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眼下正值種棉季節,浙江一些傳統產棉地,種植熱情卻在逐漸消退。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棉農章銀珠表示:今年不打算再種棉花了,十多畝承包地準備改種其他作物。據銷售的種子量測算,浙江省今年棉花播種面積較去年減少3.62萬畝,減幅11.6%,且棉區逐漸縮小到黃土丘陵、河灘沙地(鹽堿地)等土壤質量相對較差的區域。
不僅浙江,全國**的產棉地,也有不少農民不愿再種棉花。臨清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和山東省棉花出口基地,但如今原有的棉田已被大片玉米地所取代。據統計,2012年山東省棉花種植面積為1020萬畝,同比下降9.6%。筆者所在的安徽省,去年棉花種植面積約470萬畝左右,同比減少12.14%,其中皖北部分原有主產縣市已不再種棉花。中國棉花協會近日調查顯示,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持續下降,2012年全國棉花實播面積為7152 0173 3840.7萬畝,降幅達9.6%;今年棉花面積預計降至6818萬畝,創下10年來*低紀錄。
農民為啥不愿種棉花呢?*主要的原因在于種棉相對收益在下降。盡管國家連續兩年出臺收儲政策,保證了農民棉花種植收益,但是由于糧食*低價在提高,棉花整體比價在下降,種棉效益只有種糧的1/4,很難維系農民的種棉熱情。其次,棉花伺候起來難,打藥、整枝、采摘季節較長,管理技術要求高,費力費時,投入成本大(?畝600元以上),抗災能力弱,市場棉價起伏不定,風險較大。因此,在比較效益下,不少棉農改種水稻、玉米或者其他經濟作物。
“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這種盛開在田間、給人類帶來溫暖的雪白之花,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它既是保供給的重要物資,也是紡織企業重要的原料來源。如今,中國棉花告急,加大對棉農的扶持勢在必行。目前,種糧國家一畝地能補貼130多元,而種棉花僅15元補貼,顯然不盡合理。如能參照水稻補貼政策,給予棉花相應待遇,那農民種棉熱情自然提高。同時,還應提高種棉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水平,推廣抗蟲棉等優良品種、簡化種棉技術,減少物化投入,推行棉田間(套)種模式,不斷提高種棉的質量和效益,讓棉農也不吃虧、有賺頭、得實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