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棉花市場的消息層出不窮,先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主任、財政部部長金人慶15日表示,2006年中國將取消對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并對關稅配額外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繼續實行滑準稅;18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于香港閉幕,香港宣言說,發達國家2006年將取消棉花出口補貼。棉花期貨市場先抓住明年取消紡織品出口關稅在上周前期大幅走高,周末又在有關棉花配額的傳言中小幅下行,本周一更是借題明年發達國家將取消棉花出口補貼而大幅上漲。
可見,寂寞已久的棉花市場可算有了炒作題材,有點大展身手的意味,不免也有故意把市場利多放大之嫌。相比之下,現貨時常就顯得安靜了許多,依舊平穩運行。利多因素究竟會給市場帶來多大利好?利空因素又將會給市場形成多大壓力?這些還需我們仔細推敲。配額:可多云轉晴
金人慶說,目前根據有關部門的預計,2006年國內棉花供需缺口將有所擴大。因此,從保障棉農利益、緩解紡織品貿易摩擦、促進紡織品出口結構調整的角度出發,2006年將繼續對關稅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的棉花實行滑準稅,稅率滑動范圍仍為5%-40%,但是目標價格與今年相比將有適當提高。從中可以看出,國家的政策利在一個字——穩,穩定發展棉花和紡織行業。市場盛傳元旦前后國家除了發放關稅內89.4萬噸棉花配額外,還將以10746元/噸為基準價發放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100萬噸,且被行業內相關網站已明文張貼通告天下。雖然期貨市場因此而小幅下滑,但這對棉花現貨市場來說并非純屬利空,也可能使得棉花市場的天空多云轉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影響不大。
**,按當前國內外棉價計算,10746元/噸基準價不僅可以提高外棉進入國內市場的門檻,限制了外棉進入的等級,而且還能彌補今年國內棉花資源高等級棉短缺的空當,有利于國內棉花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也就說任何等級任何產地的外棉到中國港的報價只要高于10746元/噸,都適用于5%的關稅,國內紡企的提貨價都在152 0173 3840元/噸左右,因此中國企業對外棉的采購肯定要以高等級為主,從而可以提高我國紡織品質量和出口競爭力。
其次,如果按10746元/噸基準價,5%—40%為稅率滑動范圍計算,外棉到港后完稅價可在152 0173 3840元/噸以上。這將產生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封鎖了國內棉價上漲的上限,保證棉價平穩運行,全力規避棉價大幅起落。當前國內棉花到廠價比前期略有100—400元/噸的回落,16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4142元/噸。如果外棉到港后完稅價在152 0173 3840元/噸以上,和國內棉價差將大大縮小,國內棉價上漲必然受到牽制,棉價上漲空間被封鎖。2005/2006棉花年度,從收購開始國家的態度就很明確,保持棉價穩定,允許在一定范圍波動。國家認為,國內棉花價格的合理水平在152 0173 3840—15000元/噸。而此次金人慶的發言也明確體現了國家的態度,國家不希望國內外棉價差過大,如果國內棉價過高,市場將存在過大風險,將不利于穩定國內棉紡行業,認為152 0173 3840元/噸的棉價不論對棉農還是棉紡企業都是一個有利的合理價位。二、可以提高國際棉價。國家把基準價提高,可以帶動國際棉價,刺激國際棉價上漲。三、國家通過內外高棉價來加速棉紡織企業的洗牌,淘汰部分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宏觀調控和棉價的調節來實現。
前段時間關于棉花進口配額在業內早就紛紛揚揚,業內人士也都做了各種猜想,上周盛傳的棉花進口配額增發方式也在預料之中,甚至比預料的還要好。“如果這樣那太好了,對國內市場就沒什么大影響了。”河南省安陽市棉麻公司經理源江林有點驚喜。他說,由于前段時間受配額的影響,他所在地區棉花價格下降了近400元/噸,目前企穩,三級棉銷售價格在13600—13700元/噸,且前來拿貨的紡織企業接受價格在13500—13800元/噸。這樣看來,10746元/噸的外棉基準價可以穩定市場,對棉花企業經營有好處。他認為年前棉花市場變動不大,年后在消費量加大刺激下可能會上漲。因為紡織企業都采取隨用隨買政策,而棉花企業都利潤微小,棉價上漲缺少需求刺激。
業內人士認為配額對市場影響不會很大的原因有:**,假如棉花進口配額元旦前后下發,但春節前到港的高等級外棉仍相當稀少,而內地高等級棉已被大量消耗,新疆棉受制于運輸瓶頸,也不能及時被運到內地,棉花市場在節前可能會出現短期內的供應真空;第二,從成本的角度看,當前棉花價格處于倒掛狀態,軋花廠和棉商都有搏一搏的打算;第三,棉紡織企業的原料庫存處于同期低點,春節前肯定要有一個放量補充庫存的過程,而且將以補充高等級棉為主。
取消出口關稅:晴可轉陰
根據中美簽署的《紡織品諒解備忘錄》,中國將對出口歐盟和美國的主要紡織品實施自主的數量控制。在這種背景下,繼續對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將構成對企業的雙重限制,因此在今年的6月1日和8月1日,中國分兩次取消了98項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從2006年1月1日起,所有紡織品的出口關稅都將取消。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把紡織行業列為產能過剩行業,未來5年內將對其進行整合,現又出臺此政策,可見,國家態度力在求穩。
這項政策無論對棉花企業還是紡織企業可算都是利好,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未知的人民幣升值面前,此利好微不足道,市場仍晴可轉陰。有業內人士介紹,棉花價格上漲是當前棉花業界眾望所歸,特別是棉商,當前棉花價格,賣就虧損,不賣,對后市又不明朗,所以會有意擴大對利好因素的炒作,上周期貨市場明顯放大了此利好因素。
有業內人士表示,停征紡織品出口關稅,有利于我國大部分以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紡織企業,促進紡織品出口,在棉花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棉花價格走穩乃至上漲也是順理成章。
與上面觀點對立的人士振振有辭,他們認為取消紡織出口關稅對棉花市場影響不大。
一、截至今年8月1日我國已經對出口歐美等國的相關設限紡織品減免出口關稅,其余仍在征收出口關稅的紡織品已經不多,而且大都屬于非敏感產品,稅率不高,因此關稅停征與否對大多數紡企的出口影響不大。
二、明年我國紡織出口將總以平穩增長,且從明年開始,2—3年內輸歐、輸美敏感紡織品重新實行配額限制,即使我國紡企有再大的出口熱情也要受制于有限的配額之內,不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且從今年以來紡企補庫政策上一直采取隨用隨買策略,將棉花庫存維持在適當水平上,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價的大起大落。
三、價格是外棉*根本的優勢。2005/2006年度以來國內外同等級棉價差一直維持在1500元/噸以上,據統計,2005年9-11月,棉花進口量累計為73.6萬噸。此外,因為外棉“三絲”方面控制好,在國內外棉價相差不大情況下,一定數量的紡織企業表示仍會選擇使用進口棉。
四、歸因于國內紡織出口企業的相互傾軋,出口紡織品的價格上漲空間不大,銷售價格上漲困難將直接導致棉價上漲難度增大。
行情是供需雙方角逐的結果,以上因素與未知人民幣升值的潛在壓力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人民幣是否升值時刻懸在出口企業的頭頂,紡織 企業的前景不可盲目樂觀,棉花市場前景是努力而后果不可期。同時,我們要認識到,國家對市場的調控仍沒有完成,國家政策對市場調控的依據便是穩字當頭。(中華合作時報棉花導刊提供)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