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時間2月9日中巴兩國政府在北京就中國出口巴西紡織品增長幅度限制問題達成協議,該協議涵蓋8大類70個品種,約占中國向巴西出口紡織品種類的60%,協議有效期為3年,到2008年止。這8大類產品分別是:絲綢、化纖、合成纖維布、絲絨、針織布、套頭衫、夾克和刺繡。
雙方在北京經過4天的磋商,*終達成協議。以絲綢為例,協議規定:以2004年7月到2005年7月中國向巴西出口的數字為基準,2006年中國絲綢向巴西出口*多可增長8%,也就是60噸左右;2007年*多可增長9%,約65.4噸;2008年*多可增長10%,約72噸。
據此次巴西代表團團長、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常務副部長伊萬.羅馬里奧稱,協議是由他本人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成于北京時間2月10日10時,也就是巴西時間2月9日23時在北京簽署的,不過該協議還要等到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富蘭部長和中國商務部薄熙來部長簽字后30天才能正式生效。關于兩位部長的簽字日期,他認為不會等很久。
據統計,2005年中國對巴西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從金額上講,比2004年增長了43.1%,達到3.95億美元;從數量上講,比2004年增長了35.2%,達到11.02萬噸。就服裝而言,中國占巴西進口份額從2000年的30%,增長到2005年的61%;紗線和布,中國占巴西進口份額從2000年的1%,增長到2005年的17%。2005年中國出口到巴西的夾克較2004年增長了152 0173 3840%;化纖增長了49.5%;布增長了23.7%;合成纖維布增長了82.5%。日本是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占其出口份額的17%,其次是美國,占16%,巴西只占0.3%。
由于中國商品進口的大量激增,巴西紡織業界過去一直給巴西政府施壓,促其對中國相關商品實施特別保障措施,巴西政府雖依法可以使用這項權力,但仍希望雙方通過協商解決。
伊萬.羅馬里奧在北京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說,除巴西以外,中國只與美國和歐盟在紡織品問題上達成了自律協議。中國與美國達成的自律協議包括了其出口到美國紡織品種類的45.8%,與歐盟達成的自律協議包括了其出口到歐盟紡織品種類的不到30%,而此次與巴西達成的自律協議包括了其向巴西出口紡織品種類的60%,是*多的,且涵蓋了巴西主要受沖擊的紡織品種類。
巴西紡織工業協會總裁費爾南多稱協議的達成是一個“里程碑”,“現在的關鍵是對協議的執行”,他擔心類似歐盟那樣的事情會出現,也就是說中國對巴西的實際出口可能會超出協議規定的增長幅度。他還補充說,協議并不是一劑“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給巴西紡織工業造成損害的還有:雷亞爾對美元的升值、政府的高貸款利率和走私。
曾一貫反對就紡織品問題與中方達成妥協的巴西圣保羅工業聯合會,此次該聯合會負責外貿事務的Roberto Gianetti da Fonseca也對協議的達成給予了積*的評價。
正隨盧拉總統在非洲訪問的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富蘭部長在貝寧接受巴西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巴中就紡織品問題達成一致,是一個良好的范例,據此,雙方可以就鞋和玩具也展開類似的談判,而不是采取特別保障措施。他還說:“紡織品協議的達成為雙方就爭議問題的友好協商和談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對其他商品有良好的范例作用。雙方的承諾說明應堅持在采取特別保障措施前通過談判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中巴就紡織品自律問題的談判是從2005年9月開始的,期間兩國代表團多次互訪,不過,對達成協議推動*大的是2005年12月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富蘭部長在中國香港出席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時與中國商務部薄熙來部長的會晤。另據透露,為達成紡織品自律協議,此次談判,中方曾要求巴方對中國紡織品以外的商品也放棄使用特別保障措施的權力,但巴方沒有接受。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