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臨近春節的安詳氣氛里,與去年同期相比,本月棉花市場少了些許年少氣盛,多了幾分成熟和穩重,并沒有因為春節前紡織企業補充原料庫存而展開大幅上揚,無論是現貨市場、商品棉電子撮合市場還是期貨市場都在平穩盤整中溫和上漲。紛擾業內人士2個多月的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的事宜終于得到確定。1月中旬,官方發布消息,國家決定2006年關稅配額外發放152 0173 384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此消息可謂是棉花市場上的*大利空,然而市場一切都相安無恙,不但沒有出現往常利空消息打壓下的下跌行情,而且還依舊我行我素的小幅上行。
國際市場,受利好因素刺激,特別是中國確定了2006年棉花進口配額的事宜,在基金拉升下,無論是代表國際現貨的英國考特魯克指數,還是代表國際期貨的紐約棉花期貨都抓住時機淺露上升勢頭——穩步回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月份行情走勢源于*根本的需求動力支撐。
我行我素
1月份,迎來了2006年的**場雪,然而天氣卻不為所動,依舊一如既往。如同1月份的天氣,1月份的棉花市場雖然遭遇了有關下發2006年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消息的打壓,但在紡織企業補庫的需求下依舊我行我素,行情穩中攀升。紡織市場未改疲軟景象,紡織企業在緊張的資金面前,主要的動作便是補充原料庫存,為節后備戰。籽棉收購尾聲中,資源越發顯得珍貴,籽棉收購價格在棉農惜售中走高。截至月末,河北河間三級籽棉價格漲至2.9元/噸,衣分為35%,收購成本較前期每噸有百元上漲。
皮棉市場,1月份皮棉市場主要呈“∧”型走勢。1月份棉花市場一派上漲氣象,12日成為棉花價格上漲速度的分水嶺,12日前,棉花價格增長速度保持兩位數。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的消息成為棉花價格上漲速度減緩的導火索。下旬,隨著春節日益臨近,紡織需求日漸減少下,棉花價格平穩運行,再度進入僵持局面,成交清淡,行情堅挺。26日,229級棉到廠價為14801元/噸,527級棉到廠價為12858元/噸,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4327元/噸,較12日14315元/噸僅上漲了12元/噸,較4日漲154元/噸。
籽棉收購市場,中上旬受年前變現的慣性驅使,同時也對市場持續高位盤整的價格基本認同,棉農交售相對活躍,量價齊升。13日,籽棉收購參考價格為2.87元/斤,衣分為36%,平均收購成本為13879元/噸,較前期略有上漲。下旬,在中上旬集中交售后,棉農家中的資源已經大幅減少,河北山東部分地區棉農再次產生惜售情緒,惜售呈小幅走高趨勢。其中,河北河間三級籽棉價格漲至2.9元/噸,衣分為35%,收購成本較前期每噸有百元上漲。
遭遇利空顯波折
1月份,由于臨近春節,交易商大多興趣不高,觀望氛圍濃厚,在有關發放2006年棉花進口配額的消息中,鄭州棉花期貨和商品棉電子撮合市場一波三折,在上漲行情中遭遇利空,隨后行情下滑,期價每噸下跌百元不等。*后一個交易周,在小幅上漲中結束了春節前的交易。整體處于窄幅震蕩中,后市似有蓄量上漲之勢,但仍缺乏現貨面實際支撐。
鄭州棉花期貨,在消息面的影響下,交易商興趣索然,各合約期價有50—400元/噸不等的上漲,震蕩區間縮小,日均成交量大幅減少,累計持倉量小幅增加。1月份共有18個交易日,共成交879658手,較2005年12月份減少1107752手,減幅為56%,;累計持倉量月末達到76196手,較上個月末略增300手;日均成交量為48869.8手,較上個月日均成交量減少41467手。成交量方面,CF603、CF604和CF605成交量分別為25248手和299946手和310184手,累計持倉量分別為7566手、19064手和32470手。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CF605以15385元/噸開盤,中旬震蕩攀升*高至15560元/噸,之后逐步震蕩下探至15100元/噸上方,獲得支撐,月末運行至15152 0173 3840元/噸,為1月份*低價,*后收盤于15470元/噸,較上月末漲185元/噸。
1月份,據中國棉花交易市場統計,由于臨近春節,商品面撮合市場清淡,成交量大幅減少,訂貨量也小幅下滑,行情盤整,價格漲跌互現。月均價*高上漲空間為MD0603合同的14253元/噸,較上個月漲103元/噸;*低下跌空間為MD0601的13917元/噸,較上個月跌75元/噸。本月各品種累計成交13260噸,較上月大幅減少26110噸;平均日成交量為697噸,較上月減少4505噸。訂貨情況,本月**個交易日累計訂貨量為47910噸,*后一個交易日訂貨量累計49840噸,月末累計訂貨量為48190噸,較上個月減少1960。其中,MA0605共成交13260噸,較上個月減少15130噸;訂貨量為15240噸,增加1810噸;*高運行價位為15536元/噸,*低價為15323元/噸,月均價為15427元/噸,較上個月漲95元/噸,*后收盤于15460元/噸。
國際市場,在中國發放2006年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的刺激和基金的拉升下,國際市場整體一路飄紅,行情大幅反彈。據紐期所*新公布的基金持倉報告顯示,截至1月27日,紐約棉花期貨投機凈多頭率為33.2%,較前一周增加0.3個百分點。這說明國際投機基金繼續進入棉花期貨市場,并對棉花上漲充滿信心,投機基金是否會持續買進,美棉是否會繼續突破60美分/磅,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將十分關鍵。
1月31日,代表國際高等級現貨的Cotlook (北歐)A指數為59.45美分/磅,代表國際低等級現貨的Cotlook(北歐)B指數為57.35美分/磅,分別比3日漲2美分/磅和1.25美分/磅;31日,紐約期貨3月合約和5月合約分別為55.72美分/磅和57.14美分/磅,分別較3日漲0.48美分/磅和1.27美分/磅。據美國農業部*新發布的美棉出口周報顯示,在截至2月2日這周,中國簽約美國陸地棉10.1萬噸,較前一周大幅增加58%,實際裝運6.4萬噸,較前周增加17%,高于近四周平均裝運量36%。另據悉,2005年12月,我國進口棉花35萬噸,是去年同期的5.9倍,較上月增加12.5萬噸,增幅55.7%。2005年1-12月份,我國共進口棉花257萬噸,同比增長35.3%。2005棉花年度(2005年9-12月)累計進口棉花108.6萬噸。
我國簽約進口美棉數量不斷增加,實際裝運量由于配額下發時間較晚等原因逐漸減少,用不同關稅計算,國內外棉花仍舊存在1000—2000元/噸價差,外棉和國內棉花相比仍舊存在一定價格優勢。若按1%關稅折算外棉,國內外棉價仍有2000元/噸的價差;若按5%—40%關稅,10746元/噸的基準價計算,國內外棉價差為1000元/噸左右。
兩因素構筑必然行情
業內已經沸沸揚揚勝傳2個多月的有關棉花進口配額問題,相繼在2005年12月末和2006年1月中旬塵埃落定。紡織需求和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的發放構筑了1月份棉花市場的必然行情。2月份棉花市場行情又將由哪些因素來主宰?當前棉花市場的特點不容忽視。
**,需求刺激行情。隨著2006年春節的日益臨近,實實在在的紡織適當補庫需求也日漸被提上日程,棉花企業在苦等了幾個月后,終于盼來自己的“春天”,各地棉商相繼調高了報價,于是,1月上旬,在一些大型紡織企業提高對外報價,刺激棉價每噸出現百元左右上漲。1月12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4315元/噸,較4日漲142元/噸。
第二,關稅外配額發放消息減緩行情上漲速度。為滿足紡織企業用棉需要,彌補國內棉花產需缺口,國家決定在2006年89.4萬噸棉花進口關稅配額的基礎上,暫安排2006年關稅配額外棉花進口配額152 0173 3840萬噸,并視市場情況做出調整。一方面,此次增發的配額仍按5—40%的滑準關稅稅率執行,基準價調整為10746元/噸。此利空消息,在前期市場傳言中已被消化良久,再加正值紡織企業節前備貨之際,在需求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只是減緩了棉價上漲步伐。另一方面,此次關稅外棉花進口配額發放的時間、速度、方式以及具體內容的表述,都無不說明了國家的一個態度——期望穩定。市場走勢受制于供需矛盾以及影響供需矛盾因素的變化,這要看今后各因素的角逐中誰能占到主要地位,究竟能否如國家所愿,目前尚不知。
第三,棉花資源多集中在大企業手中,大部分紡織企業節前補庫僅能維持生產。與去年同期相比,2006年1月,多數紡織企業春節期間棉花庫存為40天左右,棉花企業平均商業庫存比為50%左右。調查發現,庫存量大的棉花商業庫存大多集中在經營量在8000噸以上的棉花企業手中,棉花資源過分集中不僅是今年棉花市場的一個特點,而且也有利于對今后行情形成支撐。
記者從《穩字當頭》到《怎一個穩字了得》都道出了國家的期望,那便是一個穩字,這從本年度國家在對待棉花進口配額的問題上也可見一斑。截至目前,棉花市場上重大宏觀調控基本已出盡,下一步走勢中紡織需求狀況成為制約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節日往往成為市場的轉折點,2006年春節是否成為棉市的轉折點,在國家意愿的前提下,棉花市場將會如何演繹,是否會如國家所愿,這還是個需要市場驗證的問題。(中華合作時報棉花導刊提供)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