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位于新疆沙雅縣的無膜棉種植試驗基地,無膜棉長勢喜人,與旁邊有地膜棉花相比“毫不遜色”,一簇簇雪白的棉花競相“開放”,掛滿枝頭。
9月27日至28日,全國無膜棉現場觀摩暨研討交流活動在新疆沙雅縣舉行。記者在觀摩會上了解到,以“中棉619”及其配套栽培措施為主體的無膜棉技術體系,初步實現了棉田無膜化種植的目標,減少了新疆棉田殘膜對生態環境和原棉的污染,無膜棉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研發的無膜棉綜合技術能夠完全實現不用地膜種植棉花,可以徹底解決殘膜污染難題,實現綠色植棉。”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介紹。
新疆是中國*重要的產棉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為3500萬畝,占全國棉花面積的61%。自152 0173 3840年地膜引進中國以來,新疆地區各類農作物覆膜面積達5000萬畝以上,地膜年使用量約30萬噸左右。其中,棉花地膜覆蓋率達到****,棉田覆膜占新疆地膜使用量的60%左右。
隨著新疆地膜投入量的不斷增加,殘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步增加,殘膜造成土壤結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殘膜不僅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對棉花纖維品質也有很大影響。
目前,新疆超過1/3的棉田實現了機械化采收。2017年,新疆機采棉面積約1400萬畝。機采棉收獲過程中收入大量地表、棉株上的碎膜,摻雜在原棉中的碎膜在原棉加工過程中難以清除,在后續紡織加工過程中也無法徹底清除,嚴重影響紡織產品的質量。
為著力解決棉田地膜污染,簡化植棉技術,提高棉田效益,喻樹迅帶領他的團隊通過8年時間,實施“中棉619”無膜棉技術種植,為新疆農業綠色發展“添翼”。
喻樹迅介紹,通過創新育種新思路,培育出特早熟、耐鹽堿、耐低溫、豐產的陸地棉新品系“中棉619”。“‘中棉619’在新疆南部地區無膜栽培條件下,實現了無膜播種機械配套、播種深度改進、無膜條件下滴管帶淺埋、適宜播種密度篩選、合理化學調控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目前,阿克蘇、庫爾勒、阿拉爾等地建立了無膜棉示范基地,每公頃產量達到4800公斤。無膜種植棉花,實現了豐產、節本、環保,綜合效益提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科所農藝師張棟海說,通過近6年無膜棉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無膜棉籽棉產量完全可以實現畝產320公斤到350公斤,甚至可能更高。“無膜棉栽培技術的推廣前景很大。”
張棟海認為,當前,無膜棉栽培技術可以徹底解決土壤殘膜污染問題,但目前經濟效益相比地膜栽培還有一定差距。“棉花收購價格的扶持將有利于今后的推廣。”
喻樹迅表示,下一步,他和他的團隊將繼續對無膜棉進行深入研究和大面積推廣應用,把無膜棉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徹底解決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耿丹丹 王小軍;時間:20180930;鏈接:http://www.szlhsb.com/jingji/2018-09-30/detail-iwnnmqft9269214.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