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棉花漲幅超過70%,但從今年5至6月,棉價又從高位大幅回落,以329級棉為例,價格跌去了2500多元,跌幅高達16%。棉花價格的暴漲急跌,令棉紡企業兩頭受壓,而棉價日后趨勢更叫以棉花為原材料的生產企業揪心。
在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下,棉花價格今年5、6月份一路狂跌,有人揣測以棉花為原料的棉紡企業由此可以松一口氣。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棉紡企業不喜反憂,在棉花高價位時的過多購入使目前庫存難于消化,另一方面,又得面對棉紡成品因棉價拖累而造成的同步下調。對原料市場價格的敏感度不夠造成了一批棉紡企業目前的窘境。
棉紡企業憂在哪里?**有庫存的因素。根據從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關人士那里得來的信息顯示,去年棉價暴漲時期,許多棉紡企業為保證生產需要,在不知棉花漲勢將會維持多久的情況下,購買了大量棉花,現在眼睜睜看著積存的棉花原料與制成品貶值,企業大受損失。
此外,棉花與棉紡成品之間的價格關系也是關鍵。
國家大型棉紡企業無錫一棉的邵先生告訴記者,*近棉紗、棉布的價格也在跌,而且"跌了很多!"根據他的介紹,棉紡成品的跌幅隨品種不同而有差異,等級較高的棉紡織品跌得少一些,反之則多一些。但總體而言,棉紡企業已經感到了棉紗、棉布價格跌落的沉重壓力。
棉花跌價,棉紡企業并不開心,那么棉價上漲是否是企業樂意看到的呢?對此,業內人士的解釋是:一般情況下,棉紡織品隨行就市,會隨著原料漲、跌而價格有所升降,但由于目前整個棉紡乃至于紡織行業競爭激烈,產品一定程度上供過于求,于是行業鏈條上原料價格波動傳導到下游時就出現了變異,即:棉花漲價時,市場不允許棉紗、棉布漲價太多,而棉價一跌,棉紗、棉布卻跌得飛快。因此,棉價波動太大對棉紡企業而言不是一件好事情。
棉花接下來的走勢到底如何,現在誰也無法完全確定。
今年3月國家緊急增發10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使上半年來棉花價格急轉直下,促成了棉價的拐點。棉花到底是供過于求還是供不應求,目前一直眾說紛紜。今年國內棉花預計增產,國際棉花總體反映供過于求,此外,近期的鄭州棉花期貨交易情況顯示,鄭棉CF411、412、501期價經歷反彈后又再度走低,說明下半年棉價的總趨勢仍處于下降通道。如此情形,對于前期囤棉過多的企業更為不利。但是,國內棉價如若總是維持在高價位上,棉紡和紡織行業也無法承受。記者在采訪中還得知,去年國內棉價高漲,9月份以后平均高于國際棉價每噸152 0173 3840多元,給紡織行業出口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再加上近年來國際紡織貿易摩擦增多,近期歐盟又擬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以上這些已使紡織業陷入困境,穩定棉價,防止波動過大,正是棉紡企業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