省盡管收購價格下跌,但未能完全沖抵單產增加的增收因素,棉農畝均收益增加一成半。據我省11個棉花主產縣的調查匯總資料表明,今年畝均現金收益793.39元,比去年691.32元增加了102.07元,增幅14.76%。其中,畝產增26.2%,形成主產品產值增152 0173 3840 .13元;棉籽價格上漲,使副產品產值增44.79元;每50公斤主產品出售價跌10.58%,形成產值減值因素85.75元;畝均現金成本增加47.10元,對產值增加額形成沖抵。
一、畝均產量增產15.9公斤
今年直報縣棉花畝均產量76.5公斤,比去年60.6公斤增產15.9公斤,增幅26.2%,致使畝均現金收益增加152 0173 3840.13 元,是棉花收益增加的主要因素。增產的原因:
(一)棉花品種結構發生變化,高產品種比例增加。近年來,我省棉農普遍種植優質抗蟲棉,使種棉真正達到豐產性、適應性、多樣性的特點。如東縣近兩年將抗病性較弱的“科棉”品種逐步進行調整,使今年種植抗病性較強的冀雜566、冀雜3268品種的種植面積由原來的三分之一上升到今年的三分之二。病蟲害的減少為棉花的增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大部分地區氣候對棉花生長較為有利。今年棉花生長呈“前衰后興”的特點,與去年形成鮮明對比。棉花生長中后期干旱少雨,光合能力強,棉籽生長旺盛,成鈴數量多,廣大棉農形容今年棉花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畝萬畝銀花開。但我省產棉大縣射陽縣卻遭受暴雨災害,造成一是棉花產量大幅減產,二是棉花品質降低。
二、每50公斤收購價下降70.75元。
今年,我省直報縣棉花每50公斤出售價597.86元,比去年同期668.61元下降70.75元,降幅10.58%。產生減收因素85.75元,但被增產所致的增值因素沖抵。棉花出售價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我省今年棉花產量比去年增加。據省統計部門資料,今年我省棉花種植面積由去年552萬畝減少至今年的532萬畝,減幅3.6%。而今年棉花單產增26.2%。從全國來看,據中國棉花協會8月底的調查 ,全國棉花播種面積8065萬畝,比上年增長6.2%,由于今年全國大部分棉區天氣晴好,有利于棉花裂鈴吐絮,多數省區對棉花生產形勢的預計好于去年。預計全國棉花產量634萬噸,比上年增長11.2%。棉花預期產量的增加緩和了國內棉花的供求,導致棉花開秤價格下跌。
(二)利空因素不斷涌現,促進國產棉和進口棉價格接軌。下半年,國內棉花市場的利空因素不斷出現,中國紡織出口退稅由原來的13%降低至11%;人民幣繼續升值,9月28日再創歷史新高,1美元對人民幣7.8998元,首度突破了7.9元大關;貸款利率連續兩次上調;中國1∶1捆綁式銷售的棉花進口配額將陸續發放。這些利空的密集打壓,促使中國產棉花與進口棉價格接軌,影響新棉收購價格低開。
(三)近幾年由于棉花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收購、紡織企業虧損造成今年收購等待觀望。近三年來由于棉花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全省大多數收購、用棉企業產生虧損,今年對市場收購冷淡、觀望嚴重。射陽縣03年收購和紡織企業為了爭奪貨源,引發棉花收購大戰,籽棉不認品質、不認干潮、不認雜質,每公斤由開枰時的5.40元爭奪到*高時的9.26元,凡搶購到棉花的加工企業全部虧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2004、2005年度棉花加工企業小心翼翼地收購,有的維持當年的簡單再生產,效益稍好的對2003年的虧損給予一些彌補。今年的收購市場冷漠,收購、用棉企業擔心形成新的虧損。
三、畝均現金成本增加43.31元。
今年直報縣棉花畝均現金成本287.74元,比去年244.43元增加43.31元,增幅17.72%。構成現金成本的三項費用都大幅增加。
(一)物質與服務費用增加33.23元。由去年235.76元增至268.99元,增幅14.09%。其中增支因素合計38.46元,農藥費、種子費、化肥費增支居前,分別為9.59元、9.32元、5.96元。另農家肥費、農膜費、燃料動力費、工具材料費、其他直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費等7項,共增支13.59元。減支因素合計5.23元,三項減支因素分別是租賃作業費減3.84元,銷售費減1.15元,修建維護費減0.24元。增減因素相抵后,物質與服務費用凈增支33.23元。農藥費居增支**位。由去年的41元增為50.59元。原因:一是用藥品種發生變化。棉農治蟲較好但價格較高的農藥,如以打盲蝽蟓為例,去年一般使用馬拉硫磷,每畝每次只需要3.5元,今年使用銳勁特每畝每次則需要6元,增幅71%。二是農藥市場農藥配置與經營渠道混亂,有的品種在沒有增加新劑量和效用的情況下改頭換面,價格成倍上漲。
種子費居增支第二位。由去年32.62元增為41.94元。盡管今年種子用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近幾年來我省棉農不斷擴大了抗病性較強的高產品種冀雜566、冀雜3256、魯棉研15號等品種,推動了這些品種的種子費上漲。如東縣今年魯棉研15號的市場零售價為每公斤10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5.26%。化肥費增支第三位。由去年113.14元增為119.10元。主要原因是棉農使用化肥數量增加。化肥的折純量由去年的28.19公斤增加到30.96公斤。其中尿素、過磷酸鈣、二銨、混配肥分別增加2.18公斤、0.86公斤、0.24公斤、0.1公斤。而磷胺、氯化鉀、復合肥略有減少。由于國家對化肥價格調空措施和各地保供穩價措施效果顯著,農戶買進化肥每公斤折純量的綜合價,由去年的4.01元降至今年3.85元,降幅4%。
(二)畝均雇工費用增加13.08元。
今年畝均人工成本570.89元,比去年532.63元增加38.26元,增幅7.18%。構成人工成本的兩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雇工費用由去年的4.47元增加至今年17.55元,增幅近三倍;家庭用工折價由去年的528.16元增加至553.34元,增幅4.77%。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村青壯勞動力普遍外出務工,返鄉參加農忙的人數減少,雇工需求增加,致使家庭用工天數增加0.89天,雇工天數增加13.08天;由于人均收入水平增長,每個勞動日工價由去年的18.20元提高到18.50元,每個勞動日雇工工價也由去年的20.32元升為29.75元。
(三)畝均流轉地租金增加0.79元。 棉花直報縣匯總的耕地流轉率和去年持平,都是6.5%。畝均自營地折租由去年60.93元生為80.18元,畝均流轉地租金由去年4.3元增為4.99元。
(四)畝均現金收益增加108.26元。
今年棉花畝均現金收益799.58元,比去年同期691.32元增加108.26元。增幅15.66%。原因是:盡管今年收購價降低使主產品產值減少89.75元,現金成本上升使主產品產值減少47.10元,但產量增長和副產品產值增加使產值分別增加152 0173 3840.13元、44.79元。因此,現金收益增加102.17元。
(五)從棉花成本收益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一、農戶之間棉種用量差異大。據全省11個直報縣調查資料統計,按老品種和傳統方法種植的灌云縣畝均產量72.90公斤,種子用量2.72公斤,種子費用251.98元,現金收益737.14元,低于全省畝均現金收益793.39元。而采用新品種和*新育苗移栽方法的如東縣畝均產量102.40公斤,種子用量0.39公斤,種子費用255.41元,每畝現金收益1196.08元,遠遠高于全省畝均現金收益水平50.76%。如何擴大優質品種,加強對良種的繁育和指導,建立繁育和供應制度,提倡農民更新觀念,更新品種,從而達到增產增收。
二、部分農戶將增加產量寄托在盲目施肥上。今年全省直報縣匯總的棉花畝均折純量30.96公斤,比去年增加2.77公斤,增幅9.83%。102個農戶數據中:就有8戶施用化肥折純用量在40公斤以上,占全部調查戶的7.8%;24戶施用化肥折純用量在30公斤以上,占全部調查戶的23.5%;兩項加起來占調查戶的31.3%。這反映在許多農戶存在著施肥就能增產的主觀想法,而不采取科學施肥方法。因此,如何加強農業技術知識的宣傳普及,推廣測土配方的方法,就顯得如此迫切和重要。 (江蘇省工農產品成本調查隊)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