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2日電(記者李志浩、張曉龍)棉花已高過腳踝,48歲的棉農努爾東·吾守爾卻不知道自家25畝棉田到底在哪兒。
努爾東·吾守爾還記得,過去,這片農田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土地被橫七豎八的田埂切割,大大小小,各屬各家。他每天沿著田邊蜿蜒小路下地,路邊是彎彎曲曲的土渠。眼下,田間小道被“拉直”拓寬,寬得可以駛上大型農機,直得一線到頭。平整后的農田集中連片,土渠也被防滲水渠取代。
碎田、窄路、土渠等過去在南疆鄉村常見的景象,如今正逐漸消失。今年初,努爾東·吾守爾所在的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組織村民成立種植合作社,將村民各自耕地入股。縣鄉政府出資為合作社土地進行高規格平整。小碎田開始連片“融合”成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管護的現代農田。
合作社采取“土地確權不確地”原則,村民擁有的不再是標有具體方位的地塊,而是代表入股土地畝數的量化股權。正因如此,努爾東·吾守爾不知道自家耕地具體在哪兒,但他并不在意,因為股權是實的。
在這片渭干河沖積而成的綠洲上,新和縣10萬畝土地將完成平整,實現規模化經營。今年春播前,塔木托格拉克鄉已完成1萬畝。
負責這項工作的鄉長亞庫甫·沙塔爾說:“土地必須平整,不然現代化大型農機和高效節水設備根本進不來。”
新和縣所屬阿克蘇地區是新疆重要產棉基地,近年來當地卻遇到瓶頸,其中土地不平整和碎片化、高效節水技術無法推廣、大型機械難以作業是重要原因。
借助國家和自治區資金支持的鄰近沙雅縣50萬畝國家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顯現成效,其種植模式和規模化經營為周邊農區提供了借鑒。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今年春天啟動這項工作,通過鼓勵村干部和返鄉大學生領辦合作社,目前全鄉已組建12個合作社,8萬多畝土地史無前例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古老農田正在發生巨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