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新疆14日公布2015年度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調整棉花“直補”方式,新疆大部分地區將按交售量對棉農進行補貼。
按照方案,從2015年9月起,中央補貼資金總額的90%將按交售量補給棉農,其余10%,面向喀什、和田、阿克蘇地區以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4個南疆地州,向“基本農戶”兌付棉花種植面積部分的補貼。
在2014年度的試點工作中,執行的是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棉花種植面積來補,40%按實際交售量來補。但“面積+交售量”的補貼方式存在工作量大、行政成本較高等弊端。
同時,為方便農民,今年,新疆還將實行電子化的“種植證明”,不再使用原先的紙質版。大部分棉農的種植情況已被錄入系統,農民可直接交售。
在棉花公檢方面,自治區纖維檢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今日起,新疆棉花公檢開始入庫,新疆纖維檢驗系統將按照“專業倉儲+在庫公檢”的制度和工作模式,入庫公檢可核準新疆棉花產量,確保棉花品質檢驗的真實可靠,保障棉農的利益,穩定棉花生產大局。
去年,新疆纖檢系統完成監管棉花公證檢驗99881批,425.9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六成以上,公檢數量與新疆棉花產量一致。
2014年9月,國家首次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試點工作,同時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此后,我國棉花價格開始由市場供求形成,政府不再干預市場價格。
目標價格是指在保障農民獲得一定收益的前提下,國家有關部門根據農產品種植成本制定出的預期價格。如果在收獲時,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將按照差額補貼給農民;如果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則不發放補貼。
近年來,我國棉花市場波動較大,為了保護棉農利益,從2011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造成國內棉價遠高于國際市場,下游紡織產業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國際競爭能力急劇弱化,再次影響到棉花的生產、收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