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一路走低,棉花臨時收儲制度維系了國內虛幻的“相對高棉價”,目前,國內外棉價差約為4500元/噸。一方面,持續加大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國內紡織企業紛紛使用進口棉花。另一方面,棉花市場的低迷,也讓棉花種植業很受傷,今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較2011年減少近一成。另外,受進口配額限制,國內企業左右為難:看著便宜的進口棉花干著急,國內昂貴的棉花又用不起。在“沉重的棉花”面前,有必要對棉花收儲制度來一次深入的思考。
上游:棉農積*性受挫今年種植面積減少近一成
由于去年我國棉價達到高位,導致今年棉農積*性很高,不過今年持續走低的國內棉價卻出乎意料之外,所以直接受害者還是棉農,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賣出棉花,很難收回成本,許多棉農倉庫里囤積大量棉花,面臨很大的虧損風險。
棉農積*性受挫的直接表現就是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在當前棉價不斷下降的大環境下,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不可避免。
上半年棉價持續下跌
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整個上半年,國內棉花價格都是下跌的,在上一年度棉花收儲結束之后,5、6月份的棉花價格大約下跌6%。一直到6月底、7月初都是在下滑,并且跌幅明顯擴大,達到8%。不過,7月上旬,也就是*近一段時間在7月6日前后,市場價格稍微有點兒緩和,部分地區甚至還出現了回暖的趨勢?!?/p>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1至2012年度的棉花臨時收儲是在3月31日結束,分析師稱,由于下一年度棉花收儲價格為每噸20400元,再加上現在棉花現貨穩中抬頭,供需方面不會有太明顯的利空和利好,所以從市場心態上來講有所看好。
不過,上半年國內棉價的持續下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未來棉價如何也難以預料。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5月份《中國棉花形勢月報》,受全球和國內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5月國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我國棉花貿易庫存依然達到173萬噸,同時進口棉花與棉紗繼續沖擊國產棉市場,我國產品由于缺乏市場競爭力,出口訂單持續萎縮。截至7月10日,在國內棉花價格方面,鄭棉期貨10日1301合約開于19440元/噸,收于19500元/噸,漲40元/噸。另外,中國棉花價格指數18171元/噸,漲95元。
上半年棉價持續下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棉花播種基本完成,中國棉花協會根據棉農實播面積抽樣調查顯示,全國植棉面積為7282萬畝,較2011年減少9.2%。
不僅僅是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在國際上也同樣遇到類似問題。在美國農業部6月29日發布的2012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報告中,就提到棉花總種植面積估計為1260萬英畝(7649萬畝),較去年減少14%,比3月底預測數下調了60萬英畝(364萬畝)。其中,陸地棉面積有1240萬英畝 (7527萬畝),比2011年度低14%;長絨棉面積為23.5萬英畝(143萬畝),下降24%。
德州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認為,棉花價格的低迷以及種植棉花利潤偏低,是造成棉農種植積*性不高的原因,不過馬俊凱認為,臨時收儲制度規定的價格,將有助于恢復棉農的積*性。
馬俊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由于棉農收入相比較其他糧食作物而來要少,所以在德州地區今年種植面積明顯下降,據我所知,山東地區下降15%,而我們德州地區種植面積下降25%,今年國內的棉花種植面積總的來講是下降的?!?/p>
但對于豐收情況,馬俊凱表示,不能單純依靠種植面積推算,具體還要到9月份棉花收獲季節才能定論,馬俊凱強調,在棉花收獲前8月份的氣候條件十分重要,如果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肯定會影響到棉花的產量。
下游:紡織業出口優勢下降中小企業恐出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工信部網站查詢到,工信部在《2012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形勢分析》中表示,當前影響紡織行業運行的主要問題有四個,分別是,市場需求不足,國內外棉花差價持續擴大,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以及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棉花協會數據顯示,棉紡織企業1~5月累計紗產量同比下降1%,降幅繼續收窄,布產量環比下降1.1%,其中純棉布下降2.4%,棉混紡布增長9.9%,化纖布則大幅下降;布產品1~5月累計同比下降1%,但化纖布仍有較大幅度增長。
同時,行業銷售情況沒有回暖跡象,企業訂單逐步減少,銷售緩滯。
紡織行業整體效益大幅下滑
整個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呈現下滑態勢。有關資料顯示,山東德州是全國重點產棉區之一,棉紡能力為山東省的1/7,全國的1/20。作為德州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現出當前紡織企業的無奈。
馬俊凱說,“就整個紡織行業來講,當前可以分為三類。全部使用棉花為原料的純棉紡織企業,都處在虧損狀態。同時使用棉花和化纖的混合紡織企業,則是處在微虧和微利之間。新型的纖維企業,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纖的企業,有盈利,但是盈利程度比前幾年大幅下降。”
在當前國內
除了市場需求和國內外差價外,紡織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也不利于其發展。工信部稱,受我國綜合要素成本提高,周邊國家紡織競爭力提升等影響,國際市場部分采購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我國在主要發達國家的紡織服裝產品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同時,在生產、銷售增速大幅放緩的情況下,大量的利息支出,成為制約紡織企業發展的又一瓶頸。
不過,下半年這種情況不會有明顯改善,工信部稱,下半年紡織企業仍會處于比較困難的境地,紡織品服裝出口將持續低位增長,行業整體效益增速將較上年大幅下滑,企業虧損面和虧損企業虧損額都將有所擴大,更多的中、小、微型企業將面臨淘汰出局的風險。
東南亞國家價格優勢逐漸顯現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5月份《中國棉紡織企業生產分析月度報告》顯示,5月國內紡織原料市場延續跌勢,且跌幅較4月加大,企業采購數量環比下降9.8%,企業原料采購數量下降,但進口棉由于價格優勢加大,購進數量反而呈現大幅上升,環比增長42.5%,這是中國棉花協會在調查17個省90家骨干棉紡織企業之后作出的結論。
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般來講,棉紡織企業面臨著三大成本,人工成本、融資成本和原料成本。其中,原料成本問題非常嚴重,在正常年份,我國每年都會有四分之一的需求量要進口,不過當前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棉花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就產生了差價,并且不斷擴大?!?/p>
對于紡織企業來講,原料價格的波動對生產影響明顯,顯然國際國內兩個棉價的走跌遠非價差擴大這么簡單,對著上游棉花等原材料價格跌幅增大,下游紡織品價格也隨之下降,并且在銷售方面持續保持低迷狀態。伴隨著原料采購量減少,紡織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和利潤持續下降,中小企業停產、限產的現象更趨嚴重。
不過,從數據上看,似乎當前紡織品行業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5月紗產量266.9萬噸,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11.2%。5月我國外貿出口情況較前期有所好轉,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再度恢復至200億美元之上,但仍低于其他貨物貿易增幅。海關統計,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18.3億美元,環比增長16.1%,同比增長7.4%。
但這仍然掩蓋不了當下困難的局面,宋杰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外棉花價差加大,將致使我國紡織企業出口優勢下降。東南亞等國由于在生產及價格優勢開始逐漸顯現,我國紡織業價格優勢將不斷下滑,我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份額將面臨下滑困境。
根源:國內外棉價差約4500元 5月進口量猛增兩倍多
國內棉紡織企業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由于國內外棉花市場的差價造成的,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價差不斷拉大?!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邚墓ば挪苛私獾剑刂恋?月5日,國內外棉價差約為4500元/噸左右,以至于持續加大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國內外棉價的巨大差異也引發了企業積*購買國外棉花,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 《中國棉花形勢月報》,5月份,我國紡織企業采購進口棉數量大幅增加,我國的進口棉數量連續保持在高位。
收儲致國內外棉價差擴大
“去年國家實行臨時棉花收儲制度,穩定國內棉花價格,保護了棉農利益,但是卻拉大了國內外棉價差,削弱了我國紡織業整體競爭力,致使我國紡織企業出口優勢下降?!彼谓苣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實行的臨時棉花收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內外棉價差的擴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我國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行棉花收儲制度,在2004年和2008年都實行了棉花收儲制度,期間年份也針對新疆棉實行過臨時收儲。去年的臨時收儲制度是從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全國13個棉花主產區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按照收儲預案,新疆、山東等13個棉花主產省臨時收儲價為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每噸19800元,采取不限數量敞開收儲。
宋杰凝認為,“國家實行了臨時棉花收儲制度,一方面穩定了國內棉花價格,但另一方面,由于國際棉花下行,導致國內外棉價差加大,而由于棉花進口配額限制,國內紡織企業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導致國內紡織企業出口價格優勢下滑?!?/p>
德州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繼去年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后,今年仍然將會實行,不過馬俊凱表示,只有當市場上的棉花價格低于國家收購價格的時候,才會滿足實行收儲制度的條件,“今年的收儲價格會比去年每噸增長600元,是每噸20400元?!?/p>
企業積*購買國外棉花
據海關總署統計,5月份我國進口棉花50.2萬噸,同比增加35.7萬噸,增幅246.2%。1~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58萬噸,同比增長113.8%。截至5月份,2011棉花年度累計進口棉花425萬噸,同比增長103.3%。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在6月27發布的《中國棉花形勢月報》,5月份,國際棉價的跌幅要大于國內棉花價格,內外棉價差較4月擴大1000多元/噸。
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般來講,如果國內外市場差價在每噸1500元以內,國內企業還可以承受,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差價就持續增大,一度增大到每噸4000元?,F在我國棉花價格要高于國際棉花價格每噸5000元左右?!?/p>
孫立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我國5月份進口棉花同比增幅達到246.2%,一方面是由于國內紡織企業為追求物美價廉的棉花材料,而進口國外棉花,另一方面是由于5月份國內下發了棉花進口配額,前者是*主要原因?!?/p>
不過,在進口棉增加的同時,有媒體曝出,在青島黃島港保稅區倉庫內,大量進口棉花積壓,入庫數量超過出庫數量。
不僅僅是港口庫存量的增加,目前整個棉花工業的庫存量在歷史上也處于高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卓創資訊了解到,通過卓創資訊對棉花加工企業、倉儲物流企業和流通貿易商進行分省抽樣調查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173萬噸
(包括外棉和進入流通環節棉花、不包括國儲棉),這項數據較上月調查減少40萬噸;其中新疆商業庫存量(未出疆)40萬噸,內地商業庫存量133萬噸。
即便是本月庫存量有所降低,但仍在高位運行,棉花庫存增加的現象似乎并不是我國獨有的,根據今年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預測數據,2月份供需報告中預測全球棉花庫存1323.2萬噸,3月份報告預測為1356.9萬噸,而到了4月份,供需報告中預測1438.6萬噸,直到5月全球庫存預測為1605.7萬噸,5月份較之2月份,增長幅度達到21.35%,庫存的嚴峻現狀正在全球蔓延。
?延伸閱讀
滑準稅配額遲遲未發放進口棉花積壓港口
我國棉花進口數量的急劇增加,除企業為追求更廉價的國際市場上的棉花原料外,5月份的進口配額也成為另一個誘導因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份我國政府曾經額外增加100萬噸的棉花進口配額,幫助棉紡企業采購價格較低的進口棉花。“現在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棉花生產加工企業在增加國外棉花的使用比例?!睂O立武稱。
按照我國現行規定,棉花屬于限制進口商品,必須通過申請配額使用才能進口。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我國棉花進口配額分兩種:一種是關稅配額,進口關稅率為1%,目前每年的發放量是89.4萬噸,在每年年初發放,配額的有效期*多可延長至下一年的2月底;另一種是關稅外配額,目前關稅外配額實施的是滑準稅制度,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2年滑準稅公式,使用滑準稅配額的棉花進口稅率略高于1%,進口棉價格在100美分以下的適用4%~40%的滑準稅稅率,進口棉價格越低,滑準稅稅率越高。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2年我國棉花1%關稅進口配額,數量為89.4萬噸。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講,1%關稅內配額的申請并不容易,棉花滑準稅配額的發放則更顯實際意義。
宋杰凝說,“滑準稅發放的數量根據市場情況而定,滑準稅配額的有效使用期限是當年的年底,過期作廢。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僅下發1%關稅進口配額89.4萬噸,2012年滑準稅配額還未發放。棉花進口配額的實施將可能導致國內外棉價差進一步加大,導致我國紡織企業出口優勢下降,不利于我國紡織業快速增長?!?/p>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國內棉花價格就開始高于國際棉花價格,并且持續至今,這就導致了廉價外棉持續大量涌入我國。不過,由于滑準稅配額遲遲未能發放,配額不足的現象逐漸顯現,大量沒有進口配額的中小企業進口棉花只能積壓在港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