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2008年對兵團乃至新疆棉花市場是個嚴峻的考驗,*直觀的感受是棉花生產豐產不豐收,許多職工感覺種棉花無利可圖了。
棉花產業發展真的走到了盡頭、沒有發展空間了嗎?
我們兵團的棉花產業,以高產、優質的原棉,曾獲得好的生產效益,但這個產業太單一、太脆弱,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太弱。2008年棉花市場疲軟的現象不是偶然,確切地說“一花獨秀”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受傳統農業影響,我們農業生產的目的就是優質、高產,卻對市場需求的研究、生產效益測算、分析的不夠,沒有形成棉花產品多元化的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導致“一花獨秀”被市場所左右。
遠的不說,就說農一師的棉花產業,從上世紀60年代到目前已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籽棉單產從幾十公斤提高到目前的五六百公斤,增長了10倍左右。許多人對棉花高產栽培技術能侃侃而談,但對棉花深加工、新產品開發、增加棉花附加值等,能說出一些道道來的人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在棉花生產方面做足了文章,但其他方面的研究卻很欠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不妨舉個鴨的經營方式的例子:
一只小鴨長成商品鴨,其糞便可以還田,鴨絨是很好的衣服、被褥原料,其它的部分,從頭到腳、從內臟到表皮都可食用,包括鴨血、鴨腸等,沒有什么浪費。鴨子在飲食做法上有醬制、燒烤、熏、鹽水煮等,從地域劃分有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四川樟茶鴨等,所以一只鴨子可以符合大眾口味并且老少皆宜,浪費*少。我們能否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來發展我們的棉花產業呢?
棉花的主產品,原棉是很好的紡織原料,能否根據市場供需信息進行生產?與其等買家來挑選、購買,不如主動出擊找市場、找訂單,變被動為主動,以提高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爭取效益*大化。根據消費需求進行有目的地生產,種植彩棉、有機棉、無毒棉,其棉稈、棉葉可加工成飼料,發展養殖業;棉稈可以加工成環保建筑材料,以增加棉花產業的附加值;棉籽榨油,也可以將棉仁做成高蛋白質的食品、飼料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更深領域里開發棉花產業的新產品。
以上設想,不是一個簡單的計劃和安排就能實現的,需要整個區域,包括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朝這個目標奮斗,才能將棉花產業做大、做好、做精。
筆者曾經看過一篇報道,日本某城市的垃圾分類達100多種,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將垃圾污染降低到*低程度。在他們眼中沒有不可再利用的廢品,只有不合理的使用方法。如果我們也能將棉花產業做到如此細致的地步,相信新疆、兵團的棉花一定會走出當前困境,做大做強棉花產業目標就會真正實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