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棉花企業一樣,安徽省靈璧縣棉麻公司在剛剛過去的棉花年度中,被市場輕輕撞了一下腰。作為一個縣級棉花經營企業,其規模、資金、人員以及設備都很難和實力強勁的省級棉企比較,而它的經營方式、經營理念和對棉花市場的判斷操作也往往代表著中國棉花經營企業的大多數部分觀點和看法。于是,新棉上市之前,我們電話采訪了這家公司總經理李書清。
《中華合作時報·棉花導刊》(下稱《棉花導刊》):新棉上市之前,《棉花導刊》按照經營規模、經營地域、企業性質的不同隨機采訪了全國經營棉花的相關企業,作為縣級棉花經營企業樣本企業,我們很高興能采訪到您和靈璧縣棉麻公司。請你談談靈璧縣棉麻公司在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來的經營情況。
李書清:1999年,中國的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棉花購銷價格基本由市場形成,從而形成建國50年以來來**次由市場主導棉花收購價格;棉花經營企業的市場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逐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方向發展,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靈璧縣棉麻公司緊緊追隨國家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步伐,承棉花體改之惠,公司逐步迸發出新的活力,經營日漸紅火。我們公司真正進入棉花市場是在2001棉花年度,當年實現利潤200余萬元,2002棉花年度實現利潤700萬元,2003棉花年度期間,受公司改制成本支出和市場激蕩的雙重影響,公司經營出現棉花體改以來的首次虧損。
《棉花導刊》:從經營角度分析,你和貴公司對剛剛過去的棉花年度有著怎樣的看法?
李書清:對棉花經營企業來講,2003棉花年度可以稱得上是“劫難之年”了。據我們了解,整個棉花行業的經營企業幾乎都出現虧損,只是虧損程度不同而已。在2003棉花年度開始期間,由于出現棉花資源緊張局面,棉花企業紛紛開始搶購棉花,收購價格急劇上揚,收購成本平均達到17000元/噸左右,而到了棉花年度結束之時,經過國家增發進口棉花配額、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出臺、紡織企業用棉需求下降、棉花產業鏈條出現資金緊張局面等因素的相互影響和互動,棉花價格又大幅下挫,棉花企業出手的棉花價格僅為12000元/噸左右,也就是說,一年之后,棉花企業手中的棉花平均每噸虧損5000~7000元!
我們公司往年棉花經營數量平均在5000噸左右,去年,受收購價格上揚、本地棉額區受災嚴重雙重影響,公司年度經營數量僅為1200噸,雖然前期出售了大部分棉花,但由于年初年末的棉花價差太大,所以出現虧損。
《棉花導刊》:即將過去的棉花年度給您和貴公司帶來了什么?
李書清:2003棉花年度已經結束,一年的痛苦經歷給我們帶來許多思考和啟示。**,棉花經營企業需要一套科學準確的統計預警體系,去年初相關部門發布了幾套統計結果完全不同的統計報告,從而影響了產業、企業的決策,使企業經營出現混亂。其次要*端重視棉花質量,去年前期無論紡織行業還是棉花企業都對棉花質量苗頭視而不見,到了后期又對質量百般挑剔,從而對紡企和棉企乃至產業鏈條都造成損害,因此必須有一套較為完善和公正的質檢體系。
《棉花導刊》:新棉年開始了,貴公司現在考慮如何經營?
李書清:經歷去年的慘痛教訓之后,我們今年確立了穩健操作、謹慎決策的經營思路。去年以前,在不少已經進入和準備進入棉花產業的企業經營者心中存在這么一個誤區:認為只要進入棉花經營領域,就可以認為是占到了“金山銀海”;只要抓住棉花資源,就能穩賺不賠。結果怎么樣?因此,經過一年的痛苦洗禮,在新棉年度我們必須摒棄一些陳舊經營思路和做法,在經營上采取謹慎觀察、穩扎穩打,根據資金狀況快收購、快加工、快出手,薄利潤、多做量、少囤積,重新認識棉花資源的地位,合理占有、充分利用棉花資源。
《棉花導刊》:您和貴公司如何看待今年的棉花市場?
李書清:從全國范圍看,我們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分析,今年全國棉花產量將在610萬噸~650萬噸之間,加上棉花企業和紡織企業的期末庫存,市場棉花存量大約為690萬噸。而同期預期用棉將在700萬噸左右,如果國家不再增發進口棉配額,供需間可以基本保持平衡。這將是棉花企業的經營追求。其次,從本地情況分析,受去年植棉收益增長影響,棉農植棉興趣大增,今年棉花種植面積較去年有較大增長,加上今年棉花生產沒有受到嚴重災害天氣影響,今年棉花產量較上年大幅增長已成定局,并且今年棉花質量也較上年度為優。
但今年棉花經營企業也面臨很多困難,其中對棉花企業經營影響*大的是資金問題。**是資金占用,去年以前棉紡企業庫存原料棉花水平大都保持在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需求的兩個月以上,而去年以來紡企的平均棉花庫存量已經下降到維持企業15天的生產需求的水平,這樣,棉花企業就出現庫存棉花占用資金的現象,資金壓力悄然轉移到了棉企身上,導致棉企資金緊張;其次,去年后期棉價大跌、賣棉難發生之后出現紡織企業拖延支付棉企貨款現象,有些延期時間長達2、3個月,也影響到棉花經營企業新棉收購資金的籌措;其三,農發行門檻提高,為了保證銀行資金安全,農發行對棉企資質要求提高到AA、AAA級,對貸款企業實行資產或者貨物抵押,而在一些地方能夠達到這個級別的棉花企業不多。
我們現在*為擔心的是,在資金匱乏的重壓之下,棉花企業為了確保利潤,民間游資因為并不看好今年棉花市場,它們的資金投入不可能像去年那么大,因此今年市場不會出現去年那樣大肆哄抬棉花收購價格的現象,我們擔心今年一些地方可能出現棉農賣棉難的現象,導致棉花增產棉農不增收,進而影響到今后的棉花生產甚至危害到棉花產業的安全。
《棉花導刊》:你對新棉年的棉花價格有一個怎樣的預期?
李書清:從現在的棉花行情看,今年籽棉價格應當在4.6元/公斤左右,這樣棉花企業收購成本可以控制在11000元~13000元/噸之間,加上企業的加工費用、銀行利息、員工工資及合理利潤大約每噸500元左右之后,紡織企業就能得到一個較為滿足棉花入廠價格,同時棉農每畝收入在1300元左右,有效的保護棉農利益和明年的植棉面積。
《棉花導刊》:現在貴公司的準備工作如何?
李書清:進入8月份以后,我們已經投入到全力備戰新棉年的工作中。現在,我們公司的銀行資質評定已經基本完成,取得了貸款授信額度,各軋花廠的設備檢修已經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近尾聲。我們正在準備爭取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試點單位資格,爭取在新棉年獲得新的效益。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