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公益性行業棉花科研專項組研究指出,中國棉花生產景氣指數(CCPPI) 2011/2012年度為250~300,回落50點,預測棉花產業經濟走向為“消費高位持平或下降,面積溫和擴大,進口持平或下降,價格高位下行”。整個棉花產業情景比金融危機時還要嚴峻和復雜,其中資源嚴峻短缺為首位。預測今年將是結束紡織業“黃金期”的轉折點,一批棉紡企業不得不停產或倒閉,棉紡產量2717萬噸可能是一個歷史頂點,棉紡業的投資和轉移需謹慎。
一、消費旺盛;棉紗產量、紡織品服裝出口和內需都呈兩位百分數增長
1、棉紗產量兩位數增長。2010年棉紗產量2717.0萬t,同比增長13.5%,按50%用棉計算,紡棉152 0173 3840萬t。業內認為,“承受多方壓力,棉紡繼續向好形勢?!碑a銷兩旺是主因:2010年紡織服裝出口2065.3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國內服裝零售總額保持24.8%增長率,特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拉動了農村消費。
2、面積持平,單產和總產銳減。受2009年度棉價回升34.5%的拉動,2010年植棉面積基本持平為7542萬畝。然而,因氣候異常,年景偏差,棉花長勢普遍較差。中國棉花生長指數(CCGI)年均值為85,表明長勢差于2009年一成半。由于黃河、長江和南疆后期天氣更差,晚熟加重,秋桃減少、鈴重減輕和衣分率下降,特別是爛鈴大幅增加,實際減產14.6%,總產597.0萬t(國統局)減6.4%(監測數據569.5萬t,減幅11.8%)。
3、產值和收益大幅增長。2010年棉農收益得到較大補償,*大好處是棉價高開高走,棉農從通脹中獲得較多利益,算是對2008年度危機的補償。監測結果,樣本農戶籽棉產量223.7千克/畝,產值突破兩千元至2433.2元/t,同比增46.7%;收益1190.6元/畝,增97.9%。其中農業部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產值3000元/畝,收益2000元/畝,增收一倍多。
4、價格高位運行。在國內外市場推動下,2010年度新棉價格高開高走,一路飆升。到12月,農民籽棉均售價10.94元/千克,同比上漲75.4%。按衣分率37.5%和棉籽價3.0元/千克計,皮棉成本接近19000元/t,*高價達到31000元/t,創歷史新高。
受通貨膨脹、成本上漲和國際性輸入等的推動,2010年全年棉價高位運行,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年均19398元/t,同比上漲51.5%。9-12月24956元/t,同比上漲79.7%。產業各環節都處在*度高亢的狀態,按老總的話講,“錢到了不賺不行地步”。
5、進口大幅增長。2010年進口原棉284.5萬t,同比增86.3%。業內認為,“盡管外棉價格一路走高,也未能阻止進口的熱情。”
二、2011年棉花產業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綜合國內外多種因素,預測2011/2012年度CCPPI在高位上回落50點,幅度大,全年CCPPI將在250~310之間運行,分析棉花產業經濟走向呈現四個態勢。
1、棉花消費高位持平或下降。我國紡織原棉消費自2007年增長到1000萬t之后,幾乎每年凈增110萬t。受資源不足和高價等的影響,預測2011年棉紡產量將持平或略有下降。受全球可供進口資源減少的影響,以及國際價格高于國內,預計進口量持平或下降。澳大利亞遭受洪澇災害,出口量減少。
2、植棉面積呈溫和擴大態勢。受高價的拉動,預計植棉面積將呈溫和增長態勢。然而,面積增長幅度摒棄傳統“高價即漲”模式,不會超過兩位百分數。分析指出,當棉價上升到合理的價位之后,糧棉經作物的競爭已從比價轉向技術和服務上來。只有解決植棉費勞、費工、費時、費錢的“四費”問題之后,棉花生產才能進入穩定發展軌道,解決這一問題急需輕簡化栽培和機械化管理支持,以及社會化、組織化服務的社會化,才能保障,即“三化”決定棉花的成敗。當前內地棉花機械化移栽和采收的需求*為迫切。
3、棉價高位呈下行態勢。分析今年棉價走向的因素盡管十分復雜,但有幾點趨勢走向:
一是宏觀政策取向。今年國家實行“積*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1-2月2次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月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貸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目的管理通脹預期,防止通脹惡化。預計今后還將采取措施大幅收縮流動性,下半年物價上漲的勢頭將被遏制,全年價格將呈下行走向。
二是“穩定物價”是今年國家經濟運行的頭等大事??偫?月1日在春節團拜會和2月2日在山東考察時一再強調,要堅決防止物價上漲過快,通過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搞活流通、加強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
三是國際輸入性通脹因素。發達經濟體進入通脹期,以及石油、食用油和糧食等價格普遍上漲,全球通脹將推動國內的通脹。四是全球棉花生產的不確定性和總產的不可預見性加大。
綜上,關鍵看國內,如果緊縮銀根、壓縮通脹的調整措施到位,CPI控制在4%上下,價格將理性回歸,新棉價格下行的可能性大。按2010年10-12月CC Index均價26809元/t,測算回落10%即24128元/t與5%即25469元/t可能性大,即預期新棉價將在24000~26000元/t之間。比今年1-2月27953~29603元/t均價回落3000~4000元/t,減幅一成。
4、棉花資源進入*度短缺期,棉紡業規模應收縮。受原棉資源短缺、棉價高企、信貸收縮以及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影響,特別是資源的嚴峻短缺,爭奪資源的戰斗早已打響并且競爭愈加激烈,加上信貸收縮,預計今年將有一批棉紡企業停產甚至倒閉,因此棉紡產量2717萬t可能是一個歷史頂點,今年將持平或下降,不得不結束連續10年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倒逼棉紡企業深化改革,加快調整,提高附加值和品牌效應。
棉紡紗錠投資要謹慎,規模要收縮。據國家統計局3月1日公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紡織行業投資2230億元,增幅高達26.4%,其中新增棉紡紗錠800萬錠以上,總紗錠突破1.2億錠,可謂規模大得不得了,隨著國內資源的短缺,國際市場可供采購資源的不斷減少(表2),棉紡規模當收縮而不是擴大。
棉紡織業轉移進程加快。去年中部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轉移投資大幅增長,西部重慶、四川轉移承接能力增強。新疆快速擴大,新增棉紡紗錠150萬錠。從產業可持續發展來看,轉移步伐也應放慢,要吸取90年代“東錠西移”教訓。
三、穩定棉花生產的對策和建議
穩定發展生產,提高棉花的供給能力,要滿足棉花競爭從比價轉向技術和服務的新需求上來。要堅持“三手抓”:
一手抓強化科技興棉和社會化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當前和今后要在輕簡化栽培、機械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突破“一前一后”關鍵技術,“前”即機械化移栽,解決40%棉田人工育苗移栽問題,“后”即機械化采收,解決全國95%收摘費工費錢問題,新疆兵團開了個好頭,去年機采面積250多萬畝,力爭“十二五”普及,但長江、黃河還有破題,建議國家把棉花“機栽機采”列入重大專項,組織科研集中研究突破,切實解決“四費”問題。
二手抓政策扶持,出臺*低價,提高政策的調動能力。
三手抓儲備和投放,提升市場的吸納和控制能力。
此外,棉紡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提升競爭力,今后資源是**要素,要穩定棉花供給,棉紡企業要向“**車間”延伸,積*參與棉花生產基地建設,把資金投入從工廠設備轉向棉田和農業,力爭獲得相對穩定的資源供給。(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 毛樹春 馮璐)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