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的背景
紡織品貿易在世界貨物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對競爭力逐漸衰退的本國紡織業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從 152 0173 3840 年開始,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范圍內先后形成了《短期棉紡織品協議》、《長期棉紡織品協議》以及《多種纖維協議》(1974 年),長期針對特定國家實行進口配額限制。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取代了《多種纖維協議》,為*終取消配額限制做出了過渡性安排,即在 1995 年 1 月 1 日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的 10 年有效期內,逐步取消紡織品貿易限制,將長期受配額扭曲的紡織品貿易納入世貿組織規則的框架之內。
2005 年 1 月 1 日,全球紡織品貿易的配額體制宣告結束,實現了紡織品貿易一體化。這是所有世貿組織成員經過長期艱苦談判所達成的共識,符合各方的根本長遠利益,對于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資源,推動紡織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以及建立公平競爭的自由貿易環境具有積*意義。然而,由于在長達 10 年的過渡期內,美歐等主要進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過度保護,將 70% 的敏感緊俏產品配額留到一體化的*后時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紡織品的供求關系,對一體化后的紡織品貿易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近幾年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基本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波動較大,1998 至 2001 年,出口年度增長率分別為 -6%、1%、21%和 2%。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持續較快增長,2002 至 2004 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 16%、28% 和 21%。中國紡織品出口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也穩步提高,2003 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占世界市場的 24.5%,比 2001 年提高了 5.3 個百分點,比 1995 年提高了 8.5 個百分點。目前,紡織品仍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商品,但近年來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逐步降低。“八五”時期,中國紡織品年均出口 285 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 28%;“九五”時期,中國紡織品年均出口 442 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 23%。2003 年紡織品出口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進一步降至 18%,比 1995 年下降了 7.6 個百分點。
2004 年中國紡織品出口規模達到 951 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 16%。從產品構成來看,以服裝類產品為主。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 335 億美元,占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35%;服裝出口 616 億美元,占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65%。其中,針織服裝出口 234 億美元,占服裝出口的 38%;梭織服裝出口 267 億美元,占服裝出口的 43%。從出口市場來看,前五大市場依次為中國香港、日本、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對這五大市場共出口紡織品 611 億美元,占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64%。從國內地區分布來看,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前六大出口省市分別是浙江 197 億美元、廣東 178 億美元,江蘇 149 億美元,上海 116 億美元,山東 89 億美元,福建 44 億美元,上述六省市合計占全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81%。從貿易方式來看,以一般貿易為主。一般貿易項下出口紡織品 639 億美元,占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67%;加工貿易出口紡織品 280 億美元,占紡織品出口總額的 29%。
三、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后中國紡織品出口情況及面臨的國際環境
2005 年一季度,中國紡織品出口 224 億美元,增長 19.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 5.6個百分點。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 84 億美元,增長 24.8%,增速回落 1.1 個百分點;服裝出口 140 億美元,增長 15.9%,增速回落 8 個百分點。從紡織品出口市場來看,對美國出口 35億美元,增長 70.5%;對歐盟出口 39 億美元,增長 48.3%。
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后,中國紡織品出口在總體平穩的情況下,對美歐市場出口增加較快,主要是由于在 1995 年 1 月 1 日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長達 10 年的過渡期內,美歐等主要進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過度保護,將 70% 的敏感緊俏產品配額留到一體化的*后時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紡織品的供求關系。但美歐等國卻不顧這些事實,以今年一季度紡織品進口的初步數據為依據,試圖對中國采取新的限制措施。
2005 年 4 月 4 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棉制及化纖內衣等二種紡織品自主啟動保障措施程序。4 月 6 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華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行動指南》,對中國紡織品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年增長率,實質上與配額體制無異。
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土耳其在 2004 年底已對來自中國的 42 個類別的紡織品實施保障措施。65 個國家的 115 個行業組織簽署了《伊斯坦布爾宣言》,要求世貿組織關注一體化后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問題。總的來看,2005 年中國紡織品貿易環境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穩定性將呈上升態勢。
四、中國應對一體化的對策措施
紡織品貿易一體化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做出重大讓步的前提下實現的,而且紡織業關系到中國 1800 萬人的直接就業。因此,中國堅決反對任何世貿組織成員通過其他手段變相延長配額體制的做法。但是,中國不鼓勵企業通過簡單的出口數量增長來開拓國際市場,而是希望通過技術進步逐步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以實現紡織品貿易的平穩過渡。為此,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
一是降低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對部分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
二是下調進口關稅稅率,提前實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承諾,2005 年將紡織品關稅稅率降至 12%,但實際稅率已降至 11.4%。
三是公布了對 25 個非洲*不發達國家部分輸華商品實施免關稅政策的國別名單及特惠稅率,其中給予免稅待遇的商品涉及近 200 個稅則。
四是積*調控紡織業投資,將 28 種紡織業項目列入禁止投資目錄。
五是進一步推廣 IS0 9000 質量體系、ISO 14000 環保標準等行業標準,提高中國產品的質量和環保水平。
六是加大包括紡織品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七是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引導中國企業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不發達國家的投資。
八是加強紡織品貿易領域多雙邊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間的對話,加強溝通和理解,實現共同發展。
九是從 2005 年 3 月 1 日起對部分紡織品實施出口自動許可管理,引導企業合理安排出口。
十是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有序出口。
作者:商務部 研究院 規財司
選自《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5年春季)》部分章節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